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疗育指南 > 浏览文章

资源教室环境中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个案研究

2011/8/12 8:32:00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摘要:本文为个案研究,研究是在资源教室环境中对自闭症进行感统训练与教育教学认知训练等干预方法相结合,对一例自闭症儿童实施综合干预,利用资源教室进行语言认知训练、行为矫正训练、社会交往技能训练。论文在分析个案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详实描述了笔者对个案实施的干预过程,,最后提出资源教室对自闭症儿童干预训练不可或缺环境。

  关键词:资源教室   自闭症儿童   干预训练

  1 问题提出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影响儿童成长的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兴趣及行为异常,通常发病于3岁之前[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与随班就读事业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自闭症儿童走进普通学校的课堂。但是,自闭症儿童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学习时常表现出各种障碍。例如,他们常常上课多动,注意力散漫;读书时,容易跳行和漏字,语言理解和表达困难;写字时容易将字写反或超出格子;生活中遇事不灵活,刻板,性格情绪化,不会主动与人交流,朋友少,常陷于孤独中。自闭症儿童的这些特殊性使得他们无法仅从普通班级教学中受益,因此开设资源教室并为这些儿童提供个别化教学则是很有必要的。

  我校现有9名自闭症学生,他们中有的在社会上的一些治疗机构接受过干预和治疗,但是这些机构大多采用一种技术对其进行干预,无法满足孩子们多方面能力发展的需要。作为我校资源教室的首位教师,经过一年多来的学习与实践,笔者认为利用资源教室对自闭儿童进行综合干预,是补偿自闭症儿童的缺陷并发展其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有助于他们在普通班中的学习与适应[2]。本文以1名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详细描述和分析其各项能力的不足,介绍了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并对训练效果进行了总结。

  2 个案研究

  2.1 个案的基本情况

  明明(化名),男,北京人,2001年出生,3岁时被诊断为孤独症,现就读于我校一年级。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目光飘忽不定,有时课上会因为一些小事大叫、摔东西;理解与表达能力差,不愿意书写;个别字发音不准;识图能力差;不会主动与人打招呼,目光不会与人对视;常常自言自语,无故发笑;对周围的人和环境变化很敏感;情绪极不稳定;情绪焦虑时表现为大声喊叫,到处乱跑;自身精力充沛,极为好动,总是爱倒在地上。接受过感觉统合、人际关系介入、蒙氏教学等训练。

  2.2 干预目标

  鉴于明明出现的上述问题,笔者为其制定了个别教育计划,具体的干预目标如下:

  1. 口语认知训练:发音清楚,能用完整句式“这是××”回答问题。2. 社会交往技能训练:学会与人对视,能听懂指令。

  3. 行为矫正:减少急躁情绪发生的次数、倒地的次数;渐渐地接受他人的触碰。

  2.3 具体干预过程

  每周安排明明到资源教室接受两课时的训练,每次时间为1小时,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矫正训练。

  2.3.1语言认知训练

  语言认知训练分成语音训练和完整句式训练两部分。首先是语音训练。明明在资源教室训练时,教师会让他配合训练的内容数数,每次当他数到4的时候他都会读成“shi”,笔者主要采用三种方式对之加以矫正训练。其一,利用口腔训练器,练习他的气流与呼吸。其二,做对口型的游戏。笔者告诉明明,发“si”的音,要把舌头请出来帮忙,舌头爱和下牙齿(指给他看这个部位)做朋友,你试试看,这样就可以发出“si”的音啦!”并让他尝试几遍。其三,练习绕口令:“柿子红,柿子黄,柿子柿子甜似糖。大柿子,树上长,摘下大柿子大家尝。”来巩固”si”的发音。

  其次是完整句式训练。与其他自闭症儿童一样,明明总爱鹦鹉学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们发现向他提问时,他总不能按要求回答,要么用一两个字来回答,要么重复问话。在资源教室中,笔者利用情景教学,分步骤进行完整语句的训练。训练步骤为:第一步,老师和他的陪读者通过对答的情境让他模仿做出回答。第二步,运用补缺法进行训练,向他提出问题:“这是什么?”然后老师说出:“这是……”,故意把“是”这个音拉长,暗示他接着说出下面的答案。第三步,采用口形对照法进行训练。当老师提问“这是什么?”后,立刻在视觉平行的位置给其“这是××”的完整口形,通过视觉提示,引导明明主动回答问题[3]。

  2.3.2社会交往技能训练

  明明注意力非常短暂,眼神总是飘忽不定,与人打招呼都没有目光对视。因此,笔者将目光对视训练贯穿在每一个训练中,从“看着我”开始。每次明明上课到来前,笔者都会站在教室门口等着他,看到明明的时候用目光提示他与笔者打招呼。当他的眼神没有和笔者对视时,笔者会告诉他“看着我”,如果明明无需提示就能做出正确反应,笔者就会对他进行奖励。

  明明平时爱捡一些东西玩,常常带到资源教室来,这些小东西会分散他的注意力,老师采用劝告、语言强制、正向转移的方法,使其按照指令行事,注意力集中在训练内容上。

  2.3.3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干预技术是矫正自闭症最有效和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明明的训练中教师结合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了多种干预技术。

  在训练明明接受来自他人触碰的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是系统脱敏法,即按照事先设计的三个方面触碰等级开展训练。这三个方面的触碰等级分别是:(1)碰触者:从妈妈、笔者,再到他人 ;(2)触摸程度:从轻微按摩手臂到肩部再到脚腕;(3)接受触碰后实施的强化:从物质奖励到精神奖励[4]。

  明明情绪极不稳定,做事毛手毛脚,就连路都走不稳,更不用说在资源教室接受感统训练。在资源教师上课时,有时会因为不愿意接受某个项目的训练而大喊大叫,有时会因为某种刺激而兴奋,笑个不停。当遇到这种情况劝说无果时,笔者会用让他坐独脚椅或数数的方法来稳定情绪。

  明明经常倒地,就是在骑踩踏车的时候也会突然向后倒下,缺乏安全意识。老师采用隔离法或替代法对他进行矫治。具体而言,当有这种行为发生时,会让他离开活动现场,进入隔离室隔离1-2分钟,然后才放他出来,让他坐在垫子上玩88轨道。

  2.4 干预效果

  经过近3个月的训练,明明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变化。

  2.4.1目光对视

  明明在开学前不会与人对视,需要反复的语言提示,甚至还需动作辅助,才能与笔者进行目光对视。随着干预训练的开展,与老师的目光对视逐渐摆脱对动作辅助的依赖,但反复的语言提示仍然是不可或缺的。直至后来,主动但短暂的目光接触开始出现,语言提示的次数也逐渐减少。

  2.4.2语言与社会交往

  训练前,明明对问话几乎没有任何回应,既不会主动问好也不会主动说再见,语言模仿也不完整,一节课上会一直拿着玩具不放手;不理解笔者的指令;无提示条件下无法用完整句式回答问题。训练后,能在语言提示下,与人问好,与人说再见;能将玩具放下并不停观看,直至主动将玩具放置一边;能主动按照指令完成任务;能用完整句式回答简单问题。

  2.4.3动作与行为表现

  干预前,明明玩滑板会不停倒地;走不成直线;做各项训练,都需要有人提醒方能完成;不会双脚跳;摸他的后背会让他笑个不停;稍不满意就大喊大叫。训练后,他能够连续完成25个滑板动作;能够在平衡器材上行走;自己能较为顺畅地完成各项训练内容;能让笔者轻轻触摸他的肩部和臀部;会用发泄物来表达自己的情绪。

  3 反思

  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干预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虽然笔者的研究历时并不算非常长,这些是笔者在资源教室对自闭症学生进行干预训练的真实记录。在对自闭症学生的干预训练中,我时刻都在反思与总结:1、在资源教室中经过一个时期的训练,明明的行为动作表现已日渐趋于正常,情绪行为已明显减少,不会因为一点不如意就大喊大叫。2、虽然明明在资源教室接受干预训练已初见成效,但是与人主动交流的意识缺乏,今后笔者会在资源教室中设计互助学习小组,安排其与那些没有语言交流障碍孩子,一齐认知、活动,使其逐渐的能够与人主动交流。3、笔者认为资源教室是自闭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不可或缺的也是最重要的环境之一,如,让孩子逐渐的适应触摸,不是一日之功,如果在班上进行训练他就会不停的笑,就会影响其他的同学,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笔者认为,在正常的班级教学中学校的训练毕竟是有限的,只有家庭训练和学校训练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使那些孤独症孩子最大限度地享有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争取早日让他们走出孤独[5]。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资源教室环境中自闭症儿童教育干预个案研究]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