自闭症的康复过程中,家长这样那样的看法会对孩子的康复有很影响,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长处。
1.认为只要不断地训练孩子就有可能好了,不再是孤独症了!
因为孤独症是一种终身障碍,它就像聋哑儿童、盲人一样,无论他们通过训练 能力上升多快,进步多大,他们依然还是一个孤独症孩子,家长就是一个家庭特教老师的身份而非医生,因为孤独症的教育将伴随孩子终生。
2.家庭训练中往往忽视孩子的生活能力、行为控制能力的训练。
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语言能力很好,整天喋喋不休地说话,却不知道要听别人指令控制自己的行为。再如:有的孤独症孩子他们可以把电脑游 戏玩得溜溜转,却不懂得别人的电脑不能随便动。又如:还有的孩子他们在家里能处理自己的上厕所问题,却不能在别的场合处理自己上厕所的问题。
3.家庭训练中过度强调孩子模仿说话,忽视孩子主动表达运用语言和沟通能力。
例如有的孤独症孩子可以读报纸、背广告词却不能在想喝水时,向他人说:“我要喝水”。再如:有的孩子可以快速模仿你很长的一句话却不能在适当的场合说出他要的东西,更无法与人进行沟通。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4.家庭训练中家长对孩子要求极其苛刻(从心里想消灭孤独症),甚至使用暴力,压制孩子的天性,大大增加了孩子的不安全感,使得孩子情绪很糟。
例如:孤独症孩子行为刻板,有的孩子一旦会写数字就必须公公正正用标准的书写体书写数字,而有的家长受不了,坚决要求孩子写的和自己一样,孩子没有按家长要求写时,家长先是吓唬到后来就演变成打骂,这种情况在家庭训练中常常出现。这个例子反应出的是孩子只要写了你让他写的数字,他怎么写我们都可以接受。
5. 滥用吓唬而不是强化。
例如:一个孤独症的孩子很不愿意离开妈妈,他正在和老师上一对一辅导课,家长在旁听,这时孩子故意看着妈妈把老师桌子上的东西扔掉,老师说:因为你扔老师的教具,所以妈妈走了,孩子看到妈妈离开,马上抓住妈妈并哭闹说:“妈妈不走”。这时家长说‘妈妈出去上厕所’。这个例子就说明了吓唬和使用强化的区别,这样不仅不能让孩子理解是非,而且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真正懂得什么是对的和错的,久而久之孩子就越来越不听话。
6. 对孤独症儿童的问题行为不做记录、功能分析就认为孩子是故意的或者是无理取闹的。
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一定会有原因的,因为他们不能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所以不断出现新的问题行为,这就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孩子的行为与什么有关系(什么人、事、环境)才可以对症下药,采用好的方法加以减弱和消除孩子的问题行为。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