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假如,你家的“星星不说话”

2008/4/3 16:32:08 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新华报业网讯   在“世界孤独症儿童关爱日”来临之前,记者带着部分孤独症家庭读者所提的问题,采访了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副所长柯晓燕副教授。

  全球儿童孤独症发病增多

  “1982年,我们研究中心陶国泰教授在全国首先报道了4例儿童孤独症患者。”柯晓燕说。据资料,全球儿童孤独症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新闻周刊》报道,过去20年,美国孤独症儿童数量增长了10倍,每166个儿童中就诊断有1个孤独症患儿。我国目前约有150万孤独症儿童。全省孤独症儿童发病率约为1%。以上,其中男女比例为5:1。南京地区每万名儿童发病率约为10名左右。

  早期发现最重要

  柯晓燕介绍,儿童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起病于3岁之前的严重的神经发育性障碍,由于它致残率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迄今为止医学界还没有找到任何一种单一的方法,可以对所有孤独症孩子有效,但是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预后是大家的共识。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是关键。虽然绝大多数孤独症出生后不久就表现出异常,但是约35%以上的孩子是3岁之后才被家长发觉有异常的,而从发现异常到真正到医院就诊之间平均间隔时间长达8-62个月。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在儿童孤独症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一是对该病的首次发现年龄的延迟,早期识别完全依赖于家长,缺乏专业人员的参与。二是即使很多家长已经发觉孩子有问题也没有及时就诊,以致于错失了早期干预的机会。

  14项标准供自查

  如何早期筛查孤独症?柯晓燕推荐使用一个叫做克氏行为量表的工具。简单的说,如果一个孩子出现了下列14项行为中的7项以上,家长就需要立即带孩子到专业机构检查。这14项分别是:(1)不易与别人混在一起玩;(2)听而不闻,好像聋子;(3)教他学什么,他强烈反抗如拒绝模仿、说话或做动作;(4)不顾危险;(5)不能接受日常习惯的变化;(6)以手势表达需要;(7)莫名其妙的笑;(8)不喜欢被人拥抱;(9)不停地动,坐不住,活动量过大;(10)不望对方的脸,避免视线的接触;(11)过度偏爱某些物品;(12)喜欢旋转的东西;(13)反复又反复做些怪异的动作或玩耍;(14)对周围漠不关心。随着人们对孤独症的了解越来越多,还发现一些更早期的征兆,比如:孩子4个月大时不会看着别人的脸微笑;6个月大时没有明显的笑或者快乐情绪的表达;12月大时喊他的名字没有反应、没有牙牙学语、没有一些互动的手势(指点、挥手、拿东西给你看等);16个月时不会发单音;24个月时不会讲2个字以上的词。还有任何年龄段出现语言发展的倒退,原来会说的话不说了,都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怎样帮助孩子

  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后,家长面临着一个关键也是决定一生的问题:怎样才能帮助孩子?以下是美国孤独症专家Stephen M.Edelson博士给家长的建议:

  首先,我将带孩子进行健康检查,看是否存在胃肠道问题?重金属中毒、食物过敏、维生素缺乏等问题。大多数孤独症孩子都会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问题。关于药物治疗我会非常谨慎,因为目前为止还没有解决孤独症核心问题的药物,有些药物如:利培酮、百忧解、利他林等部分有效,但是同时这些药物也存在副作用,必须权衡利弊。我还会给孩子定期检查脑电图,看是否存在癫痫。

  其次,我将考虑给孩子接受何种行为治疗/教育。应用行为分析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十分有效的方法,尤其在训练的初期。在考虑完医学/教育问题之后,我还会考虑孩子的感知觉问题。许多孤独症的孩子都存在感觉系统的过度敏感或过度迟钝,这些问题可能涉及视觉、听觉、触觉、前庭平衡、本体感、味觉、嗅觉等。会有一些训练方法改善或消除这些感知觉的问题。最后,我会根据治疗干预的效果来进行下一步的调整。当然,我不会忘了给孩子建一个完整的病历档案和训练记录,我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付孤独症会有越来越多的办法。

  柯晓燕认为,虽然孤独症的预后不容乐观,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他们的预后并不相同。这与患儿本身孤独性症状的严重程度、智力发展水平以及治疗是否正确、是否及时、是否持续有关。她希望孤独症患儿的家长们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可能患有孤独症后,首先不要惊慌让自己在匆匆忙忙之中做决定,也不要逃避让时间在犹犹豫豫之中流逝。正视孤独症,是开启孤独症之门的第一把钥匙,也是开启孩子心灵之门的第一把钥匙。 记者 林培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假如,你家的“星星不说话”]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