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来自华交大学经管学院的志愿者艾韬和他的同学刚走进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大门,10岁男孩小林就迎上前来和他们打得火热,玩起了“猫捉老鼠”、“老鹰抓小鸡”、“涂鸦”等游戏。为了使患有自闭症的小林和同龄孩子一样开心,艾韬自学心理健康知识,终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让小林走出了心理阴霾。
这个非常好动的小男孩,3年前却是一个孤言寡语,不愿意与陌生人接触的“闷葫芦”。2009年,当艾韬第一次见到小林的时候,被他那茫然、呆滞的眼神震住了。“你给他东西,他就呆呆地望着你,不说话,不合群。”谈起当初的小林,艾韬记忆深刻。
2009年,华交大学经管学院与省残联建立了对口联系,艾韬也是服务残联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每隔一周,志愿者们就会帮残障儿童更换床单、晾晒衣服、清洁卫生、陪他们聊天、做游戏。同时给他们送去书籍、作业本、牛奶、水果、保暖用品等物品。
好动却不合群,调皮却寡言,得知小林被诊断为后天性自闭症后,艾韬就想方设法查询治疗方案。他发现,只要能够密切地与小林保持交流,给他做心理辅导,就极有可能帮助他敞开心扉,治愈小林的病。可是自己所学专业并非心理学,艾韬只能是每个礼拜通过给小林买零食、玩具,试图去拉近与小林的距离。
2010年,新学期刚开始,艾韬跟随志愿者再次前去看望小林的时候,他看到旁边的儿童在一起玩得很开心,唯独小林一人远远地呆在一边发呆,这一幕让艾韬很是难过,当时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小林和同龄孩子一样开心。于是,艾韬就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读幼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成长环境的关系之类的书籍,查找治愈“自闭症”的心理“良方”,还把自己从学校里学到的心理健康知识、素质拓展训练等模式运用到治疗方案中。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下半年的一天,艾韬发现,小林开始慢慢地接受他的“攀谈”,不再习惯性地转身离开。看到这一幕,艾韬更是信心十足。就这样,每个礼拜,他都会去看望小林。随后的日子里,艾韬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对小林开展了30余次的心理特殊辅导。慢慢地,小林由开始的一言不发,渐渐地活跃起来。
“艾韬哥哥,感谢你一直对我的帮助和照顾,我现在已经长大了,谢谢你经常来看我。”2011年感恩节当天,小林用工作人员的手机给艾韬发了这样一条短信,短信最后附着“江西省残联可乐男孩小林”几个字。付出的心血终于没有白费,那天晚上艾韬兴奋得失眠了。
“现在的他可是个机灵鬼。”艾韬告诉记者,一次志愿服务中,他们给残联的孩子们带去了牛奶、可乐等礼品,一看到有可乐,“嘴馋”的小林就冲上前去索要可乐,因此大家都称他‘可乐男孩’。平时,志愿者们在打扫清洁的时候,他还主动地将垃圾箱搬过来,配合志愿者们一起工作,还时不时地与他们搭讪。就连省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说,跟以前比,小林奇迹般地“脱胎换骨”,判若两人,而这一切,要好好感谢非常有心的志愿者们。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