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ABA回合训练以外,我还在继续探索能够帮助罹患孤独症的儿子恢复的方法。
在看了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以后,我发现了一个在治疗精神方面有很大作用的音乐疗法。
我曾以为音乐疗法就是为孩子放一些音乐听。看来我太天真了。应该让孩子能够进入到音乐里面,成为音乐的一份子。音乐独特的节奏感对于孩子的刺激很明显。
在ABA的指令中,也要求治疗师说话有节奏感,我想这是同样的道理。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放儿歌听。其实孩子是有记忆的,他们会记住这些旋律。这就是入手点。
我准备了《两只老虎》这首歌,将歌词变动一下,然后准备和孩子一起边唱边跳。
首先,我会按照以前的ABA训练,让孩子“跟我做”,然后引导他“摸摸头发”、“摸摸眼睛”、“摸摸鼻子”、“摸摸嘴巴”、“摸摸耳朵”。这是准备工作。
然后导入歌曲。我会唱:“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用手指比出2的样子,并且做出跑步的动作),“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此时用手指触摸自己的眼睛和耳朵给孩子看)。
宝宝显得很兴奋。他真的对这首儿歌有印象。如果是正常的孩子,也许会跟着你的动作去模仿,可是孤独症儿童也许只会呆呆的看着你,没有什么动作。但是,当他看到你做着刚才的动作,是他也会得,他就会条件发射般的跟着你去做了。
也许有人会问:你明明唱的是“没有鼻子”,这不是在误导孩子吗?
首先,孤独症儿童如果已经能够领会“没有”所代表的含义,那么我真的要由衷的恭喜你了。其次,无论任何低龄儿童,他们的关注点总是放在一句话的末尾词语上,也就是“鼻子”。
看着宝宝跟着我的歌声去触摸五官,我有预感,这次会很成功。
接下来是“三只老虎”,没有“眼睛、耳朵、鼻子”。以此类推,到了“五只老虎”,就把“头发、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全部学习完毕。相对于ABA的回合制训练,基于音乐疗法的儿歌训练法,让孩子感到新奇快乐,并且愿意听下去学下去,在节奏感的支撑下记忆也更加深刻。
也许这首“两只老虎”家长们会唱到想吐,但是,当你不厌其烦的唱一千遍的时候,总有一次,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懂得了那五官,这就足够了!
等到宝宝休息完毕以后,我想测试一下自己的成效。我对宝宝单纯的发出指令:“摸摸鼻子”等。这一次,我不做任何的辅助提示,宝宝都能够准确的去触摸。
实践证明,这样做是有效的。接下来,我又有新的事情要做了。要学习一些耳熟能详的儿歌,并且为他改词。就例如“两只老虎”,下一次也许就是“没有肚子、没有屁屁”了。
每当看到孩子又进步了一点点,虽然快4岁的他表现的好像2岁小娃娃,可是,我内心依旧激动万分。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