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治疗方法 > 融合教育 > 浏览文章

融合教育对促进普特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探索

2008/12/8 12:54:09 来源:儿童教育论坛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一、问题的提出: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幼儿期是人的身心发展和人格塑造最关键的时期。为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然而,我班的孩子都是一些智力残疾的幼儿,他们在各方面的能力都较正常儿童弱,尤其是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更是落下了一大截。提高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是智训班幼儿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智训班幼儿进行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们应从各个方面让智训班学生在园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训练,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促使弱智儿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归主流”运动的发展,为我们的特殊教育带来了新的教育理念,同时也给我园的特殊孩子带来了与正常孩子密切交往的机会。将残障儿童纳入正常的班级日常管理中,建立班级常规,使残障儿童成为班级中普通的一员,而不是特殊的成员,逐渐规范他们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对残障儿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教育正常儿童养成“助残为乐”的良好品行,形成正常与残障儿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良好班风,正常儿童从残障儿童身上学习自强不息的精神。

  (一)理论依据

  我园目前的特殊教育是将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单独分班,这种模式是把特教学生与普通学生分开,它的优点是便于对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但它的缺点也显露出来,使这些学生孤立,给这一部分人回归社会带来困难,因此特殊教育已提出了由隔离到回归到融合的第三阶段,即融合教育

  何谓融合教育?这是西方教育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并付与实施的特殊教育目标,即“将特教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受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所有的学生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的学生。这一观点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感觉到与他人的平等,是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

  (二)现实意义

  为什么要提倡融合教育呢?以智障儿童为例,首先智训班构成的学习环境,语言环境无法与普通班相比,学习正常语法的机会相对减少,给智障儿语言康复带来阻碍。其次普通学生接触社会的面宽广、深厚,而智障儿则比较浅薄、单纯,如果他们之间能互相融合,能使智障儿更早、更好地适应人际之间的交往、合作。其三,融合使智障儿与普通学生心性相通,彼此关爱,减少智障儿孤独自卑感,利于心灵康复。

  融合这种经历给孩子们,尤其是独生子女们提供了一种经验积累和互相学习的可能性。特别是我们的这些特殊孩子与正常孩子的共同学习、生活、游戏,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此同时,我园正常班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我园地处城镇交合处,家长们由于生活条件所限,对孩子们的早期教育显得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往往只求平安无事,却忽略了孩子们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交往能力的培养。对于特教孩子的家长,他们有的觉得孩子很可怜,为了给孩子更多的物质财富,他们忙于赚钱,无暇去辅导孩子们,经过调查发现,家长常带孩子出去郊游、参观的机会只占20%。另外,我园的教学设施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孩子之间的交往受到了制约。主要问题表现在:

  1、由于我园活动室小,而幼儿人数严重超编,使幼儿活动的空间受到了限制,不能引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

  2、由于环境所迫,致使教师置身参与,和孩子们共同活动的机会少,走走看看巡视、维护秩序的时间多,教师观察、了解的不全面,使材料投放的目的性与教师指导的针对性就减弱了,那么,幼儿所受到的指导也就会不够全面。

  3、每个班的幼儿都是按年龄分班,相同年龄的幼儿存在着许多的共性,但是缺乏来自不同年龄幼儿的相互补充、学习,故活动中的各种能力发展就显得参差不齐。

  为此,我们在借鉴他人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我园的特点,将我园有限的资源都运用起来,特别是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后决定运用“融合教育”的形式,独具匠心地为孩子们开阔活动场所,增添游戏伙伴。

  二、研究目标: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了研究的目标。

  1、通过融合教育活动,使残障幼儿和正常幼儿愿意相互交往,有合作的态度和行为,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2、通过融合教育活动,使正常幼儿有关爱他人的情感和行为,有助人的行为,并学习残障儿童自强不息的精神。

  3、帮助残障儿童树立自尊、自立、自强的精神。

  4、通过融合教育活动,使幼儿有协调好同伴关系,有分享的意识。

  5、通过融合教育活动,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三、活动的组织形式

  融合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日常活动

  定期活动

  四、活动的途径与方法

  (一)、途径与过程:

  将融合教育活动融于幼儿一日的活动中,在不影响正常作息时间的前提下,穿插进行融合教育活动。

  (二)、方法:

  何谓融合教育?这是西方教育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提出并付与实施的特殊教育目标,即“将特教学生与普通班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受教育”。它的基本理念是:“所有的学生应该归属于普通班的学生。这一观点使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感觉到与他人的平等,是人权思想的一种体现。”

  在我的融合教育活动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观察、讨论法

  让普通班的幼儿做一些示范,而特教班的幼儿则观察示范的过程,然后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每位幼儿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方法的运用,可以使特教班的幼儿通过模仿,学会许多短句和交往的初步技能,从而能较好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而普通班的幼儿可以增强收集词句、正确运用的能力。

  2、操作、练习法

  让普通班的幼儿与特教班的幼儿共同参加操作活动,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使用材料。因为教师在提供材料时,往往会考虑适合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而有时教师对幼儿发展水平评估不准确的话,有些材料就会成为摆设。而这一形式的活动中,材料就会各尽其能,损耗甚少。同时,特教班的幼儿会因为有了普通班幼儿的指导,操作活动会变得更有滋有味,而普通班的幼儿也会因为有了对特教班幼儿的指导而有成就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3、表演、榜样法

  对一些发现的问题,可以利用排练情境表演,相互影响。如:普通班小年龄的幼儿一般不愿将自己的玩具给其他小朋友玩,此时,教师可以请小年龄的幼儿通过观看特教班幼儿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活动,让普通班的幼儿学会模仿,学会怎样与同伴分享。又如:大班幼儿到了学期将尽时,常规往往不太好,教师可以和特教班举行一次联欢活动,让特教班幼儿来监督大班幼儿,自始至终遵守常规,同时,特教班幼儿在监督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以后该如何做得更好。

  五、结果与分析:

  通过近一年的不断尝试、实践,我们发现利用融合教育的形式开展活动后,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融合教育活动中,幼儿能力发展最快的就体现在社会性上。

  伙伴是儿童介入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伙伴因素对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龄儿童由于共同的年龄特征,容易形成共同游戏的倾向,有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能力相当的幼儿也比较容易发生争执,而混龄儿童在一起游戏,可以促进一些新的社会行为的发展,获得新的交往技能。对普通班的儿童来说,在与特教班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交往技能、合作能力、学会了怎样共同来完成一项任务,形成责任心。同时,在帮助特教班儿童时,正常儿童对残疾儿童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培养了他们对弱者的一种爱心,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而对特教班儿童来说,他们喜欢模仿年龄、能力和地位比自己高的同伴,于是,他们在活动中就会找机会接近普通班儿童,从社会经验比自己丰富的普通班儿童那里,学会与人相处交往的技能和经验。如果没有与普通班幼儿的交往,将减少游戏技能和经验的学习机会;如果没有与特教班幼儿的交往,使社会责任心、自主感和组织能力的补偿难以实现;如果没有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共同的知识经验和共同的快乐体验就失去比较的机会和社会合作的可能。因此,我们采用融合教育的形式,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年龄、各种能力玩伴的机会。正是在这一系列伙伴的交往中,幼儿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环境,并为他们以后的社会性发展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游戏是幼儿快乐而自由的一项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幼儿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地与同伴交往合作。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的语言,自始至终地伴随着游戏的进行。游戏为幼儿提供了语言实践的良好机会和完善语言的最佳手段。

  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更是语言实践的好时机。在游戏中,对材料的选择、运用、创作,都需要幼儿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意见和同伴友好地合作,逐步地统一玩法和游戏的进程。在这些过程中,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实际的练习,实现了社会的交往,语言的对答、应答、协调能力得到很大的锻炼。在融合教育活动中,特教班儿童的语言表达由于受到其认知水平和理解水平的影响,常会出现使用“错误”,而这些错误,都会引起普通班儿童的积极反馈,得到普通班儿童及时的、不断的补充和修正,使普通班儿童积极地参与相互作用中去。而特教班儿童便在轻松的“儿童教儿童”的环境中主动地吸收、加工,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更加趋于完善。

  六、研究后的启示

  以融合教育形式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提高幼儿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

  1、教师设计、组织活动的能力得到了发展。

  以往,一个教师针对本班的同龄幼儿设计、组织活动。而融合教育活动,则要求融合班的两位教师针对两个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班级的众多幼儿,进行准确、恰当地分组,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每个不同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这样相对平时的普通教育,操作难度就增加了。但是,在融合教育中,由于由两位教师共同切磋、商讨、设计、组织,那么,与此同时,两位教师在设计与组织教学上就得到了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合作意识增强。

  2、教师观察、指导的能力提高了。

  由于采用了融合教育的形式,使原本严重超编班级的人数得到了调整。如:普通班中班48人,特教班14人,通过融合教育活动,人数得到了均衡,每个班平均31人,这样,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就更细致、更全面。

  同时,由于是融合教育活动,幼儿的年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必须要了解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及每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活动的指导,相对而言,比起对普通班幼儿的指导,教师指导的难度就增强了。教师必须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满足指导的需要。正是在这种不断努力下,教师的指导能力得到了飞速的提高。

  综上所述,以融合教育形式开展的各项活动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机会,让我们的教师、孩子都有了能力上的提高。相信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开展的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成熟。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融合教育对促进普特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探索]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