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孩子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个梦想,只要我们家长和我们的语言训练师们能够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来慢慢的融化孤独症孩子的内心,孩子能开口说话就不是一个梦想,而是一个现实。
29岁的赵淑珍是一名普通的语言训练师。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助患有孤独症、脑瘫和智障的儿童进行语言和认知康复。赵淑珍告诉记者,今年是她做语言训练师的第五个年头,工作虽然很累,但看到孩子们能说的话越来越多,家长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她感觉到莫大的欣慰,也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
爱心加耐心梦想会成真
谈起培训的第一个患者,赵淑珍提到了一个叫新新(化名)的孩子。2005年底康复中心刚成立时,一对从兖州来的夫妇抱着他们患有中度智障的3岁儿子找到她。“孩子父母十分沮丧,对孩子一点信心都没有。当时我从他们手中接过孩子,拍着胸脯说,‘你们放心,孩子两个月内还不能说话责任由我来负’。”
但接触到新新后,赵淑珍才真正意识到兑现自己的承诺有多么艰巨。因为孩子不光有一定的智力障碍,还患有轻度的孤独症。不管赵淑珍怎样引导,怎样拿玩具逗他玩,新新都不为所动,只是默不作声地低着头。为了能让小新新开口说话,赵淑珍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翻阅各种语言康复书籍,查阅大量资料上。并且每天坚持和新新在一起的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
一天,赵淑珍像往常一样耐心地教新新读词语,当她读到“妈妈”一词时,新新突然抬起头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赵淑珍愣了足足有半分钟,眼中涌出了喜悦的泪水。在语训室外新新的妈妈激动得冲进来,和赵淑珍相拥而泣。“看到孩子的进步,看到家长的兴奋和感激,我意识到在语训工作中自己的价值。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表的。”
之后,新新经过半年的语言康复训练,已经能够说短句,并且能听懂简单的指令,交流基本不存在问题了。
下午上班的时间到了,门外,早早来到的几位家长热情地向赵淑珍打招呼。赵淑珍将最早来的一名叫佩佩(化名)的男孩领进康复室。
“佩佩,听阿姨的话先坐下。咱们先来做摆放积木造型的游戏。佩佩真棒。来,我们来做口舌操。”赵淑珍和孩子在一起,已全身心地投入。半个小时的语言培训结束,赵淑珍长出了一口气。
“语言康复是一个爱心培养的过程,只有和患儿、家长在治疗中建立感情,像一个大家庭般共同为了孩子的康复努力才会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每一位康复工作人员都保证将爱心、耐心、责任心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今年是我从事康复工作的第五年,经过我的帮助能够开口说话的孩子不下100个,我感到骄傲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很多地方还做得不够,只有更加努力才会给孩子们带来更多帮助。如果各方面条件允许,我愿意一直把语言康复的工作做下去。”赵淑珍认真地说。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