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行为矫正 > 浏览文章

孤独症患儿1例的行为矫正及护理

2009/4/30 9:49:40 来源:现代康复 作者:马黎君 陈利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孤独症是多种生物学因素引起的一种广泛性的发育障碍。是以不同程度的社会交往能力缺陷,言语发育障碍,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大多数伴有智力发育障碍,且预后较差。现将本院收治1例典型病例的心理护理和行为训练经过及效果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男,14岁,独生子,文盲。足月剖宫产,出生时头偏大,1岁后会叫爸妈,1岁半才会行走。2~3岁时出现异常行为,不愿外出,不愿与同龄儿一起玩,喜欢整日躺在床上或睡觉或做些无意义的小动作。言语异常,说反话,少说话,对父母无亲热感,胆小孤独。近4~5a病情加重,说话只用2个字,如“电视”、“吃饭”、“开灯”等,吃饭不会独自使用筷子、匙,自己不会漱洗、大小便,日常生活完全需要别人帮助。此外,每3~4个月全身抽搐1次。近1a来,无故与父母争吵,用手抓父母的手臂或面部,甚至咬人,入院前1周不吃饭,晚上不睡觉或做些无意义的小动作不许家人开灯,不许父母进家门。

    祖系三代无精神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

    体检,T36.8℃,BP15/10kPa,心肺无异常所见。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活动自如,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脑电图正常。精神检查,不合作,不停吵闹,喊叫,无法进行交谈,情感幼稚,行为怪异,无自知力。

    入院后经心理护理,行为训练及小剂量的氟哌啶醇等治疗3月余。患者精神症状即:吵闹、咬人、睡眠差,怪异动作消失,行为改善。

    2 讨论

    2.1 心理护理的关健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的态度要亲切、和蔼,尽可能满足其合理要求。开始患儿对医护人员有强烈的敌对情绪,不让护理人员进入他的房间,在户外活动时护理人员一旦走近,患儿即起身避开,但护士仍从生活上处处关心,照顾他,让他自己选择喜欢吃的菜,可以特许不穿病员服装,由父母陪同到院外散步。渐渐消除患儿的敌对情绪,使他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感,安全感。护理人员可以拉着患儿的手一起散步,看电视,患儿脸上也露出了笑容,良好的护患关系为今后的行为训练打下了基础。

    2.2 行为训练是培养患儿独立生活的基本要求 患儿入院时不会使用筷子、匙,每餐均由父母喂,饮食很随意,想吃就吃。为此我们手把手地教,先教他拿调羹,再教他如何使用,经过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的指导,使患儿学会了使用调羹吃饭。该患儿入院时有“绞手指”动作,长此以往,患儿手已畸形。孤独症患者有一些固定、刻板、重复动作,主要因为思想过份专注于自己的“世界”里。因此,在行为训练过程中,一方面分散他的注意力,如与患儿聊天,看电视,观看别人下棋,另一方面训练让患儿将手摊开平放于桌上,反复纠正患儿的坏习惯动作,并向患儿说明这个坏习惯的害处,经数月训练患儿“绞手指”的动作被克服了。

    2.3 改善人际关系是改变孤独的方法之一 患儿入院时寸步不离父母,走出房间就拉着父母的衣服,对周围病友及工作人员有恐惧感。开始护理人员拉患儿一起散步,看电视等让其父母陪伴,随着与患儿交往的增多,患儿父母外出以至整天不在,患儿也就无所谓了。同时还选择了3个病情稳定的病友一起与患儿交往,在这3个病友的帮助下患儿也能与更多的病友一起活动,如打球、下棋、看电视,增加了与医护人员和病友的接触,培养了他的兴趣,使他明白了友情,懂得了爱,进而改善了患儿的孤僻个性。 (马黎君 陈利珍)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孤独症患儿1例的行为矫正及护理]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