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语言训练 > 浏览文章

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之研究一(3)

2008/12/8 13:02:36 来源:台湾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二、自闭症儿童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

  (一)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定义

  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在浮现及早期语言阶段(emerging and early language level)的主要口语表达方式,意指由可区辨的语词所组成的口语,但却违背传统社会接受的语言沟通惯例(Prizant et al., 1997)。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主要是描述有社会沟通问题的人其沟通模式,其中又以自闭症者的相关研究提及较多,如Kanner对于隐喻式语言的探讨(Prizant & Rydell, 1993)。

  一个人的语言表达会被视为异常口语行为(challenging verbal behavior)有下列几点原因,包括:无法在互动谈话中提供必要的讯息、口语内容和会话上下文没有关系、在沟通互动方面表达困难及口语表达的效果是负面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虽然也会出现前述的异常现象,但和异常口语行为却不尽相同。对自闭症儿童家长而言,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在某些互动情境下是异常的,但在某些情境下却又是合理的,其原因为理解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决定于1.个案表达的字汇与他人界定的意义是否相似;2.口语表达和会话内容上下文的关系;3.口语表达是否具沟通意图;4.会话者对其表达模式的熟悉度;5.会话者对其响应的态度(Priant & Rydell, 1993)等条件。因此,了解非惯例性口语行为,首先考虑的是其违背社会惯用语法的程度,其次才是其口语异常的现象。

  一般人认为理解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很困难的,其实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种连续性、层次性的行为,包括有:1.非符合惯例的语言形式,不具沟通目的;2.具沟通意图,但有些违反社会惯例的语言用法,为少数人所了解;3.具有清楚的沟通意图也大致符合社会惯例的语言用法,为多数人所了解等三种层级。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非惯例性口语行为虽然对其和他人成功的沟通是项重要能力,但当它和对话情境越无关时,沟通成功的机会将越降低(Prizant et al., 1997)。

  (二)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与其它沟通因素之关系

  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主要是一个获得语言前的过渡性角色,其类型    包括:1.立即性仿说;2.延宕性仿说;3.固执性说话(perseverative speech);4.隐喻式语言(metaphorical lang- uage);5.不停问问题(repetitive questioning)等(Prizant & Rydell, 1993)。

  Prizant与Rydell(1993)整理出影响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频率的可能变项,如表一。

  表一  影响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可能变项

 

情境因素

1.没有结构、不能预测与活动转移时。

2.不熟悉的工作内容与情境。

3.困难或富挑战性的工作。

4.容易引起情绪激动的活动或情境,例如生气。

互动因素

1.复杂的谈话内容。

2.高度限制性的谈话内容。

3.对话者的互动模式。

个体因素

1.使用及获得语言的完形模式(gestalt style)。

2.语言理解能力困难。

  综上所述,非惯性口语行为是一种不符语言沟通惯例而令人较难理解的口语表达方式,主要包括立即性仿说、延宕性仿说、隐喻式语言、不停问问题及固执性说话等类型。非惯例性口语行为除了是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预后的重要指针外,其出现频率会随着语言能力的成长而增多及弹性化,但到达一定的语言程度后,可能相反的会逐渐减少。由于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和自闭症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有显着相关,因此本研究拟采用毕保德图画词汇测验作为分组依据。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之研究一]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