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质量包含“数量”和“素质”两个要素,即融合教育中儿童发展的数量指标(简称“量标”)与融合教育中儿童发展的素质指标(简称“质标”)。“量标”是指融合学校(或班级)中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发展过程的相关教量,包括绝对数量(如考试中百分制记分)与相对数量(如考试中的等级制记分);“质标”是指融合班级中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素质发展的优劣程度。从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出发,无论是绝对数量还是相对数量,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普通儿童与特殊儿童发展到现在数量都应比过去有所提高,素质比以前有所发展。
就特殊儿童来说,他们在普通学校的融合班级应该比在融合学校或特殊学校的特殊班级获得更好的发展,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否则,融合教育理念所倡导的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在普通班级就读很难计人信服。例如在制定“量标”时就可以考虑建立成功随班就读的人数的绝对数量标准,以及随班就读成功率(即某类随班就读成功儿童占该类所有随班就读儿童的百分比),同样也可以从回流人数与回流率等相对角度来考察。在制定“质标”时就可以考虑建立针对各种素质设计的具体指标。在“质标”、“量标”这两个要素的权衡中,“质标”相对重于“量标”,即应树立“质主量辅”的观念。我国推行的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情况,应试教育将教育的焦点集中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里的“升学率”就是一种相对的数量;素质教育将教育的重心置于“人的素质的充分全面发展”,达里的“人的素质的充分全面发展”就是强调学生素质从根本上得到发展。由此,我们也需要在理解融合教育质量的两个要素时把握住“质标”这一重点。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