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认识自闭症 > 自闭症的治疗 > 浏览文章

自闭症治疗:“以暴制暴”是创新还是无知?

2014/7/14 14:19:51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wangsf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回放:
  “有些孩子喜欢撞墙,她就抱着孩子的头去撞墙;有些孩子怕高,她就把孩子吊在树上让他”恐高“……”这是一家特殊学校针对自闭症患儿采取的特殊训练干预,机构负责人称之为“厌恶疗法”。
  7月11日,一篇名为“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疗自闭儿童,10人回归正常”的报道,在社会上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当地派出所甚至接到了“特殊学校虐童”的报道(详见/2014/07/98327.html
  质疑:
  这种所谓的“以暴制暴”的特殊干预方式能够对自闭症儿童起作用吗?有没有科学性?诊疗方法会对孩子带来哪些影响?社会各界对于此种行为怎样说?
  专家说: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2014/07/86822736402814.html
  “这是决不允许的疗法。”知道这个事情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很震惊。他认为,这种所谓的特殊干预已经完全超出了厌恶疗法,达到了虐待儿童的地步。
  所谓“厌恶疗法”,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想象将某种不愉快的刺激与个体的不良行为结合起来,使个体最终厌恶并放弃这种行为。这是一种利用条件反射原理,建立痛苦刺激与不良行为之间的条件反射,用以对抗原有的不良行为,因此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
  不过,有专家指出,在国际上,厌恶疗法早已被唾弃,在儿童中使用厌恶疗法,非常不妥。
  “即使采用厌恶疗法,干预者有没有进行一定的评估试验,有没有安全等级的考虑,有没有考虑到对孩子可能会产生的影响?不同症状的孩子采取同一种方式,可行性有多大?”一位质疑者对于上述特殊学校的治疗资质和诊疗的科学性产生了质疑。
  北京市海淀培智中心学校校长于文说,自闭症孩子咬手、撞墙等行为,是因为自身的平衡感不足,为了取得心理的舒服和满足而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孩子本身根本不具有暴力的概念。因此,不能把自闭症孩子的行为称为“暴”。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科大夫贾美香近年来一直致力于自闭症儿童的干预治疗和恢复训练的研究。她指出,自闭症儿童是一个不会叙述内心体验的个体,但他是有内心体验的,因此,像报道中所采用的特殊干预训练,容易造成自闭症儿童的心理障碍,并且易焦虑、紧张。
  对此,于文持相同观点。她指出,“以暴制暴”非常不可取。“自闭症孩子本身就很敏感,对外界安全感不足,用让他极度恐惧的事情去压抑他现在的行为,只会导致孩子心理上更自闭,过一段时间可能会产生心理上或者生理上更加压抑的行为。”
  让专家非常担心的是,即使特殊干预短期中能将孩子既有的行为去除掉,从长期看还是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而且有一些疗法会当场造成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损伤。
  “孩子长大以后可能会出现对他人的攻击行为,存在严重暴力倾向的可能性很大。”邹小兵说。
  数据显示,2010年全球有3500万自闭症患者,到2012年,全球自闭症患者有6700万人,自闭症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癌症、糖尿病以及艾滋病儿童的总和。
  于文说,自闭症正处在高速暴发期,各种诊疗手段也相继推出。然而,越是人们关注的,越需要科学和负责任。
  对此,专家表示,治疗自闭症,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操作,分析自闭症儿童病症成因,采取更为综合的措施,而不是拿一种策略不加分析地去使用。
  “干预训练应该以孩子的心理安全为前提。”于文说,游戏、音乐治疗等训练方式,可以结构化、系统地帮助孩子融入正常人的生活。
  此外,专家呼吁,相应的监管部门应该介入,加强对此类学校的监管,避免发生意外。
  今天突然看到如下一篇报道来源于重庆商报,标题是: “恐高就把你‘吊’树上!女博士”暴力“治疗自闭儿”。
  从心里真正接纳一个自闭症孩子,心与一个自闭症孩子深度共存,这是当今自闭症教育的主旋律,也是共识,也是通过教育促进一个自闭症孩子能力提升的前提,如果脱离了接纳一个自闭症孩子,就无从谈起促进一个自闭症孩子。如果没有接纳,那么方向就错了。
  我们要看到一个自闭症孩子身上的正常部分,促进这正常部分生根发芽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就是ABA里面的正性思想给人以正能量。对于孩子身上所谓的“不正常”部分,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认知而已,如果让我看,我觉得孩子就没有问题行为,孩子的行为都是有它应该成分在里面,看到这应该的成分,我们才可能采取正确的方法,才能真正帮助和促进孩子!方法是用来帮助孩子的,不是用来扼杀孩子的。有的自闭症孩子的有的行为,是一生伴随的,我们可以接纳、共存与促进!如何能几个月一年二年去掉?为什么要去掉?我们应该与一个自闭症孩子的症状融合,他的症状才会与我们融合,这样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但我们秉持这样的心态,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凡是急功近利者都害了孩子,凡是接纳孩子的家长,孩子都不会变得越来越糟糕。我看到的很多情况是,经过多年的“干预”之后,这个自闭症孩子越来越糟糕,还不如最初状态。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接纳就不可能有康复!没有接纳的干预,就变得无法无天!接纳有多深,康复就有多好。孤独症孩子的教育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一个细小的点都可能毁掉一个孩子。
  所谓问题行为,是孩子的正常行为被不正常的眼睛看到而已。任何一个行为都是一分为二的,有正常部分,有问题部分,如果我们盯着正常部分看这个孩子,他的问题部分就会越来越少,这个孩子就会越来越好,他为什么越来越好了呢?是因为你眼光的改善!
  在正能量的背景下,出现这样的教育自闭症孩子的标题,我觉得特别不和谐,所以也一定特别吸引所有人的眼球。不懂自闭症教育的,还真是以为是这样!有的不是自闭症界的人,给我发来链接,问我这对我的孩子有没有什么好处?我惊叹于人们对于自闭症认识的极度缺乏。)
  我对炒作的怀疑油然而生,不仅主人公知名了,而且让更多的非自闭界来关注自闭界了,这是一件好事。报道内容如下,我从一个家长教育孩子六年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汉普爸爸有话说,中间用()括起来。
  原文如下,括号中为汉普爸爸所说。
  有些孩子喜欢咬手,她就亲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欢撞墙,她就抱着孩子的头去撞墙;有些孩子怕高,她则把孩子吊在树上让他“恐高”……(这非常吸引眼球,炒作就得与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背离!一看就是虐待儿童,而且是光天化日之下!你又能把我怎么样呢?跃然纸上!内行人一看,觉得特别受侮辱。我感觉到了极度的侮辱!)
  这不是恐怖片,也不是暴力片,而是针对自闭症患儿采取的特殊训练干预。创新(创新?无语!直接去美国申请专利得了,)这种教学方法的是学临床儿科、有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前面不要加这些吧)贺小燕,她的“厌恶疗法”(让我立即厌恶她),采取另类“暴力”施教,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和家庭。(以我的眼光看,纯属造谣。孩子的康复一在内容,二更在通道。也就是说我们想消退或消失孩子的一个问题行为,这是一项内容,更重要的是如何消退或消失这个问题行为的?在这个过程之中,家长的思维方式和态度就是孩子的学习对象,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思维行为和语言都获得成长,这是一个互动沟通的过程。如果这个过程就是简单粗暴,那么孩子学会的也是简单粗暴。如果这个过程是智慧、耐心、态度和进取,那么孩子学会的也是智慧、耐心、态度和进取。家长想教孩子一个内容,是要通过一个与孩子互动的过程,孩子学到的是过程中家长的态度、方法和进取精神,还有爱,往往不是家长只一心想教给孩子的内容。家长怎么对孩子,孩子学到的就是这样对待人,与家长教孩子的内容没有关系。现在你打孩子,孩子打不过你,他自己打自己,你再打他,他不敢自己打自己了,将来他长大了,他打你,你打不过他,你自己打自己,他再打你,直到你连自己也不敢打了。这叫一报还一报。
  再说简单点,我们教孩子一个内容就象要给孩子一部经书一样,孩子和唐僧一样要经过一个长长的磨炼过程,最后才得到经书。其实,当唐僧千辛万苦到了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时,佛祖说回去吧,唐僧返身就回去了。经书不要了吗?不是的,而是在这个取经过程中,唐僧已经取得了经书。九九八十一难,才是真经。我们的孩子就是在过程中成长的,带着我们的孩子好好走一个耐心的过程吧,不要功利只想得到结果,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种使用“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教学方式,虽然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赞叹,但却惹来不少争议。(这样的方法首先缺德,首先违法,违法了,就没有后面了,还议论后面干什么呢。)
  前天下午2时左右,歌乐山的室外气温逼近40℃,知了的叫声令人烦躁不安。这时,乐一融合幼儿园园长贺小燕和另一名老师,抱着一名小男孩来到操场边的树下,用围巾捆着他的腰,再用绳子将他吊在树上,离地约一米高。
  “不、不、不”,小男孩的哭喊声,令记者和志愿者揪心不已。约3分钟后,他被放了下来。(我觉得孤独症孩子有三个大问题,一是心,二是心表达出来的通道,三是用于承载心的行为和语言,孩子已经把自己的心通过通道正确地表达出来了,你也清楚了,为什么还要折磨他,如果把他吓成精神病了,你能负起责任吗?当然你也不用负责,你可以说他是自闭症!一个自闭症孩子无论怎么说,你都可以说过他的,更何况他还不会说!一个孤独症孩子,就是被这样训练到最后变成孤独症加精神病的。当家长有一个孤独症孩子后,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保护我这个孤独症孩子!不会保护他,怎么可能康复他呢?有人对康复一词抓住不放,随便吧,不再议。孩子的一些问题是需要接受的,是需要慢慢来改善的,这需要智慧,这个过程中不能吓坏他,所以保护孩子为第一,不要把一个正常的孤独症变成一个不正常的孤独症加恐惧症。从法律角度看,不论你出于什么目的,你已经违法!)
  教学
  女博士让十余自闭儿回归正常
  今年36岁的贺小燕,老家在四川资阳,她开办的乐一融合幼儿园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天池村喻河沟社。2003年7月,贺小燕毕业于重医临床儿科系,2012年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013年6月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管理学博士学位。
  副园长贺秀蓉称,这所特殊的幼儿园专门收治自闭症和智障孩子,目前歌乐山校区有103名2岁~7岁的孩子,荣昌校区有70名孩子,全是8岁以上。这些孩子除来自重庆外,还有来自四川、云南青海上海新疆等地。
  据统计,乐一融合幼儿园共收治了960多名孩子,其中10多人已回归到正常。(回归正常是你的功劳吗?家长没有一个正常的心,他的孩子回归正常就是痴心妄想,决定孩子前途的就是家长!孩子越来越坏,是家长的责任!孩子越来越好,是家长的功劳!而不是别的什么大仙。孩子回归正常首先就是生活回归正常,通常大家说生活自理,这不是一个老师或一个机构能办得到的,需要5年、10年时间,需要日常吃喝拉撒中的促进,这也不是一个老师一个机构能办到的,只有家长天然承担这样的角色。一个老师一个机构给孩子和家长的帮助往往是片断性的。)
  镜头
  “以暴制暴” 治疗自闭患儿
  症状:咬人
  治疗:反咬他(疯狗?)
  档案:晓晓,女,4岁,成都人,不会说话,2013年3月入园。
  症状:喜欢咬自己的双手臂和膝盖,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已经结痂。当母亲抱着她时,她趁其不备将母亲肩膀咬出牙齿印,有时也咬老师和其他孩子。
  施教:刚开始,老师通过打手心教育,但未有效果。后来看到她要咬人时,便带到操场上转移注意力,半个月后此方法也一直无效。贺小燕便将她带到荣昌校区,让一些大娃娃坐在她旁边,故意“欺负”她,惹她生气。当她咬自己或别人时,让被咬者“反咬”她,有时贺小燕还会亲自咬。但贺小燕一直观察表情,掌握分寸,只咬痛不咬伤。同时告诉她说,咬自己和咬别人,都是很痛的。(同时告诉她说,咬自己和咬别人,都是很痛的。这一句话狗屁不懂,这些是废话!只有害没有利,还是去好好研究一下非语言吧。一个孩子的语言要好,关键在于他的非语言要好。
  孩子为什么咬?孩子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要知心,才能真正帮助到孩子的心。你只是通过惩罚打掉孩子的行为,他的心依然是那样的,他现在不咬了,一定会出现其它的同样功能的问题行为,因为他的心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这样的打掉问题行为,很可能是暂时潜伏下来,在将来的某一时间照样迸出来,比原来还要猛!你只顾眼前表面利益,害了孩子的长久。问题在心,不在行为,这是基本的ABA知识,学前教育博士,缺少最基本的常识,却在忽悠一帮无知的家长,太残酷。从法律角度看,打手,咬孩子就是虐待孩子,违法!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有自己的看法。一个问题行为的解决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得到思维、表达和沟通能力的提升,这就是成长在路上。那孩子自伤,怎么办呢?很简单,费点劲看着他让他自伤不了,这是保护他给自己时间,同时着力提升孩子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是正性行为建设。当孩子的表达通畅了,很多问题行为就下去了。孩子的很多问题行为的真正原因是他的心表达不好不精确,从而没人能懂他,他堵得慌!肿瘤就是堵聚起来的。他能表达出来了,能精确表达出来了,你就知道他为什么咬了,你知道原因了,你就能做对!当然还有办法就是观察记录数据,分析原因,也是在原因上帮助孩子。所谓对孩子的行为矫正,其实是对对待孩子的行为的矫正,家长对了,孩子就对了,这就是行为矫正。行为矫正矫正的是家长的行为,家长的行为对了,孩子的行为就对了。这一点都不懂,如何教那么多孩子,还有家长?
  举例:一个家长带着孩子路过一家银行,孩子要进去,孩子说进去,家长不让进。孩子说坐一会,家长同意孩子和孩子一起进去坐了一会。如果孩子不能说出进去的原因的话,家长能做对吗?进去后才发现里面有空调很凉快,而外面是39度的天气。
  孩子为什么咬?这是家长长期对待他的方式而带来的产品,解铃还需要系铃人!你不是系铃人,脱离了系铃人,你能解决个空气。
  一个问题行为的去除,是因为建立起了一个代替它的正性行为,这是ABA基本常识。学前教育博士不懂吗?)
  效果:连续半年后,情况基本好转。
  症状:恐高
  治疗:吊起他
  档案:童童,男,5岁,九龙坡人,不会说话,2013年2月入园。
  症状:一旦发怒就突然“砰”的一声倒在地上,摔得头破血流。同时还怕高,不喜欢跳弹,也不敢像其他小朋友一样爬到操场上的玩具筒里去玩耍。(这样的症状就是因为恐高?做过哪些检测检测出来是恐高呢?猜的?不会吧。)
  施教:当发现倒地,贺小燕便抱着他的头,把握力度,用不同部位去撞击地面(让别人抱着你的头去撞吧,他会告诉你只撞痛不撞伤的,不用害怕哟),只撞痛不撞伤(速度和墙的软硬度还有孩子的挣扎,这之间是什么样的比例关系,才做到只撞痛不撞伤?)。另外,还用围巾捆住童童的腰,用绳子将他吊在树上,离地约一米高,故意刺激他,让他哭让他说话。(是在逼疯一个自闭症吗?我不知道你恐高不恐高,我觉得让你从东方明珠上往下看,你不觉得晕,那就把你用绳子掉外面,这样是不是也可以提升你的不恐高症呢。你也许说那太害怕了,那我问你把孩子吊起来一米高,他就不害怕吗?他的害怕程度就一定比你轻吗?脱离了与孩子感觉的共鸣,你如何保证你不做得不过头?当孩子撕心裂肺地不不不嚎叫时,还不住手吗!我想告诉你的一句话是:蹲下来与孩子保持同样的高度,不只是你的身体蹲下来,更是你的心要蹲下来与孩子同一高度。
  所谓爱,其实是一种痛!难道你不痛吗?)
  效果:一个月后基本得到改善。(如果是恐高,就是来源于生理,来源于生理的恐高,你一个月搞好?)
  症状:撞墙
  治疗:抱他撞
  档案:飞飞,男,6岁,北碚人,不会说话,2014年1月入园。
  症状:病情(病情?这一词也太无耻了吧!撞墙的原因就是因为病情?分析首先是采集数据,采集数据要有客观的态度和客观的方法,是科学的,是严谨的。建议看一看行为分析原理与方法的第一章!)发作(发作!你当自闭症孩子是神经病吗?)时喜欢站着撞墙,撞得很响,如无人制止(那就上手垫着,孩子头到哪,手到哪,这才是真正的辅助,辅助要用最小辅助原则!这样的辅助功利的人不会付出的,因为会觉得累!孩子就是在你的累中一点一点进步的!),他会一直持续下去,撞得头破血流。(头破血流已经不怕了。)
  施教:贺小燕曾当着家长的面,故意惹飞飞生气(你惹他生气,还不让他发泄!我记得有一个故事,一个人抓住了一个老鼠,拿了一个黄豆塞进老鼠屁眼里,放走了老鼠,这个憋老鼠咬死了好几只老鼠,最后自己也憋死了,此乃杀鼠妙法。),当看到他撞墙时,就捧着他的头,朝墙撞去(孩子连头破血流都已经无所谓了,你的撞能超过这个度吗?继续忽悠…)。然后叫孩子母亲照着做(找从犯吗?),结果母亲下不了手,只是不停流泪。贺小燕故意让孩子看见这一幕,然后继续捧着他的头撞墙,一次、两次、三次,母亲吓得大哭。(无知的母亲,爱子心切却看着让孩子受伤害。现在这个圈,邪乎往往容易盖住正能量。)
  效果:大约两个月后,撞墙行为得到纠正,母亲满怀感激。(无知、无耻!造谣?这个案例是编的?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知道啊。)
  症状:玩水
  治疗:泼他水(为什么要不让他玩水?不懂在玩水中可以教孩子很多表达吗?你矫正什么呢,这就是典型的矫错,把正确的矫为错误的。他喜欢玩水,就正好可以通过辅助分化出行为,什么时候可以玩哪里的水,可以怎么玩?这些都是可以教孩子的。)
  档案:亮亮,男,6岁,大渡口人,不会说话,2013年3月入园。
  症状:特别喜欢水,几乎见水就跳,见水就耍,有时在水龙头下将水往身上泼,弄得浑身湿透。
  施教:夏天时带孩子到野外,亮亮看到池塘便跳进去,贺小燕就抱着他,故意往深水中走,一次、两次刚好淹没到嘴鼻位置。如看到孩子在幼儿园玩水,便用盆子装满水轻轻地朝他泼去,让他从头到脚凉个痛快。
  效果:约一年后基本纠正过来。(孩子喜欢玩水,就是给我们打开一扇窗户,就是给我们一个促进他成长的机会,他不会说话,这不正是教他的好时机吗?你却给他关上!你通过恐吓给他关上,他又变成了恐吓症?你的纠正是个啥子哟?)
  症状:扔物
  治疗:打他手
  档案:帅帅,男,8岁,成都人,不会说话,2013年7月入园。
  症状:以前在家里时特别喜欢扔东西,基本上是见啥扔啥,有一次“高空抛物”砸中楼下行人受伤。入园后一旦病情(又是病情?无知无耻。)发作,见碗扔碗,见筷扔筷。(他为什么扔?你知道吗?你去读一个自闭症孩子的心了吗?)
  施教:平时只要看到他扔物,便用筷子打他手,未有效果。后来,故意摆放一些小球,还惹他生气,先专门让孩子扔个够,后逐渐见他伸手欲扔球时,就打痛手。改正一段时间后,帅帅只是趁无人时才扔一些东西,贺小燕与他玩起“捉迷藏”,故意躲在一个角落里,当看到他要扔物时,突然窜出来采取打手法纠正。(有因有果,看到的是果,其实必有其因,在因上动手才是真正帮助孩子,不要在果上给孩子打封闭了吧。)
  效果:半年后,乱扔行为得到改正。
  面对面
  “厌恶疗法”残忍没伤害性
  施教前都会征得家长同意(得到家长同意,就可以戕害幼儿了吗?家长也没有权利呀,法盲教自闭症?法是最大的规则,心中连法都没有了,怎么教孩子规则呢?)
  这些年来,贺小燕在教学方法上大胆(胆子一定要小一点!我一直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对生命要敬畏!)创新,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暴力”因材施教,对有争议的这种“教学法”,她是如何对待的呢?
  记者:你采取这种“暴力”教学法,遭到过家长投诉吗?
  贺小燕(笑):我每次实施前,都要打电话征求家长的意见,如果他们同意,我就实施,如果他们害怕,我就不做。
  记者:这样做,是否会让孩子受到伤害?
  贺小燕:儿童自闭症目前没有明显的药物能够治疗,我是学医的,也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实施特教过程的原则是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厌恶疗法”其实是将医学和心理学有机结合,针对性、创造性地使用。(从你的“厌恶疗法”看,你不懂一点点ABA!无知通过无耻忽悠无知的人们。)
  记者:当你“施暴”时,听到孩子的哭声,感受如何?
  贺小燕:残忍,真的很残忍,但目的是为了将他们治好。
  记者:面对种种非议,你是如何对待的呢?
  贺小燕:只要家长认可,我就实施,他们是我的源动力,我认为这样做是在挽救孩子、挽救家庭甚至挽救一个家族。(应该去拯救一下发达国家的自闭症!看看那里的家长怎么对待你!比如去美国。)
  后面还有不少内容,通篇就是说所谓的问题行为,其实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不要注意的就是所谓的问题行为!如果你眼睛一直盯着的是孩子的所谓的你认为的问题行为,那么,你还在门外!谈不上教育自闭症,更谈不上是老师!
  后面一概省略,用几个关键字总结一下。
  关键字:无德,无才,无耻,无知,炒作,嘴脸
  自闭症妈妈有话说:事关吾儿,我当发声。http://www.tejiaowang.com/2014/zx_0712/10475.html
  重庆所谓一女“博士”以暴力的“厌恶疗法”训练自闭症儿童,这是对心智障碍人士家长用爱心的绑架,这是从业人员的良心泯灭,这是康复机构的灭绝人性。作为一个心智障碍孩子的妈妈,我震惊到无以复加,这已经不是在触犯道德的底线,这是赤裸裸的虐待,这是在触犯法律。
  一百多年前的英国也这样治疗,比如给绝食的女权主义者强制性灌食,给精神病患者关禁闭,黑暗的中世纪干脆直接烧死精神障碍者。我觉得干这事儿,不需要博士学历,任何一个没文化想速成的暴徒都能干。你也只敢挑孩子下手。有本事去治疗成人患者,别欺负孩子 。
  当然对成人患者也不可以这样做,我只是打个比喻,成人患者人高马大,反抗能力也比孩子强,怎么没看见她去治疗, 专挑孩子。
  我看到家长趋之若鹜,这是我们家长的悲哀。我们没有办法接受障碍,我们就要去尽可能的去消灭而不是共存,哪怕手段令人发指,哪怕方法惨无人寰。长歌当哭,我们可怜的孩子没有办法保护自己,他唯一可依靠的就是那个躲在树后看着他被虐待的妈妈,而这个妈妈是愿意并交着高额康复费用来信任这所谓“专家”能治好她的孩子,使她的孩子能“正常”了的。
  世界上还有比这更残酷的事情吗?所谓的女“博士”,光环一片,稍有质疑,就是她创造的新方法,确实是“新方法”,我作为一个孤独症孩子的妈妈,每天都生活在有人宣称攻克了孤独症的美丽童话之中,我比任何人都迫切的希望这个童话能早一天变成事实,十几年来,我在期待美梦成真的路上奔波,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到目前为止,我们仍然是没有办法可以“治愈”孤独症的,我们能做的真的是很有限。
  可是,这个“新方法”确实令我震惊,应该去申请世界纪录,这么赤裸裸的大规模虐待残疾孩子,明目张胆的在我们的国土上,一堆的光环的掩盖下,吓人的博士头衔的威慑下,在另人景仰的被“治愈”的说法中,难怪我们的家长“跪求”贺博士的联系方式了。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孤独症孩子的妈妈,我没有医学背景,我想知道,我们根据什么判断孩子被“治愈”了
  我们知道,当我们判别是否得了肝炎是要有医学指标的,某项指标超过标准,医生会判断,是否是得了肝炎,那么,通过治疗后,指标正常了,医生会判断已经“治愈”。目前,孤独症还没有这样的方法可以判断,也没有这样的标准说是达标算是治愈。而我们有医学背景的贺“博士”竟然说是治愈了十几个。
  在全世界主流医学目前都没法“治愈”的当下,这样的类似贴在电线杆子上的鸡血小广告是那么的振奋人心,再加上一两个所谓的似是而非的“厌恶疗法”之类的云里雾里,确实让人无限心动。记者还是有良心的记者,看着太残忍,然后走开,然后报道说有“治愈”,请问,标准在哪里?“治愈”是什么?我们可以冷漠的从一个被虐待的孩子身边走开,因为这孩子在被施予所谓的新疗法,通过吊在树上的方法就能够改变孩子基因上的缺陷,请问,我们的记者、编辑,如果他是你的孩子,你也会用这种方法吗?你也会不去考证吗?你也会走开吗?我无意也无力去谴责谁,因为,我要用尽全身心的力气去保护我的孩子不被吊在树上,不被泼凉水,不被抱着撞墙,不被一个被残忍消退的所谓行为然后被媒体说所谓“治愈”了。
  所有的机构都可以不用进行专业的学习,只需雇打手即可
  不用担心,我们的机构负责人会告诉你,这是经过家长授权并认可的,
  我想问的是,家长本身有虐待孩子的权利么?家长有这个权利替孩子决定让孩子去接受虐待吗
  如果肯定了这种行为,以后孩子的权利是没法保障的
  孩子被打,是疗法
  孩子被拿烟头烫,是疗法
  孩子被罚在冬天的雪地里站着,是疗法
  孩子被泼开水,是疗法
  孩子被切掉子宫,是疗法
  孩子被
  孩子被弄死了,疗法成功啦!!~这世界真美好,终于少了一个心智障碍的人了
  我本布衣,家庭妇女一枚,我不懂所谓的高科技 ,跟女“博士”也有很大的距离,不管这个博士是真是假,我想说的是,博士也有败类,有专业背景的蒙骗是更震撼人心的,我可怜的畅孺,在这“博士”横行的世道里,活到今天,实属不易。事关吾儿能活得更久一点,我不得不战战兢兢地发声。
  知乎晚报:全面解析“厌恶疗法”http://www.52rkl.cn/zhihuribao/0G4325T2014.html
    我本人没有做过关于孤独症专门的整理和研究,但知道孤独症不是父母教养的问题,更多被认为是先天的。正如徐慧琳 老师所说,孤独症的本质也不是刻板行为,而是社交障碍。孩子没法理解在什么样的社会场合中该表现出什么样的行为,就可能表现出在我们看来怪异的行为,比如在教室里忽然站起来大声说话,或者像这个案例中的咬人行为。另外,孤独症儿童很难理解他人的情感,缺乏共情能力,因此也很难对他人的情感做反应。
  在这个女博士做的治疗中,会不会有媒体夸大的部分,我并不清楚。这里想介绍一下女博士所用的“厌恶疗法”。
  “厌恶疗法”作为行为主义的一种疗法曾经在行为主义流行的 50-60 年代盛行一时。但随后又逐渐地消失,却在今天的中国,经常被那些被一些专家重新“发现”,用来治疗心理的疑难杂症。除了这个女博士,还有一个代表人物,就是使用电击疗法来治疗网瘾的“杨教授”,已经在“网瘾战争”总被网友黑得不成样子了。但前段时间,仍有网瘾学校出人命的新闻出现,说明“厌恶疗法”在中国仍然流毒甚广。
  行为主义疗法的核心,就是当来访者表现出治疗者想要的行为,给你强化,但是来访者表现治疗者不想要的行为,那就给你厌恶刺激。贺博士说,“狗狗都会教得好,人怎会教不好呢?” 这是非常典型的行为主义的想法。作为行为疗法之一的“厌恶疗法”会盛极一时,首先是因为它“有效”。行为主义很早就发现,厌恶刺激是塑造人行为的最强有力的手段。
  在库布里克的电影“发条橙”中,就有关于厌恶疗法的情节。电影中,主角犯了强奸罪。监狱就用“厌恶疗法”来对主角进行改造。他们把犯人的眼睛撑开,让他不停地看色情电影,一边喂他吃恶心呕吐的药。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说强奸犯已经被治好了。监狱长来验收成果。一声令下,病人被带上舞台,衣冠楚楚的,彬彬有礼地跟大家打招呼,看起来没什么异样。再一声令下,一个裸体美女被带上舞台。所有男人的目光都盯向了这位美女,只有曾经的性侵病人,躺在地上痛哭的满地打滚。
  “厌恶疗法”矫正了强奸犯的性行为,从某种意义上,他被精神阉割了。
  监狱长觉得“厌恶疗法”真的起作用了。作为参与这项改造项目的回报,这个强奸犯被释放了。但厌恶疗法的副作用很快就显现出来。这个强奸犯开始没来由地焦虑,经常半夜惊醒。最关键的,虽然 这个改造项目中,监狱长想让主角对“性”产生厌恶,但主角开始对色情电影中相关的音乐也产生强烈的反应,一听到这种音乐就会痛苦得满地打滚。
  就像这个电影所反映的,“厌恶疗法”的流行是因为它对行为塑造是有效,但是它后来逐渐销声匿迹,是因为它的副作用实在太大。最大的副作用,是会让人产生弥漫性的焦虑和抑郁,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对世界充满怀疑和敌意。被矫正的对象会觉得自己是有问题的、有错的,从而产生严重的内疚、自责、自我价值低下。这些情绪问题本身甚至比“问题行为”更严重。所以才会有网瘾少年因为接受厌恶疗法而自杀的事发生。
  我不知道女博士对自闭症儿童的具体的行为矫正是怎么实施的。我试着从她列举的几个例子来分析。比如这个: “症状:咬人
  治疗:反咬他
  档案:晓晓,女,4 岁,成都人,不会说话,2013 年 3 月入园。
  症状:喜欢咬自己的双手臂和膝盖,青一块紫一块,有的已经结痂。当母亲抱着她时,她趁其不备将母亲肩膀咬出牙齿印,有时也咬老师和其他孩子。
  施教:刚开始,老师通过打手心教育,但未有效果。后来看到她要咬人时,便带到操场上转移注意力,半个月后此方法也一直无效。贺小燕便将她带到荣昌校区,让一些大娃娃坐在她旁边,故意”欺负“她,惹她生气。当她咬自己或别人时,让被咬者”反咬“她,有时贺小燕还会亲自咬。但贺小燕一直观察表情,掌握分寸,只咬痛不咬伤。同时告诉她说,咬自己和咬别人,都是很痛的。
  效果:连续半年后,情况基本好转。”
  这个案例有效是有可能的,起治疗作用的核心不在“厌恶疗法”,而是在培养自闭症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断告诉自闭症儿童,咬人是非常疼的,能让他理解被咬的人的感受。
  其它的几个案例,恐高、撞墙、玩水等,都是典型的“厌恶疗法”。倒不是说这些厌恶疗法完全无法起作用。如果要起作用,有几个问题非常重要:
  (1)怎么让儿童理解感受到爱,既让儿童觉得妈妈和咨询师真的是为了你好?如果没有办法让儿童感受到这一部分,厌恶治疗直接就变成了心理创伤,儿童会把它理解为虐待(行为上跟虐待也没啥差别了),这对儿童的心理损害非常巨大。
  (2)怎么给厌恶疗法树立一个界限,既万一儿童不愿意,或者治疗失败了,能及时补救?厌恶疗法是非常痛苦的。成人的厌恶疗法,什么时候该停止,通常都由接受治疗的成人自己控制,这种控制感对病人是非常重要。但是从这几个案例中,接受治疗的儿童完全是被迫的,只是由监护人来决定是否采用这,儿童都无法决定。
  (3)怎么预防厌恶疗法的副作用?
  这些问题都非常难,而这位女博士的报道中,对这些问题都语焉不详,很容易让人担心,他们是否真的只把“矫正行为”当成了治疗目标,而对儿童潜在的心理伤害视而不见。如果这样的话,那真是这些孩子的悲剧了。
  话又说回来,家里有一个自闭症儿童,这些家长的焦虑情绪可想而知。病急乱投医是能够理解的。而这位贺博士也可能真的是出于好心,而非牟利的目的。但是再良好的愿望也不能代替科学规律,毕竟厌恶疗法已经被证明副作用巨大,没有人有权力拿孩子去当试验品。
  一片质疑反对声中,也有一些人表示支持。
  黄燚:“暴力治疗”不看广告看疗效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1407/t2983853.shtml
  有些孩子喜欢咬手,她就亲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欢撞墙。她就抱着孩子的头去撞墙;有些孩子怕高,她则把孩子吊在树上让她“恐高”……据统计,乐一融合幼儿园共收治了960多名自闭症孩子,其中10多人已回归到正常。(7月11日重庆商报)
  不用亲眼去看,仅仅想象一下治疗的场面,都让人揪心。面对稚嫩的孩童,用如此手段,不可谓不残忍,甚至可能有人会斥责治疗人员的冷血。同样的,当看到这则新闻的开头,笔者已经有着满腔怒火,准备谴责,但当笔者发现,这一切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治疗,我的热血却又冷静了下来。不管治疗方法如何,手段如何,但他的效果却是显著的。
  自闭症是一种发育障碍类疾病,也称儿童孤独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围产期各种并发症、免疫系统异常和神经内分泌失调有关。目前药物治疗尚无改变自闭症的病程,也缺乏治疗核心症状的特异性药物。可见,对于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没有任何人敢站出来以权威的角度去辩证。那么,这般的“暴力治疗”为何要受到指责呢?
  虽然他在视听上让我们于心不忍,在行为上更是显得粗暴粗鲁,但从他已经帮助10多人恢复正常来看,这是一条行得通,走的了的治疗道路。
  不仅如此,为了稳妥,在治疗前,治疗人员会征求孩子父母的同意才下手,这更是充分显示出乐一融合幼儿园在治疗过程中完全做到了公开、严谨、负责。
  “暴力治疗”不应该仅仅盯着过程看,更应该盯着他的效果看。
  王俊霞:应给女博士“以暴制暴疗法”多些宽容http://news.hnjy.com.cn/jyrp/104916.jhtml
  有些孩子喜欢咬手,她就亲自去咬孩子的手;有些孩子喜欢撞墙,她就抱着孩子的头去撞墙;有些孩子怕高,她则把孩子吊在树上让他“恐高”……这不是恐怖片,也不是暴力片,而是针对自闭症患儿采取的特殊训练干预。创新这种教学方法的是学临床儿科、有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的贺小燕,她的“厌恶疗法”,采取另类“暴力”施教,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和家庭。不过,这种使用“以暴制暴,以毒攻毒”的教学方式,虽然赢得了许多家长的赞叹,但却惹来不少争议。(7月11日《重庆商报》
  正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因此,女博士采用“以暴制暴治疗自闭儿童”的做法,看似“以毒攻毒”——非常残忍,但在笔者看来,女博士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做法,看似无情,其实采用的是一种“欲擒故纵”的厌恶疗法进行治疗,我们应该给予支持和宽容。
  事实证明,对自闭儿童来说你,要想彻底纠正其身上的顽疾与毛病,仅用药物治疗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根本毫无作用。那么,就应该采取创新治疗方法,对其采取“非常手段”加以训练治疗。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治疗儿童自闭症,假如舍不得孩子“吃苦”,又何以能够赶走“自闭症”对孩子及家长的造成的痛苦与困扰
  正因为如此,女博士才大胆,在征得孩子家长的同意下,采用看似是“暴力”手段,实则是暴力尺度“把握有度”,在不伤及孩子健康的情况下,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和治疗。一个个康复的孩子,重归家庭就是女博士对其治疗效果的满意答卷。
  正如,厌恶疗法和心理学上所述,医学上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其内容是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它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恶心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求助者进行这种不适行为时,就会产生厌恶体验,为避免这种厌恶体验,求助者的不适行为会减少或者终止。
  所以,我们即使对女博士“以暴制暴疗法”仍心有存疑,那么,也应该在尊重医学常识和科学基础上,对女博士的以暴制暴疗法,多些宽容。
  “暴力治疗”创始人贺小燕的回复:长痛不如短痛http://xian.qq.com/a/20140714/024371.htm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孩子咬人,就让被咬的人咬回来;孩子撞墙,就抱起孩子往墙上撞。近日,重庆一家特殊学校对自闭症孩子采取的“厌恶疗法”引起不小的争议。今天下午,中国之声记者联系到了这种“创新”治疗教育方式的重庆特教老师贺小燕。然而一接到电话,贺老师就表示自己是被误会了。
  贺小燕:我真没时间上网,今天上午因为这个报道我接了一上午的电话。
  今天,贺小燕表示说与自己的特殊教育学校已经并肩走了十年了,但是她的教育方式和她的学校却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被外界关注过。
  可能大家还记得电影《海洋天堂》,在电影当中是这样描述的,那些被称为“星星的孩子”的自闭症儿童,可能终其一生都无法和外界很好的沟通。然而针对他们的教育行为,也往往同电影里李连杰所扮演的父亲角色一样,给人一种充满温情和博爱的印象。也正因为如此,贺小燕的所谓“厌恶性疗法”,一经媒体报道了之后,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那同样从事自闭症患儿教育的五彩鹿儿童行为矫正中心的校长孙梦麟说,媒体报道的这种教育方式在他看来也实在是太另类了:
  孙梦麟:他的弊端应该是变得更恶性循环,本身自闭症的孩子精神方面的障碍,以恶治恶,有的时候病情会变得更恶劣,他的情绪会变得更暴躁,自闭症孩子的教育,但是他的核心障碍是跟人的互动、交往,在这个培养的过程当中,上我们要培养他的自信心和兴趣,要让他开心,在这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是正强化,看到他好的行为我们要去鼓励他,看到他一些刻板行为有一些我们是要用正向的一些行为,塑造正向的行为去替代他的刻板行为。
  那么,在贺小燕的特殊学校当中,真的如报道描述的那样,充满了对自闭症孩子的“以暴制暴”吗?贺小燕对我们的记者说,自己的特殊教育学校现在有三个办学点,里面有170多个孩子,但是在里面有一个需要采取“厌恶性疗”方法的一个都没有,那种所谓的厌恶治疗是没办法时的办法。
  贺小燕:这种很少,这种孩子的确是严重的问题行为才会用厌恶疗法,一般的孩子还是主要用老师教育,正强化来教育,你想我十年,每年遇到一例就不错了,这种用厌恶疗法不是说谁都能在生活当中用,开什么玩笑,我是学心理学的。
  其实贺小燕并非第一次遇见对这种方法的质疑。不过,她说相比于让孩子们始终因为极端行为无法融入社会,无法更有尊严的生活,她还是觉得长痛不如短痛。
  贺小燕:我们学校有长到11岁都不吃饭的孩子,你想一下,十一年就靠吃饼干、喝牛奶过日子,人长的像排骨一样,曾经有两个实习生到我们学校,也刚好在纠正那个孩子吃饭,我们两个人按脚、两个人按手、一个人按头、一个人捏着鼻子喂他吃饭,那两个小娃儿看到我们这样,饭都没吃,哭着对我说,贺老师你们太残忍了,我们老师从来没有给我们这样讲过,特殊教育可以做的这么残忍,我当时也说,宁可让孩子一辈子营养不良好,还是让他痛苦那么三五次好。
  贺小燕的“长痛不如短痛”到底有几分道理?如果不身处自闭症儿童和他们家长的生活当中,或许旁观者很难判断。重庆市儿童医院儿童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中心副主任梅其霞副教授表示,只要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医学的角度而言,“暴力”教学法可以尝试甚至鼓励可以大胆的创新。
  不过,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郑雪倩她也提醒说,这种行为很可能已经超出了特殊学校可以采取的教育方式:
  郑雪倩:你要治疗自闭症,必须是在诊疗机构,自己在一个学校里治那是不行的,你在学校里即便你是个医生你也不能治,你在学校里你只能是心理辅导。
  之前媒体报道中的贺小燕:把特别的爱给特殊的你http://www.cqtejiao.com/document/1287/
  “他叫轩轩,患有自闭症,刚来时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不会上厕所,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他不但生活能自理了,会与人交流了,还学会了写字算数和跳舞……”
  2月22日,在重庆市巴南区一家酒店会议室里,“2011年爱心助残新春送温暖活动答谢会暨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基金捐赠仪式”上,重庆市巴南区乐一融合幼儿园的小朋友精彩的表演赢得了重庆市残联领导及来自各界爱心人士和高校志愿者的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表演完节目,乐一融合幼儿园园长贺小燕激动地跑上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向来宾们介绍宝贝们的成长经历,自豪与欣慰之情溢于言表,令观众们流下感动的热泪。贺小燕的故事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心理健康咨询师成为折翼天使的守护者
  2003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儿科医学系的贺小燕,进入重庆市儿童医院心理科做了心理医生。她每天接触得最多的是患有自闭症与有智力障碍的患儿和他们的家长。孩子们吃了很久的药几乎没有效果,很多自闭症的孩子甚至无药可吃。家长无助的眼泪让贺小燕很难受。作为医生,她太想帮助这些孩子了,作为女人,她更能体会到孩子妈妈的痛苦。每一个家长失望地离开,贺小燕都会几个晚上睡不好觉。
  贺小燕知道,自闭症其实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属于精神残疾之一。它的康复与治疗,目前还是世界难题。孩子一旦被诊断为自闭症,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就相当于被判了“死缓”。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自卑到极点,无助到极点。患自闭症的孩子,总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孩子有眼不会用,有耳不愿听。他们的情商普遍很低,哪怕是对着自己的父母,他们也可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能拖垮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
  “我怎样才能切实地帮到他们呢?”
  一条小狗的命运给了她重大的启发。在贺小燕刚毕业时有一次逛街,看到有人要遗弃小狗,她把身上仅有的几元钱交给狗主人,求他不要丢弃那个小可怜,狗主人很高兴地把小狗给了她。小狗身上长满了虱子,呆呆傻傻的,不听召唤。贺小燕给小狗洗澡捉虱,教她爬楼梯上厕所,没过两个月这只小狗变得非常通人性,每次小燕出门上班,它都要送她出门,想上厕所时也会敲门,让人放它出去方便。
  “狗狗都会教得好,人怎会教不好呢?”贺小燕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我要辞职!当医生不能帮助那些患儿,与其让自己愧疚一生,不如真切地为他们做点什么。
  贺小燕免费为一个朋友的患有自闭症的孩子明明做训练,几个月下来,明明已从一个连话都不会说的孩子变成一个会数数会写字,会与人沟通的儿童了。这一案例给了贺小燕足够的信心。2004年4月贺小燕正式从医院辞职,同年5月,贺小燕的在家里办起了智残和自闭症儿童康复培训班。
  “在我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不过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遇到了挫折,我要让这些折翼的天使重新起飞!”
  心中大爱让不幸的家庭走出阴霾
  “在别人看来这些孩子是笨蛋,在别人看来这些孩子已完蛋,但磊磊在你一遍又一遍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在去年教师节期间,自闭症儿童磊磊的父亲赵先生在给贺小燕的祝福短信里再次对贺小燕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感激之情浸透于字里行间。
  贺小燕为了她的宝贝们所付出的努力不能用量计算,家长们对她的感谢不能用语言表达。
  月22日,智障女孩王一曼的妈妈牵着女儿的小手来到活动现场,为贺小燕送上了锦旗:“生命诚可贵,爱心价更高。”一曼的妈妈叶女士含泪向记者讲述了贺老师筹款为一曼做手术的故事。
  十年前,叶女士在不知自己怀孕的情况下吃药治病,女儿出生一年后,发现孩子异常,到医院检查后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智障。一曼九岁了,还不能到学校上学,急坏了她的父母,在智障儿童的家长介绍下,去年年底,叶女士带着女儿来到了贺小燕的乐一融合幼儿园。已经有一百多名学生的幼儿园里孩子们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快乐地做着游戏,一曼羡慕地看着他们。然而在贺小燕仔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后建议叶女士不要急于让孩子上学。
  “给她心脏做手术要紧,否则很危险!”贺小燕了解到一曼下面还有个上学的弟弟,叶女士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不能出去工作,一家四口人只靠一曼的父亲一个人打工维持,生活拮据。贺小燕心里阵阵疼痛,跟患儿家长打了多年交道的她太了解和理解家长们心里的痛苦。家里有自闭症和智障的患儿,最苦的是孩子的母亲,她们都很自卑,把心里的苦藏起来,无处倾诉。
  经过一夜的思考,贺小燕打电话告诉叶女士:“做好给孩子做手术的思想准备,我帮你筹手术费和安排住院手术!”
  贺小燕把上学时做生意挣的全部的家当都投入到了学校里,曾经买下的房子因无钱装修一直住着“清水房”。因为孩子们的特殊性,一个老师最多只能照顾四个学生,还要雇用生活老师,所以教师的工资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困难家庭的学生有时还要照顾,所以学校一直处于零赢利的状态。她有心捐钱给一曼,可却无钱可拿。
  “有一次一个爱心单位,准备为我们学校捐款,被我挽拒了,我觉得向他人伸手很难为情。一曼的病情让我揪心,我再也不顾自己的面子,第一次为患儿筹钱。”今年1月,贺小燕参加西经教育的年会,向同学们讲起一曼的情况,号召同学们为之捐款。当场筹得15000多元。一曼做手术的那天贺小燕早早来到医院,与医生沟通并陪伴和鼓励一曼的父母。一曼顺利做了心脏手术,可贺小燕忘了接上幼儿园的女儿回家,直到女儿从幼儿园打来电话哭,她才想起,可她不能离开还在重症监护室的小一曼,后来一个学生家长把她的女儿接回了自己家。她守在病房外,安慰着一曼的父母,及时与医生护士沟通,直到医生告诉她小一曼可以转到普通病房了,贺小燕才放心地离开。
  “贺老师对智障孩子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没有她就不会有我女儿的第二次生命!她经常在电话里鼓励我:只要不放弃孩子就会有希望!她让我们全家都看到了希望!我希望小一曼能早日来乐一上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希望……”叶女士流着泪向往着。
  她的精神召唤着更多的爱心人士走进天使们的世界
  贺小燕每天早早到校工作,每顿饭都与孩子们一起吃,有时工作忙得顾不上吃饭,做后勤工作的老师忘记给她留,她就捡起孩子们吃剩下的饭扒拉几口。每天晚上等到安排好了一切才可以离开,常常到家都已经是午夜。做建筑行业的丈夫因为总是见不到她,甚至连在一起吃顿饭的愿望都难以实现,对她的意见很大,于2009年离开了她。
  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令人操心的事太多,看到女儿累瘦了,贺小燕的父母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放弃在老家养老的安逸生活,来到小燕身边,他们承担起了后勤和安保工作。贺小燕的弟弟和妹妹从医学院毕业后也进入她的学校做起了教师工作。来自家庭的力量给了小燕有力的支撑。
  “除了我的家人,老师们也是我最有力的支持者。”贺小燕介绍道,学校的每个老师都非常有爱心非常有责任心。佟老师的家在黑龙江,今年春节期间,父母为了把她留在家乡,把她的证件和钱包都收了起来,她从朋友那里借钱做路费又回到了重庆回到乐一回到孩子们中间。贺小燕把一个漂亮的东北女孩拉到了记者身边。
  “是贺老师的精神打动了我,能为这群孩子们做点什么是我今生最自豪的事!”面对记者的采访,佟传娇老师腼腆地笑着说,贺老师对孩子们好,对老师也非常照顾,她家远,过年火车票不好买,贺老师就让她坐飞机回家看望父母,提前帮她购买飞机票,让她早点离园回家。
  “宝贝们的进步给了我最大的鼓励,也是让我能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采访中贺小燕总是喜欢说这句话。
  年,乐一融合幼儿园的孩子们在“重庆市少年儿童特奥会”上获得了14块奖牌。2010年9月,该园8名儿童参加了第五届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获得了8枚金牌11枚银牌和14枚铜牌。
  几年来,已有8名同学进入小学,与正常的孩子一起学习,年级最高的已上四年级。
  想起孩子们刚入园时的样子,贺小燕和家长们禁不住热泪滚滚。孩子们不会忘记,家长们不会忘记,社会也不会忘记贺小燕所做的一切。
  据了解,重庆市现有智残人员20万人,每年新增3000多智残儿童,已引起重庆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在重庆市残联、妇联等部门倡导下,22日,十几家爱心单位为贺小燕的学校及另几所专收智残儿童的民营学校捐款四十万元。
  “不是不理解,而是不了解;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只有了解了这一群体,才会把特别的爱给特别的宝贝们,才能让更多的家庭看到希望!”贺小燕深为山城人民为智障儿童的关爱表示深深的感谢,她号召更多的人了解和关爱这一特殊的群体。
  无论她的解释多么完美,却也掩盖不了她这种“残忍疗法”对孩子的伤害,
       请听:华中区心智联会:关于未经验证的方法“治疗”自闭症事件的声明/2014/07/7399375384489.html
  近日以来,多家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以《贺小燕:挑战自闭症》,《女博士“以暴制暴”治疗自闭症儿童 10人回归正常》为题报道了心智联会成员机构重庆乐一融合幼儿园使用所谓“厌恶疗法”“治疗”自闭症患者的事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讨论,贬褒不一,莫衷一是。
  为了发挥心智联会通过理念、管理、技术创新推动心智障碍服务行业健康发展的目标,以正视听,特声明如下:
  一、充分尊重心智障碍服务机构自主经营权
  重庆乐一融合幼儿园是合法注册的法人机构,根据我国法律规范,拥有充分的自主经营权。心智障碍服务机构在经营范围内开展服务创新,努力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这些应该得到尊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服务机构可以任意施为,即使经过了所谓的家长同意。
  二、必须遵守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
  《联合国残疾人公约》明确一切关于障碍儿童的行动中,应当以儿童的最佳利益为首要考虑因素。
  确保在于其他儿童平等的基础上,享有一切人权和基本自由,就一切影响本人的事项自由表达意见,获得辅助手段实现该权利,其意见应当按其年龄和成熟程度予以考虑。
  自闭症儿童同样享有基本人权。服务机构应当首先尊重他们的自主意愿,作为专业机构有能力提供辅助手段帮助自闭症儿童自由表达意见,更加应该考虑其自主意愿,而非全凭家长做主甚至越俎代庖。
  该事件中重庆乐一幼儿园的部分做法,如“吊高”故意刺激,让大孩子“欺负”自闭症孩子等有违公约的规定,必须立即改正。
  三、必须遵守法律法规
  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等规定不得侵犯身心障碍者的人格尊严、生命权、健康权、人身完整权等实体权利。不论家长同意与否,任何人或机构也无权作出涉嫌侵犯儿童尊严或身体、心理、精神的行为。
  该事件中,“撞墙”、“咬人”等做法事实上对自闭症儿童造成了伤害,构成侵权行为,违法了民事法律的规定,应该立刻停止侵害行为,采取补救措施。
  四、必须遵守心智联会章程
  《章程》第四条规定本联会的成员必须不得以任何理由歧视、虐待、伤害身心障碍人士;
  重庆乐一幼儿园不论将其行为定义为自闭症治疗医学实验还是教学方法创新都不能忽视的是,事实上,其不当做法对部分自闭症儿童造成了二次伤害,经过媒体报道,又很可能误导社会公众对心智自闭症群体的认知。
  作为心智联会的成员机构,应当为行业内机构作出表率,要求重庆乐一幼儿园认真反思问题所在,最短时间内向心智联会全体成员机构作出解释,向社会公众作出解释,以正视听。
  心智联会作为心智障碍服务协会
  呼吁所有心智联会成员机构及其他心智障碍服务机构能够了解公约的内容,切实遵守公约的规定。
  希望所有心智联会成员机构及其他心智障碍服务机构能够以权利模型等社会模型为基础开展服务,进行社会倡导,摒弃传统的医学模型;
  建议所有心智联会成员机构及其他心智障碍服务机构充分了解我国法律规范,作为专业机构不能不懂法,不能知法犯法,不能无视他人的权利和法律的威严;
  要求所有心智联会成员机构遵守公约、我国法律法规,学习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提高服务水平,切实提升心智障碍者的生活品质权利保障水平。
  小编综述:看过最早的新闻报道,一直关注这件事情,骂声一片中,有微弱的支持声。是的,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是各国都在探索的难题,有新方法,大家就会积极尝试只为了孩子能够更好的康复。“暴力治疗”是吸引眼球的媒体用语,“厌恶疗法”才是其真正面目。有人支持说这是一种创新,我只想说:你支持的呼声除了泄露你无知的真面目之外再无用处。“厌恶疗法”的注意事项中明确规定:1厌恶疗法会给求治者带来非常不愉快的体验,施治者在决定采用此法之前,务必向求治者解释清楚,在征得求治者的同意后,方可进行治疗。并且,施治者一般应把厌恶 疗法作为最后一种选择。2在使用厌恶疗法的同时,应努力帮助求治者建立辨别性条件反应。3、拒绝训练或完全无训练动机及要求者不能强制治疗。贺博士,你知道吗?专业的正义之士已经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解析,在此不再赘言,只寄语自闭症家长:你们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护神,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因操之过急而自乱阵脚,擦亮双眼,认真辨别,好好保护我们的“小星星”,让宝贝们可以快乐的生活。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治疗:“以暴制暴”是创新还是无知?]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