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人的思维工具,与人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智残儿童由于大脑受到损伤,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表现为语法简单、词汇贫乏、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等特点,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严重影响了思维的发展,如何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培养其语言功能和思维能力,为此,我们进行了有关探讨:
一、智残儿童语言障碍情况调查
我们对全校76名智残儿童进行了调查,发现52名智残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根据调查情况和长期教学经验,我们总结出智残儿童存在的语言障碍主要有:
(一)构音困难
构音困难是指发声器官在构音过程中构音的方式、位置、速度、强度或动作协调发生问题以致发生的语音错误,这类智残儿童占69.2%,主要由于发音系统各器官的损伤或大脑皮层语言中枢损伤造成的。
(二)声音障碍
这类智残儿童占5.8%,他们在声音的音调、音量方面存在缺陷,有的声音很尖,象用假声说话,有的声音很小,别人听不清楚,主要原因是它们对声音的区分能力差,以及在言语器官上存有缺陷。
(三)失语症
失语症主要为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和感觉性失语症,其中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占失语症智残儿童总数的20%,感觉性失语症占80%,失语症智残儿童占语言障碍智残儿童总数的19.2%。患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的智残儿童,有的能说出少数个别语音,不能从语音构成词语和句子,有的只保留了一些熟悉的单词和短语,语言重复特别多;患感觉性失语症的智残儿童,能模仿别人说话,但理解能力差,听不懂说话的内容,他们常常说话很多,喋喋不休。
二、智残儿童语言障碍的矫正与训练
为了使智残儿童能与人正常交往,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我们针对构音困难、声音障碍、失语症三类语言障碍智残儿童的特点,循序渐进地制定了不同的训练步骤,采用多种训练方法,补偿智残儿童的语言缺陷,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
(一)对智残儿童构音困难的矫正与训练
构音困难的智残儿童,口齿不清,发音困难,发唇音、齿音障碍较为严重,语言单调反复,针对这类智残儿童的特点,我们采取的训练方法主要有:
1、发音器官训练法
语言是由于人类的发音器官协同动作产生的,存在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由于发音器官缺陷,造成发声时不协调,影响了发音的准确性,我们自编了一套发音器官训练操,训练时老师说口令,智残儿童在音乐声中听着口令进行发音训练,以矫正其发音缺陷。发音器官训练操分三节,第一节是舌操,通过舌体的伸缩运动和舌尖的上下运动、左右摆动,训练舌的灵活性,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小朋友,请做好,跟我学舌操,舌头伸出来,伸—伸—伸—伸,舌头上下舔,上—下—上—下,舌头左右摆,左—右—左—右”; 第二节是发音训练,发音时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感觉声带振动,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小朋友,仔细听,跟我学发音,嘴巴张大来,a~a~a ,嘴巴圆起来,o~o~o , 嘴巴扁起来,e~e~e ”; 第三节为拼读训练,通过上下唇的闭和、离开,学习音节的拼读,具体方法是这样的:“小朋友,认真听,跟我拼一拼,b—a—ba , ba , ba ; b—o—bo , bo , bo ; p—a—pa , pa , pa ; p—o—po , po , po ; m—a—ma , ma , ma ; m—o—mo , mo , mo ; d—e—de , de ,de ; t—e—te , te , te 。”训练结束后,老师说:“小朋友,笑一笑,大家齐坐好”,智残儿童紧张的面部肌肉得到了放松。通过对舌功能、声带振动功能、唇功能的训练,锻炼了智残儿童发音器官的灵活性,为拼音教学、识字教学做好了准备。
2、模仿发音法
存在语言障碍的智残儿童,往往发音不准,说话含糊,我们要求智残儿童听清语音,仔细观察老师发音示范时的口形和舌位,并对着镜子反复观察自己的口形和舌位,体会发音要领,掌握发音方法,模仿发音。我们把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进行了分类,分阶段为智残儿童制定了不同的训练内容:第一阶段模仿声母、韵母及音节的发音,第二阶段模仿生字的发音,如:眼、耳、口、鼻、手等人体各部分名称;第三阶段模仿单词的发音,如:语文书、数学书、书包等学习用品,衣服、帽子、裤子等生活用品;第四阶段模仿老师说一句完整的话,学习简单的句子,如:我在吃饭,我喝水,我在读书等。为了给智残儿童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我们组织智残儿童开展“我会说”的活动,请同学们用普通话说出班上小朋友的名字,说出对父母亲、对长辈的称呼,比一比谁说得最多;我们还组织了“小商店”、“小菜场”的活动,请同学们做售货员,教会他们认识物体的名称,模仿学习字词、句的发音。
3、扩展训练法
扩展训练是一种由字扩展为词、由词扩展为句子的综合训练,我们采用扩展训练法,丰富智残儿童的词汇量,培养智残儿童的说话能力。如:老师出示实物“球”,先教智残儿童学习“球”的发音,指导智残儿童用“球”字组词,说出球的种类—皮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老师再演示“拍皮球、打乒乓球”的动作,请智残儿童说出动作的名称,最后,指导智残儿童说出一句完整的话“谁在做什么”,进行句的训练。
(二)对智残儿童声音障碍的矫正与训练
存在声音障碍现象的智残儿童,听音辨音能力差,不能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以致造成发音缺陷,针对这类智残儿童的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1、反馈训练法
反馈训练是一种音高区别训练,训练的第一步是分辨声音,我们用录音机录下这类智残儿童发出的声音,让其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知道自己错误的发音,训练的第二步是模仿并调整声音,我们利用录音机录下正确的发音,让智残儿童模仿,反复辨听,通过听觉反馈进行自我检查,不断调整和改善自己的发音,最后过渡到不再需要听觉反馈而能发出正确的声音。
2、听听学学法
声音障碍的智残儿童由于言语器官存在缺陷,听觉感受能力差,听不准别人的发音和自己的发音,准确发音十分困难,因此,我们采用了听听学学的方法,如“它们怎样叫”,请智残儿童听录音并模仿小动物的叫声。教学时,首先要求智残儿童理解图意,我们出示3幅彩图,第一幅图:一只小猫在柜子上睡觉,另一只小猫在喵喵地叫;第二幅图:青蛙在河边蹦蹦跳跳的叫呱呱;第三幅图:两只小狗在门前汪汪叫,通过看图请智残儿童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其次,听辨小动物的发音,我们请智残儿童认真地听一听录音机中小动物的叫声,分辨是何种小动物;最后,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老师问:“小猫小猫怎样叫”,学生答:“小猫小猫喵喵叫” ,老师接着问:“小狗小狗怎样叫”,学生答:“小狗小狗汪汪叫” ……听听学学的活动,培养了智残儿童的听音辨音能力,为智残儿童学习字、词、句的正确发音打下了基础。
3、游戏法
游戏,是每一个小朋友都乐于参与的活动。智残儿童具有了一定的听音辨音能力后,我们采用了游戏法,把听音辨音训练寓于游戏中,,提高智残儿童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如:“小白兔运萝卜”的游戏,游戏的目的是通过听音辨音练习,使智残儿童进一步掌握字词的发音。游戏前,我们制作了“小白兔”的头饰,给每个萝卜起了名字,即在每个萝卜上贴上生字词卡片,我们用生动的语言设计了情境:小白兔灰灰从山羊公公那儿借来了萝卜种子,他把种子洒在地里,天天浇水、施肥,渐渐地,萝卜长大了,到了收获的季节,这么多的萝卜,怎么运回家呢?灰灰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助他,小朋友,你们谁愿意帮助灰灰?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游戏开始,我们请两个小朋友戴上头饰,扮演“小白兔”,分组进行比赛,老师读字词,请小朋友听清老师的发音,分别从两个萝卜筐里,找到相对应的写有“名字”的萝卜。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两只“小白兔”蹦蹦跳跳地来到“地里”,找到相对应的萝卜,说出萝卜的“名字”,把萝卜运到小兔灰灰的家里。
三、对智残儿童失语症的矫正与训练
对运动性不完全失语症的智残儿童,我们采用了从拼音到字、词、句的发音训练步骤,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发音器官训练法和模仿发音法;患感觉性失语症的智残儿童,模仿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比较混乱,说话没有条理,针对其思维特点,我们采用了以下训练方法:
1、仿句说话法
有感觉性失语症的智残儿童,说话重复,言语罗嗦,我们采用仿句说话的方法,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句式,练习说一句完整的话。如:教室里有什么,我们先请智残儿童观察实物:桌子、椅子、讲台、黑板,分别出示字词,指导智残儿童学习字词发音,理解词义,用“这是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接着,指导智残儿童分别说出“教室里有什么”、“教室里有什么和什么”、“教室里有什么、什么和什么”,进一步掌握句式,理解句意,巩固字词发音;最后,在前两个句式掌握得较好的基础上,指导智残儿童变换句中的主语、宾语,仿照“什么里有什么”的句式练习说话。用指定的句式,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句式练习说话,既使智残儿童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方法,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2、情境表演法
为了增加语言训练的趣味性,我们采用情境表演的方法,激发智残儿童的学习兴趣,指导智残儿童学会说两、三句连贯的话。根据智残儿童喜欢小动物的特点,我们制作了色彩鲜艳的小动物头饰,结合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让智残儿童分别扮演其中不同的角色,配上音乐,指导智残儿童进行表演,如:《美丽的公鸡》一课,我们首先请智残儿童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鸡要和那些动物比美;其次,熟读课文,并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些小动物是怎样说的;最后,请智残儿童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小动物:小公鸡、啄木鸟、青蛙、老马,指导智残儿童模仿小动物的语气,说两、三句意思连贯的话。在活动中,激发智残儿童“想说、愿说”的兴趣,从而达到会说的目的。
3、讲故事法
为促进智残儿童思维的发展,我们开展了讲故事的活动,培养智残儿童说一段完整的话。如“龟兔赛跑”的故事,教学时,我们先请智残儿童听录音,了解故事大意,然后依次出示挂图,设计几个小问题,帮助智残儿童理清说话思路。观察第一幅图并思考:图上画的是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谁跑得快?观察第二幅图并思考:兔子在做什么?乌龟怎么样?观察第三幅图并思考:乌龟已经怎么样了?兔子还在做什么?比赛谁赢了?谁输了?根据设计的几个问题,请智残儿童看图回答;最后,指导智残儿童把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展开想象,说成一个小故事。通过讲故事,智残儿童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把培12班作为康复训练班,该班共有7名智残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刚进校时,患自闭症的唐文皓同学,总是重复说一句话,自我意识差,“你”、“我”分不清,患有肢体残疾的岑文芸、王宇同学发音吐字不清,先天愚型的莫云鹏同学只会讲桂林郊区土话,黄琳琳同学不愿开口说话,经过几年的语言训练,现在他们不仅能清楚地说一些字词,还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智残儿童身心特点,探讨新的教学方法,矫正智残儿童的语言障碍,补偿其语言功能,促进其语言康复,为智残儿童将来走上社会、适应生活打下基础。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