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认识自闭症 > 什么是自闭症 > 浏览文章

如何识别孤独症

2014/9/10 16:23:22 来源:汕头大学精神卫生中心 作者:张金玲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有一些家长对孤独症(也称自闭症)的认识存在误区,影响了对患儿的精神状况判断,下面通过三个案例让大家来认识和识别孤独症:

  案例一:

  18岁的的小华是一位抑郁症的患者。小华整个暑假都不与同学联系,也不喜欢出门,不喜欢与父母交流,常常自己躲在房间看书。小华的妈妈很担心小华是不是得了自闭症?

  案例二:

  3岁了还不会说话,脾气也很不好。其母亲认为是自闭症,到医院要求检查。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无语言,无法听从语言指令。但孩子很善于观察,经过测试人员的示范后,孩子很快就明白了指令的意思,能按要求测试。听力检查结果显示:听力传输通路障碍。

  案例三:

  在残联大厅里有很多个孩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6岁的男孩小新和小雨,他俩语言发育都很差,但两个孩子的表现相差甚远:小新手里有一个拼装机器人玩具,正玩得开心,根本不理会周围的噪杂声。而小雨则站在一边,一副很关注的样子。最后小雨终于从小新的手中抢过了玩具,小新却没有任何反应。小雨得到玩具后,根本不会玩,拼插得乱七八糟,却拿着到处给别人看!

  上面这几个案例哪些是孤独症的表现呢?儿童孤独症广泛性发育障碍的一种亚型,以男性多见,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约有3/4的患者伴有明显的精神发育迟滞,部分患儿在一般性智力落后的背景下某方面具有较好的能力。主要临床表现如下:

  社会交往障碍:该症患儿在社会交往方面存在质的缺陷。在婴儿期,患儿回避目光接触,对人的声音缺乏兴趣和反应,没有期待被抱起的姿势,或抱起时身体僵硬、不愿与人贴近。在幼儿期,患儿仍回避目光接触,呼之常无反应,对父母不产生依恋,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以适当的方式与同龄儿童交往,不能与同龄儿童建立伙伴关系,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遇到不愉快或受到伤害时也不会向他人寻求安慰。学龄期后,随着年龄增长及病情改善,患儿对父母、同胞可能变得友好而有感情,但仍明显缺乏主动与人交往的兴趣和行为。虽然部分患儿愿意与人交往,但交往方式仍存在问题,他们对社交常情缺乏理解,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成年后,患儿仍缺乏交往的兴趣和社交的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和结婚。

  交流障碍:1.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要。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而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2.言语交流障碍,包括:①语言理解力不同程度受损;②言语发育迟缓或不发育,也有部分患儿2至3岁前曾有表达性言语,但以后逐渐减少,甚至完全消失;③言语形式及内容异常:患儿常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④言语运用能力受损:部分患儿虽然会背儿歌、背广告词,但却很少用言语进行交流,且不会提出话题、维持话题或仅靠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纠缠于同一话题。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该症患儿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圆的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非生命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内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扑动或用脚尖走路等。

  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我们不难判断:案例一,小华只是抑郁症中心情低落、兴趣缺乏的表现,肯定不是自闭症。一些人之所以有这样的误解,是因为只从自闭症字面意思来判断的结果。案例二,显然是因为听力障碍导致的语言发育障碍,但是这些孩子的非语言功能良好,可以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案例三,虽然两个孩子有很多相似,但是他们对外界的反应完全不同。小新作为一个孤独症患儿他显然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且有很多刻板行为

  由于各个孩子的表现千差万别,各位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行为表现有异常时,要及时到专业的医院进行诊治,既不要看到孩子有一点异常,就对号入座,扩大了孤独症的范围。也不要因为内心不接受,而耽误了早诊断,早训练。

0% (0)
0% (10)

下一篇: 自闭症与性格无关 上一篇: 孤独症患者与天才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如何识别孤独症]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