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烈的脾气
根据一些心理学家的看法,一种不好的行为习惯之所以会产生、强化、并维持下去,只是因为这个行为能够带来好的后果,譬如说,引起别人的注意,叫妈妈心疼等等。或者是因为这样做可以避免一些令人讨厌的事情发生,诸如,爸爸的打骂、糖果被姊姊抢走等。这是学习原理的一部份,根据学习原理,如果要去除别人的某些行为,只要改变这些行为的后果就可以了。譬如说,使他不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叫妈妈假装一点也不心疼、让爸爸继续打骂等等。这是学习原理中的所谓「消除历程」。
理论上,要使弟奇在生气时不再那么自我毁伤,只要采用「消除」的方式就可以了。换句话说,当他发脾气时,只要大家都不理他,可能他就渐渐「没脾气了」。但是吴尔夫等人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在目前的治疗环境中,这些未受行为矫正训练的人员,无法有效的执行消除历程,因此,对于弟奇脾气的矫正,必须同时以消除和惩罚两种方式来进行。方法是:每当弟奇脾气暴发的时候,就立刻将他送进房间里关起来,直到不再打闹为止。理论上,这个方法不但可以消除或抑制弟奇的暴烈反应,而且可以增强他的非暴烈行为,因为只要他一安静下来,门就打开,因此对弟奇来说,从暴烈发作的情况下安静下来,可以导致好的结果:门打开了,他又可以和护士或爸爸妈妈在一起了。而这些好的后果,根据某些学习理论,将维持或强化先前的安静行为。
这个方法显然有奇效,经过六个月的矫正训练,至少在脾气方面,弟奇又变成了一个乖小孩。他的脾气在一个渐进的过程中慢慢改变,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先是代之以自打耳光、哀号、哭泣,到最后连这类轻微的脾气也减少了,弟奇变了一个人,变成一个讨人喜欢的小孩。
图一 本文所述治疗法抑制了弟奇发脾气的次数(上图),撞头、拉发、抓脸等自毁行为的次数(中图),及不肯睡觉的次数(下图)。这治疗法主要是当弟奇发脾气哭闹时,就采用「消除法」及轻微的处罚(将他关在房内,等脾气停止后立刻开门)。请注意本图的纵轴是累积次数,所以曲线向上弯表示行为出现频率增加,曲线保持原有角度表示频率不变,曲线成水平表示频率为零。
你可从图一的上图及中图看到这个神奇变化。当然,图一的上图看起来并不真像「进展神速」的样子。这是一张弟奇被关起来的累积次数图,由这张图看来,弟奇的发脾气次数要到第五、六个月才不再直线上升,好像前四个月总有一些问题存在,使治疗效果看起来并不特别乐观,让人怀疑这种矫正训练是否有点力不从心。
当然实际状况不会真的这么糟,否则弟奇的故事就不会这么有名了。根据吴尔夫等人的说法,这条曲线之所以看起来这么别脚,是有一些理由的。譬如说,早先,由于弟奇发脾气的次数实在太多了,因此,只能在情况严重时才关起来,例如又抓头发又撞头时才关起来,如果光是抓头发就不关了,否则弟奇将整天被关着,什么治疗矫正都免了。到了后来,弟奇的脾气发作慢慢改善了,被关的次数却未见减少,这时训练方式也趋于严格了,发点小脾气如痛哭、哀号都得关起来。因此,虽然弟奇的脾气真的变了,还是常被关,光就被关的次数来说,他真的没进步。
另外一个使图一的上图看起来不对劲的理由是,这个图只能表示发脾气被关的次数,不能表现每次发作的严重程度。实际上,弟奇发脾气的次数即使并未大量减少,至少每次发作的暴烈程度是颇有改善的,严重的发作减少了,代之而起的是较轻微的发作,长时间的发作少了,变为短时间的发作,这些变化都是图一的上图看不出来的。
为了表示这效果不是唬人的,吴尔夫等人又将弟奇的撞头、拉发、抓脸等严重脾气发作纪录列于图一的中图,这个图是弟奇严重发作的累积次数图,你可以看出,这张图显然和图一的上图大不相同,它不再有直线上升的现象。事实上,大约在第二个月中旬之后,曲线就几乎不再上升了。换句话说,只经过二个半月的矫正训练,弟奇就不能算是脾气暴烈的小孩了。
当然,这只是医院的训练记录。一定有人会想到,弟奇在医院中变温驯了,回到家里是否也一样的温顺呢?这个想法当然不无道理,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有不同的表现恐怕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学校里的乖孩子,回到家里可能变成小霸王,这类是你我身边也经常发生。吴尔夫等人不是笨瓜,当然也会考虑到这一层,因此,这种矫正训练是在医院和家中同时进行的,换句话说,不管到哪里,矫正训练总是尽可能地不中断。
从第三个月起,弟奇开始偶而回家做短暂的停留,矫正训练也就跟着延伸到家里。当然,家中的训练是在医生的指导下,由父母来执行的。根据吴尔夫等人的说法,家中的训练记录和我们看到的图一上、中两图大抵相似。换句话说,这类暴烈的小孩,他已经学会了某些东西,消除了某些不良习惯,他的进步显然不是医院的特殊环境所造成的假象,一种持久的改变在弟奇的身上发生了。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