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人类情绪的来源有二:一是从自身觉知;二是外在刺激,而情绪表达方式虽因人而异,但是个人身体姿态的表现会影射其内心情感。在人类的七情六欲中生气是人们的基本情绪,而生气表达是有效改变情境的潜在资源,它提供学习沟通负向感受与表达意见的机会,有助于个体掌控并调整不平衡的关系(徐大伟,民88)。当儿童生气的情绪产生时,我们不能指望她停止或忘记生气这种感觉,而是要教导她学习控制表现此种感觉的行为(黄志成、王淑芬,民84)。徐大伟(民88)提出生气情绪主要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与人际关系。同时研究者从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自闭症儿童缺乏对生气情绪的表达与辨识生气现象,进而自我控制的能力会影响其社交行为、人际关系、攻击行为甚至自伤等行为问题。因此研究者运用舞蹈游戏治疗:一种透过舞蹈动作与融合游戏为媒介的肢体活动,进行探讨一位自闭症儿童生气情绪表达方式在经过治疗课程后的改变情形。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历程区分为二,第一阶段是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总计12次舞蹈游戏的团体治疗课程〈10个人均为自闭症儿童〉,主要活动内容:1.暖身(warm up)、2.你是谁---、3.心情猜猜猜、4.力量传递游戏、5.跳跃游戏、6.肢体节奏、7.律动发音等。第二阶段为每周一次,每次60分钟,总计12次舞蹈游戏的个别治疗课程,研究者参考Novaco(1977、1979)的「生气管理训练」之内涵与技巧为理论基础编订内容:1.身体觉察(body awareness)、2.呼呼吹;呼呼吸、3.变脸、4.角色扮演游戏、5.肢体想象游戏、6.大声公与小声婆等。
本文研究方法以半结构性观察纪录表与家长、导师的访谈及参阅徐大伟于民国88编定的「国小学生生气表达量表」为资料搜集工具,而研究对象个案A为女性,生理年龄11岁5个月,就读**国小五年级普通班,领有中度自闭症残障手册,其主要生气表达现象有:1.不顺其意时就会生气,全身肌肉紧绷并持续大声尖叫(令所有人听之却步的分贝)、2.呜咽哭泣(但并无眼泪流下)且有打头的自伤行为、3.一直口述及搓揉身体说其被蚊子咬了来逃避问题、4.拒绝他人的安抚策略(如语言安慰、肢体接触)而跑到角落躲起来、5.非常生气时脸部却无激动的表情,但会推人。
三、研究结果
第一阶段治疗课程:
1.当个案A生气时,大声尖叫的时间变短与不再乱扔东西,但尖叫音贝仍旧尖锐高亢。
2.个案A开始愿意接受研究者与其它同侪的肢体安抚、口语安慰,有助改善其对生气情绪的控制。
3.个案A生气时会减少打头的次数,渐渐转移用跺脚来表达其怒气,同时开始学习对自伤行为之控制。
第二阶段治疗课程:
1.个案A能开始自我觉察生气情绪同时进行自我控制,个案A在生气时的尖叫声量开始变弱、次数减少,甚至在大叫1-2声后会随即告诫自己不可以尖叫。
2.个案A会开始运用口语叙述自己生气、伤心、高兴等心情,例如:发生让她生气的事件时,她会一直向周遭人说「A**在生气」、「A**不可以生气」,同时减少生气时的尖叫次数。甚至在说「A**很伤心」、「自己哭了」的时候会真的流下眼泪,个案对自我情绪的表达能力已逐渐提升。
3.个案A开始愿意接受改变某些固执行为,例如不再以搓揉身体说被蚊子叮来表达厌烦或生气迹象、会运用新的肢体动作来表达生气情绪、脸部开始产生丰富的表情等,同时建立愿意尝试新行为的自信心。
此外本研究有一项额外的研究发现,由于研究者第二阶段个别治疗课程是在个案A就读的国小进行,同时研究者在课程设计之前,经过2周事先观察个案A与班上同学的互动情形,再访谈教师其在生气事件的表达方式,了解个案在学校环境的情绪表达现象。当治疗课程结束后,个案A的部分班级同学对研究者表示,他们开始慢慢了解个案A的沟通意图,当她有生气现象时,同学不会再以息事宁人或因害怕而一眛纵容的态度逃避,反而会开始安慰她或规劝她,开始建立彼此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结论与建议
当自闭症儿童能了解自我情绪的差异时,方能开始学习控制情绪起伏的能力。虽然个案在对生气情绪的自我控制已渐入佳境,但是要了解与正确表现人类情绪真的是一门深奥学问,是无法预估其潜能。
在舞蹈游戏治疗课程中,儿童可获得纾发生气情绪的管道,同时对学习情绪掌控与表达亦有显著成效,所以「表达身体的讯息」为自闭症儿童需要学习的技巧,而「顷听身体的讯息」则是其周遭人们应开始关注之焦点,因为当外在肢体表达与内在情绪显现相连贯之际,必能为其建立良好人际沟通的桥梁。
然而生气情绪只是人类的七情六欲之一,由于国内相关研究着墨不多,本文属于一种初探性研究,同时治疗的课程主要针对个案的需求,因此建议在未来的研究能从自闭症儿童或其它特殊儿童为对象,以其它情绪现象为变项,作更深入探讨舞蹈治疗的成效。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