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放弃稳定工作,立志成为一名特教攻克自闭症;母亲以“断绝关系”相逼;疲倦难过她只能向日记诉说……但是,每当看到那些特别的孩子能说话、能写字、能回到普通学校时,她的脸上又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她叫贺小燕,是重庆巴南区一所特殊幼儿园的老师,也是100个特殊孩子的“贺妈妈”。
孩子在操场大便 她不仅没骂反而表扬
“老师,小涛在操场上解手了”,11日下午2点半,在操场玩耍的孩子们突然叫嚷着,正在办公室忙碌的贺小燕听见后,立刻拿着扫帚和铲子冲了出去。
“儿子,你真乖!知道脱了裤子解手了!”小燕一边清理地上大便,一边对小涛说。小涛10岁,是自闭症孩子,不会说话,只是一直盯着地上看。
清理完后,小燕抱着小涛到厕所,边为他擦屁股边说:“宝贝,下次解手,到厕所里来,妈妈就更喜欢你了!”小涛没有任何回应,眼睛一直盯着对面墙壁。
“他们有自己的世界,独自沉浸在里边,根本不理其他人,哪怕是自己的父母”,小燕说,这些孩子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今天小涛会脱了裤子大便,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所以我表扬了他”。
在幼儿园,这100个自闭症和智障孩子,平均年龄在五六岁左右,仍会流尿、流屎、半夜不睡觉哭个不停、翻墙偷跑出学校??????状况百出,但他们都是小燕心中的宝贝。“他们不笨,只是有些特别,在某些方面他们也有常人没有的天赋,小涛的轮滑就滑得特别棒,我5岁的女儿和她朋友们都夸他很厉害。”
小燕要求老师们多鼓励和表扬孩子们,不允许任何人说他们是“傻子”,甚至连孩子的家长也不行。
为当特教 母亲曾要“断绝关系”
幼儿园里有一对负责管理孩子们的吃住和安全的老夫妻。他们是贺小燕的父母,63岁的贺顶富和58岁的秦绍蓉。在最开始办学时,小燕的父母是极力反对的。
2003年大学毕业后,贺小燕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当起了心理医生。
每天,接诊自闭症家长的求助,是她工作的一部分。“还是不会说话、不会吃饭,什么都没有改变。”做回访记录时,她发现这些孩子没有任何进步。听着电话里家长们失望的声音,喜欢小孩子的她心里很不好受。
一次偶然的机会,贺小燕开始帮朋友训练起对方3岁大的自闭症儿子。半年后,孩子在她的帮助竟学会“给我”、“拿来”等字句,“那种开心,难以言表。”贺小燕回忆。
和近四百个自闭症孩子接触后,贺小燕更了解到这些自闭症患儿家长的无助。2004年,她决定辞职开幼儿园,帮这些家长和孩子闯过自闭症难关。此外,幼儿园也向智障、脑瘫(非运动受损型脑瘫)、好动症儿童等打开大门。
“这么辛苦把你从农村供出来,不拿医生收入,干嘛要去干这个!”当时父母的态度非常强烈,还会骂小燕。“每次打电话回家,妈妈都不接。”气头上,50多岁的母亲甚至扬言和她断绝关系。
还好,弟弟贺康林站在贺小燕一边:“常常在家帮我说好话,还会故意让父母看讲自闭症的电视节目。”贺小燕说,电视一播相关节目,弟弟就乘机对父母展开教育。
几个月后,父母从老家四川资阳来到重庆。“瘦得就只有两个眼睛在转,当父母哪会不心疼?”母亲秦绍蓉很心疼女儿,看着幼儿园里的孩子,就更心软了:“明明什么都好好的,却连一句话都不能和父母说。”就这样,贺小燕的父母都心软了,再不反对她的决定。
再后来,老两口竟留在幼儿园帮起忙来。“我让他们回去,他们怎么也不肯走。”贺小燕无奈地说。
多年辛苦 只有在日志里哭诉
父母转变态度,可是在之后的教学中,贺小燕的烦恼却并未减少太多。
“浩浩不见了!”2005年10月的一天,正带一个孩子去医院看病的贺小燕突然接到父亲贺顶富打来的电话,10岁大的智障患儿浩浩丢了。
电话那头,贺顶富十分焦急,一个劲儿地重复:“不见了,不见了!”
“当时,我也慌了。”贺小燕知道,像浩浩这样的孩子,不会说话、不认路,一旦走失就有可能再也找不回来。“发动所有认识的人去找,找了2个小时都没有找到。”电话那头心力交瘁的父亲让贺小燕分外担心,一边安慰父亲、一边想着怎样去找孩子,那天下午,贺小燕一家人在煎熬中等待近六个小时。
“有个孩子在小区里面吃泥巴,你来接一下吧?”贺小燕回忆,接到这则来自物管的电话后累得筋疲力尽的她高兴地笑出声来。“肯定是浩浩!”当老师的贺小燕,十分熟悉孩子们的习惯。
孩子虽然找回来了,贺小燕却第一次想到了放弃。“责任太大了,怕自己扛不起。”说起这些,坚持下来的贺小燕显得有些疲惫。
“想找个人说说话……半夜三更的,我可以找谁呢?哭,也是一个人流泪…… 我真的想放弃了!好累好累……”怕父母担心的贺小燕,只能在日记里诉苦,在一篇名为《忽然有种想哭想放弃的感觉》里,她这样写到。
孩子康复 让她更加坚定
“每次有孩子从这里回到普通学校上学,我就特别高兴,所有辛苦都忘了。”小燕说。
去年,有个叫诚诚的小朋友从这里康复离开时,她特地为他举办了欢送会。“我至今仍记得3年前,诚诚妈妈拿着测量报告来找我咨询时,满脸的泪水和语气里的绝望。”
来这儿后,在老师的帮助下,诚诚学会了很多第一次:第一次会自己吃饭了、第一次会上厕所了、第一次会叫“爸爸、妈妈”了,第一次会叫“老师好”了,第一次会认字、会写字了、每一次会弹电子琴了、第一次会轮滑了、第一次会跳舞了……
“当他第一次叫妈妈时,我哭了,哭了好久”诚诚的妈妈说。
小燕和诚诚的妈妈至今仍然保持着联系,前两天还和诚诚通了电话,“小家伙还告诉我说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还说要回来找贺妈妈,可把我乐坏了。”
小燕说,年龄越小的孩子治愈的成功率越大,3岁左右开始训练,坚持3年左右,60--80%都可以治愈。年龄太大了的可能没办法,但是他们按照正常的教学方法,说话、写字、唱歌、跳舞,慢慢地这些孩子可以学会一些。
幼儿园现在一共有100个孩子,40多个老师,大家都亲切地叫小燕贺妈妈。每天除了教学,小燕还要打理各种事务,忙得不可开交。尽管还面临着学费、保险、场地等多种困难,但是孩子们的进步,父母的理解,老师们的支持,女儿的懂事,也让她更加坚定“攻克自闭症”这一目标。
“累,是必然的;辛苦,是一定的,但是我不会放弃。只要我们不放弃,孩子就有希望”她说。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