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家长 > 心理辅导 > 浏览文章

自闭症患者家长心理辅导

2010/1/19 17:03:15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中国孤独症资源网报道】关于自闭症的研究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大部分研究者只考虑到了儿童的自身问题,只考虑到如何治疗和训练自闭症儿童,却忽视了自闭症问题的社会性,很少考虑针对家长的心理辅导。其实家长是参与儿童自闭症治疗的最重要部分:他(也可以是她,以下使用他)对待自闭症儿童最有爱心,如果生为鸟类,他恨不得把他的爱子时时刻刻护在他的羽翼之下;发现孩子的病情,他受的打击最大,心里受伤最重,怀疑、震惊、焦虑、煎熬、彻夜难眠,外人不可体会他的心情;得知一些治疗和训练的讯息,他就琢磨着去,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有的好像站在局外,劝告他不要乱相信,但是他一边说对对对,一边又飞蛾扑火般的继续打听、投入,有一线希望他也不放过,孩子是他的心头肉啊。

  对于家长的心理辅导,关键的一点是要让他看到希望。没有希望了,他会联想到,孩子长大了,什么事也不会做,没有朋友,自己领着个憨巴子艰难度日,这时自杀的想法也有了。让他看到希望的最要方式,是看到范例,以及家长交流、心理互助。记得去年的时候,新来一个病号,妈妈对孩子的前景很没底,老是唉声叹气;另一个热心的老太太听说了,马上自告奋勇:“明天她什么时候来?我要遇上她就好了,我好好劝劝她,这个毛病能治疗好,让他瞧瞧我孙子现在这个情况!”老太太的孙子这个时候已经表现很优秀,与正常的孩子几乎没有差别了。年轻的妈妈几天后看到了老太太的孙子,与小朋友聊天,让小朋友唱歌,最后要小朋友再来一首时,小朋友扭过头来看着他说:“阿姨,我不想唱了,行吗?”年轻的妈妈心下大感宽慰,说“我看到希望了!”

  我要让及时发现孩子病情的家长们看到希望。只要孩子足够小,2-6岁,就很有治愈的可能。关于治愈,我是这样描述的:此症不可轻言治愈,主要以逐步融入社会为渐愈标志。例如,一个4岁的儿童经过按摩治疗,具备正常语言能力,产生沟通意图之后,要及时让他与群体接触,及时送进幼儿园。一般来讲,不同程度的孩子,家长心目中要有切合实际的干预目标和期望,悲观失望和过于期待,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积极的态度。程度差的孩子,目标定位以生活自理、有培养良好的行为规范为先;程度较好的孩子,目标是跟上学业,融入社会。每个特殊孩子的家长都有一个痛苦的心路历程。从怀疑、震惊、焦虑到接纳、平静,几乎无一例外。大家要冷静下来,认定对孩子的疗育是一个马拉松的过程,没有一蹴而就的捷径。

  这段叙述,给家长很大的符合现实的希望。第一,孩子有希望治疗好,尽管时间可能不是太短,但毕竟有希望了。第二,可以考虑孩子的教育规划了。之前,家长老是以为孩子上不了幼儿园,入不了正常学校,但是,经过我的治疗,孩子很快产生了沟通意图,就要及时送入幼儿园,让他去融入正常儿童。然后,他们可以上正常的学校,前几年我治疗的小朋友不但可以入学,还可以考80分以上。不过,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家长应了解孩子的缺陷,应该推迟入学1年,人家6岁让学,咱们7岁入学;然后入学了,不要指望他成为优秀生,能及格以上就行了;然后,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特长,将来孩子很可能靠他的特长吃饭!

  尽管我提出马拉松的概念,但是事实上很多孩子治疗变化是很快的,康复最快的,需要半年整个人就焕然一新了,康复慢的,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多。当然,还有一些难以治疗的病号,他的问题很可能不是很单一,先天性发育不良的事项,在他的身上可能表现更多。康复的速度,与患者的年龄、体质、原来的基础等等,都有关系,不可一言以概之。不可否认,自闭症对于全世界来说,还是一个难题,近期取得的成果,还需要放在长期的人生史上观察,研究这一次治疗(事实上是一段时间的治疗)对曾经的自闭症者一生的影响。这句话,也是强调了自闭症问题的社会性,自闭症问题不但影响家长、周围亲属的社会生活,更影响曾经的患者的一生的社会生活。

0% (0)
0% (10)

下一篇: 我的自闭症孩子 我的心灵导师 上一篇: 自闭不可随意加“症”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患者家长心理辅导]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