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物”--这里指能产生正强化的“强化物”。在对自闭儿的康复训练中运用“强化物”, 是属于鼓励个体某些行为的发生以及增加这些行为发生的频率的一种技术手段。
“强化物”有很多类,这里仅针对零食类来讨论,如:薯片、妙脆角、饼干、糖果、雪饼、果冻等等。
在对自闭儿的训练中,这类“强化物”被大部分家长或老师频频使用,因为很多自闭儿喜欢吃这类“强化物”,所以有些自闭儿在“强化物”的“引诱”下,在学习和训练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老师和家长都为之高兴。
但是,这些零食中膨化类、油炸类占很大的比例,还有色素和含糖量也很高,长期食用对孩子的身体不利,增加了使孩子出现肥胖或多动的可能性。所以,在实际训练中有些家长放弃了孩子所要的“强化物”,换成家长认为的“绿色”“强化物”,或者尽量少给,来达到保护孩子身体的目的。而另外一些家长依然在坚持使用真正属于孩子的“强化物”,来追求训练效果。
针对这一现象,我的观点是:支持使用。
1、“强化物”的使用根据这样一条原则才能发挥最佳作用,那就是“强化物”的出现和出现频率一定要能足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强化物”的使用对象是自闭症儿童(高功能患儿除外),他们是特殊的群体,其特殊性尤其体现在他们对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反馈存在严重障碍这一方面,而吃喜欢的食物是人的本能,相比之下,根据使用,利用食物作为“强化物”对自闭儿进行训练(在一定阶段内)是最直接、最明了、最有效的技术手段。所以选择它能使孩子相对顺利地进行学习,如发音、表达、吃饭、穿衣等等方面,而这些生活自理能力的有效提升对于自闭儿来说是其赖于生存社会的最最重要基础,否则,后果可想而知。
3、吃零食给孩子带来的不利是相对的,而不能生存于社会倒是令人担忧的,有时甚至是“致命”的。
我的观点是这样,你呢?欢迎讨论。
注:以上观点是针对某个阶段,某个个体来说的,并不表示一味滥用和排斥其它类“强化物”。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