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老大的幸福》中,乐乐是一位孤独症儿童,母亲照顾他尤其辛苦。而在现实中,孤独症的发病率也很高,在1/200左右。孤独症患者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而提早发现和治疗是唯一的好办法。在4月2日世界孤独症日,郑大三附院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举办了一系列活动,让更多人走近了孤独症儿童的内心世界。
嘉宾:郑大三附院副院长、河南省儿童心理行为中心主任 姚梅玲教授
小雨人的怪异行为
来自四川的一对双胞胎,小兄弟俩都有刻板的行为:不和别的小朋友玩,只是看着自己的手不停地翻来翻去。你喊他们的名字,他们也没有反应。经过姚教授的诊断,这两个孩子都患有孤独症。
一个4岁的小女孩,总是不停地拍手,坐在那里身体晃来晃去,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毫无意义的动作。看人的时候眼睛里也没有神,后被诊断为孤独症合并抽动症。
童年本来应该是活泼烂漫的,可孤独症的孩子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会和外界交流,语言发育也很迟缓。如果孩子两岁时还不会叫爸爸妈妈,不愿意和别人玩,总是重复地做一些无意义的动作,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得了孤独症。
治疗要趁早
姚教授说,孤独症的训练治疗在3岁前效果最好,6岁以前训练是关键。发现越早,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可是很多孤独症孩子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为在2岁以前,早期诊断很困难。另外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异常后,会去看儿科,而普通的医生对孤独症又无法确诊,会当做别的病来治。更有些家长不愿意承认孩子的异常,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家长会认为孩子说话晚,没关系;孩子重复性地玩一个东西,家长会认为孩子比较专注。“男同志尤其要面子,我们孩子就是拖到了三岁多才治,他爸爸一直认为孩子没病。”一位孤独症孩子的母亲说。
目前孤独症的治疗主要以教育和训练为主,药物为辅。经过训练,40%的孩子可以恢复正常上学。这种训练需要“一对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这方面的医疗资源还比较少,所以需要家长的大量参与,每周需要40~45小时的训练时间。
孤独症的五种症状
社会交往障碍
这是孤独症患儿的核心症状。这样的孩子总是独自玩,不参加合作性的游戏。他们不怕陌生人,但是与父母似乎也没有特别的情感,缺少依恋的关系。他们需要某种东西时,会拉着父母的手到某一地方,却不能用手指指那个东西,在运用身体语言方面也同样落后,较少用点头或摇头表示同意或拒绝的能力。
姚教授举例说:普通的孩子会和小朋友交换玩具玩,而孤独症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时,会直接从别人手里夺过来,没有交流的意识。
语言交流障碍
孤独症的孩子到了两三岁,还不会说话。有些是语言能力正常发育后,出现倒退。他们的语言缺乏交流性质,只是刻板的重复或者自言自语。
比如你对一个孤独症孩子说:“叫我阿姨”,他也会学着说“叫我阿姨”。还有的孩子“你我”不分,他们对语言缺少运用的能力,也不会揣摩人的心理。
重复刻板行为及狭窄的兴趣
有位来儿童心理行为中心治疗的孩子,总是围着柱子不停地转圈,也不怕头晕。很多孤独症孩子都会在某一段时间有几种刻板的行为。另外,他们会特别依恋某一种东西。比如有的孩子特别爱看电视广告或天气预报,却对动画片不感兴趣,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某一首音乐。他们的机械记忆一般比较好,比如有个喜欢看天气预报的孩子,他可以记住所有城市的排序。还有个孩子,你说出某一天的公历,他就能说出那天对应的农历日期。
智力异常
70%左右的孤独症患者存在智力落后,但在某些方面有较强的能力。
20%的孤独症患者智力正常。
5%~10%的孤独症患者智力超常,尤其是机械记忆力比较好。
感觉异常
孤独症患者会对某些声音特别喜好或者恐惧。他们不喜欢被人拥抱,痛觉迟钝,以至于有自伤行为,如不停打头或者拽自己的脸。另外,有些还触觉异常,喜欢用手或物体蹭皮肤。还喜欢闻东西,尤其是对着妈妈一直闻。
“孩子发脾气、自伤的行为,可能与父母教育中较多用打骂或惩罚的方式有一定关系。”姚教授说,家长对孩子一定要宽容、理解。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