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的判读
本研究根据「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定义表」转录「沟通行为记录表」中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至「沟通功能记次表」,且判读时均需符合每种功能的三项评断标准,兹将十三种沟通功能的定义和实例说明如下:
1.要求物品
(1)语词是用来要求想要的物品。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事、物表示。
(3)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2.要求活动
(1)语词是用来要求或是期待进行某事或活动。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事、物表示。
(3)等待谈话者的反应。
3.抗议拒绝
(1)语词用来命令他人停止不想要的活动,包括抵抗不想要的物品。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事、物表示。
(3)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4.维持互动
(1)有动作或是眼神注意到人或是物品,可是没有明显表现出理解的行为,只是纯粹的仿说。
(2)口语会直接对人表示但不包括物品。
(3)明显等待对话者的回馈,期待与对话者互动
5.肯定
(1)语词是用来肯定他人表达的语句。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事、物表示。
(3)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6.致敬欢迎
(1)语词是用来表示注意到他人的出现,类似打招呼等功能。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表示,但不包括物品。
(3)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7.放声思考
(1)语词是用来引导自己的动作或行动,口语可能和动作同时或是在动作之前出现。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表示,但不包括物品。
(3)不会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8.要求允许
(1)语词是用来寻求或是期待他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有一致性的看法。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事、物表示。
(3)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9.要求协助:
(1)语词是命令或是期待对话者进行某事或活动。
(2)口语会直接面对人、事、物表示。
(3)等老师待谈话者的反应。
10.寻求注意:
(1)语词是用来吸引他人的注意或是开启话端。
(2)口语会直接对人表示但不包括物品。
(3)等待对话者的回馈。
11.要求讯息:
(1)语词是用来知道和某件事或是物品相关的事情,包括利用WH-问句或是其它具有疑惑语调的语词。
(2)口语会直接对人表示但不包括物品。
(3)等待对话者的回馈。
12.描述:
(1)语词是用来引导他人的注意力到别的物品或是事件上,包括指出、描述或通知互动的意图。
(2)口语会直接对人表示但不包括物品。
(3)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13.表达情绪:
(1)语词是用来表达对某件事或是事件的反应,包括惊讶、高兴、挫折、悲伤…等反应。
(2)口语会直接对人、事、物表示。
(3)不会等待对话者的反应。
纵上所述,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与沟通功能的判读、计次及功能分类标准,系根据现场的录像及轶事纪录交互对照后,依个案口语表达当时的动作、声调、眼神、会话情境与谈话内容的上下文脉络统整分析而来。此外,在遇到难以分析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时,除了透过与家长教师的事后访谈推估其真正原因外,并与指导教授作根据录像内容,进一步的讨论和反复分析。
(三)量的部分
将语言能力高组和低组受试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和沟通类 型的表现,透过魏可逊惠特尼U考验(Wilcoxon Mann-Whitney U test,以下简称U考验)做配对比较。
(四)质的部分
从整理归纳后的文字纪录稿,进一步透过对话情境、及谈话内容的上下文脉络分析影响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的原因,并将其归纳统整。
六、评分者间信度
为求得登录数据的正确性,故由一位曾修习「应用行为分析」的硕士班同学担任信度考验者,随机抽取录像带与其逐字稿进行信度考验,其结果显示语料登录一致性为97.9%,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一致性为98.1%,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为88.9%。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