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7岁自闭症患儿走丢后不幸溺亡

2011/8/31 17:59:37 来源:华商晨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沈阳走失孤独症小梦莹:天堂里不会再有孤独

沈阳走失孤独症小梦莹:天堂里不会再有孤独

沈阳走失孤独症小梦莹:天堂里不会再有孤独

  ■现场:万泉公园晨练者发现溺亡尸体,孩子无明显伤痕

  ■专家:自闭症儿童不懂避险,家长应在孩子外衣上缝电话号码

  ■困境:沈阳目前无自闭症义务制学校,经济压力使家长不堪重负

  新闻背景:

  8月24日2时53分,患有重度自闭症的小梦莹趁妈妈睡觉时偷偷下楼走失。

  7岁的梦莹,智力水平仅相当于14个月的婴儿。几天来,小梦莹的父母、亲友、媒体、好心市民都在积极地寻找这个孩子,但一直没有任何消息。

  7岁的小梦莹找到了,地点距离居住地仅一公里,她再也无法回家了。

  从住所走失三天多以后,患自闭症的梦莹被人发现,那时,她已在万泉公园湖水中溺亡。

  可关于这个孩子和其身后庞大群体的故事,却并没有因今天的悲惨结局而结束。

  母亲发觉时 孩子已不见

  24日3时30分许,出租房内,31岁张亚芬一觉睡醒后,下意识地摸了摸孩子,发现孩子不见了。

  她急忙下床寻找,发现女儿的粉色拖鞋不见了,孩子最喜欢玩的识字卡片也少了十多张,最让她惊恐的是:屋里的大门被打开了。

  孩子呢?

  实际上,小区监控录像显示,在36分钟前也就是2时53分49秒,小梦莹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红色裤子、粉色拖鞋走出了小区门口,孩子出门后左转,朝万泉公园方向走去。

  万泉公园监控录像显示,3时20分01秒,小梦莹手中握着一些东西,蹦蹦跳跳地走到公园的正门前北侧门,录像只有9秒钟,摄像头最终因一片黑暗无法看清孩子走向了哪里。而这段录像也是小梦莹留下的最后画面。

  父亲见人就问孩子下落

  3时32分,张亚芬开始下楼寻找。附近的万柳塘公园、医院,随后她又去了万泉公园。一个多小时后,她依然没找到孩子。

  此时,小梦莹应该就泡在水中。这也是张亚芬与小梦莹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5时30分许,张亚芬拨打了丈夫张东伟的电话,告知小梦莹失踪的消息。随后,张东伟从铁岭赶到沈阳。

  从当日白天开始,电台、电视台也相继播发了小梦莹失踪的消息,甚至有人称在铁西区曾见到一个貌似小梦莹的孩子,一些出租车司机也加入了寻找的队伍。这一天,张亚芬和张东伟又来到万泉公园寻找了三次,两人更是一夜无眠。

  25日8时,张东伟站在自家楼下一棵大树下,手里攥着本报关于“梦莹走失”的那篇报道,见人就问“见过这个孩子吗”。

  10时,交警支队民警为他们调取了先农坛路、万柳塘路等附近路口的监控录像。但,没有任何讯息。

  25日,两个人又来到万泉公园,甚至几乎找遍了河边的每一个路段、每一棵树的下面。当晚,张东伟夫妻俩只睡了一个多小时。

  26日上午,两个人去公安机关抽血、留DNA,又来到沈阳市救助站,几乎所有人挨个看了一遍,才摇着头走开。与此同时,亲友们也赶到沈阳,多次到万泉公园等地寻找。

  26日一夜,夫妻俩因为体力不支睡了。但谁也没睡踏实。

  此时的小梦莹正泡在万泉公园的湖水中,只是,她没有漂浮到水面。三天来,她与寻找她的家人十多次“擦肩而过”。

  晨练者发现小梦莹

  27日5时许,仅仅睡着一个多小时的张东伟决定再出去找找。可就在一个多小时后,万泉公园里一位晨练的市民发现小梦莹漂浮在湖中,随后报警。民警赶到后,拨打了张东伟的电话。

  找到了?接到电话的张东伟笑着跑向了万泉公园,心里还在想,孩子会不会遭罪,能不能饿坏了……但当他跑到万泉公园门前时,发现公园里面的湖边,围着一堆人。

  当他跑到人群旁,看到人群里面拉起警戒线的时候,他的心一下子被提到了嗓子眼。

  警戒线内,果然是小梦莹。头部、腹部已经胀起,嘴张开着,双臂摊开,双腿弯曲。这个时候距离张亚芬发现孩子失踪的时间,已经将近77个小时。

  张东伟一见到孩子的尸体,身体就向后倒向湖边的草坪……

  8时许,张亚芬也赶到了湖边。她只是哭了一阵,没有多说什么话,望着小梦莹的尸体发呆。这个表情一直持续到9时10分,殡葬车的到来。

  “家属呢?”9时10分,从殡葬车上下来的工作人员问道。

  但张亚芬没有任何反应,直至对方问了三遍后,她身边的人用手拉了一下她的胳膊,张亚芬才反应过来,嘴里说了一句“什么”,随后继续发呆。

  担心张亚芬受到过多的刺激,在装尸体的时候,亲友们试图将她拉到一边。但是她甩开了亲友的手,走到孩子身边,抓住孩子的双腿,将孩子稳稳地放在纸棺内。

  做完这一切后,她再次站在湖边,望着殡葬车开走的方向,一句话也不说,继续发呆……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 姚琦东 崔扶尧 采写

  在公园玩耍时

  孩子落入湖内

  当小梦莹失踪时,张东伟和妻子以为孩子只是走丢了,后来想到过被拐走,最后又想到了溺水。

  “我们特意绕着湖走了十多圈,但一直没有发现,就以为孩子没掉水里。后来别人告诉我们说,溺水死亡的,有时得两三天才能浮上来。”

  对于为何小梦莹会出现在万泉公园河内,张东伟也不是很清楚。

  “可能是喜欢在荷花旁边走(小梦莹被发现的位置,不远处就是荷花塘),也有可能是去找健身器材玩……估计她走着走着,就到湖边了。天黑,看不清前面有水,也可能不知道湖里危险,就掉到湖里去了。”张东伟猜测。

  至于孩子落水地点,万泉公园工作人员猜测,万泉公园在万柳塘公园的上游,因此小梦莹不可能是在万柳塘公园内落水的,可能是在万泉公园内落水。

  孩子无异常 眼珠外凸系正常

  昨日,曾有网友在微博上称梦莹眼珠外凸。记者随后从梦莹爸爸处了解到,梦莹身上没有任何异常的外伤,只是有几处擦伤。对于擦伤,梦莹爸爸猜测,可能是在走路的过程中摔倒、擦伤,或者掉入水中后,挣扎中擦伤。

  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急诊科主任谭志刚表示,人溺水后,窒息而死前正常的生理反应都是会拼命地呼吸,因为用力眼睛后的眼球体组织压力就会升高,导致眼球组织充血、水肿,眼球就出现了外凸的情况。

  今日火化 骨灰散在沈阳河内

  就在昨天,张东伟忍着心中的伤痛,陪着妻子一同收拾着孩子的遗物。

  “这些都给孩子带走吧,让她在那边也能有玩具,也不能被冻着。”张东伟说,他们准备今日上午就将孩子的遗体火化。

  他们之所以这么着急就将遗体火化,不仅仅是因为家里拮据,同时也想让孩子走得体面。而在火化后,张东伟还准备将小梦莹的骨灰撒在沈阳的河内。

  “我们真的很谢谢沈阳的好心人,孩子失踪这几天,大家帮了我们不少忙。把骨灰洒在沈阳,就是想让孩子去感恩,感谢这座城市!”张东伟说。

  张东伟介绍,他们现在暂时还没有考虑生第二个孩子的事情,只是先将孩子的照片留下,想孩子的时候,会再次来到万泉公园……

  以为孩子只是孤独

  父母无意中耽误病情

  喜悦——疑惑——满怀希望——破灭,整个过程,只有7年多的时间。

  孩子3岁时被发现异样

  “这件衣服,是孩子最喜欢穿的。那件玩具,是孩子最喜欢玩的……”昨日晚,张东伟独自一人在出租房内收拾着孩子的物品。说到这里,他又陷入了对孩子的思念中……

  2000年,家住铁岭农村的25岁的张东伟与同村的张亚芬结婚。4年后,女儿小梦莹才出生。

  “我们家人口少,添了一个小孩,老人乐坏了。”说到这,张东伟笑了。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张东伟只身一人外出打工,张亚芬则留在家中操持家务和带孩子。尽管打工很累,但每次回家看到小梦莹可爱的样子,张东伟再也不觉得累了。但这样的幸福与喜悦,只维系了3年。

  2007年,家人发现小梦莹“学说话特别慢”。张东伟回忆,梦莹3岁的时候,只会说100多个字,同时不愿意答理别人。有时甚至大人和她说话,她也没有反应。

  以为是孩子听力有问题,家人带着她到医院检查,但听力一切正常。“医生说,还是带着孩子去沈阳看看吧,别耽误了。”就这样,张东伟带着小梦莹来到沈阳。经诊断,小梦莹患有重度孤独症。

  治疗有起色,夫妻找到希望

  “我们以为孩子就是孤独。既然孤独,我们就多带孩子出去转转呗。”说到这里,张东伟显得非常懊悔,“如果当时多问几句,就不会耽误治疗和康复了……”

  几年过去了,孩子的说话能力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后来有人告诉我们,说孤独症不是孤独,是一种挺严重的病,加上这个时候我们家攒了点钱,赶紧带着孩子来沈阳治病。”去年6月份开始,夫妻俩带着孩子来到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

  刚开始治疗的时候,小梦莹不知道大小便,不会自己脱裤子,不会说拼音字母,不会拍球,甚至在练习扔气球的时候,都抱不住气球。

  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如今小梦莹对于这些都懂了,也都会做了。

  “我打工回家,挺累的,孩子知道给我踩背,我们挺幸福的。”看到女儿的变化,张东伟和妻子很欣慰,他们看到了希望。

  在夫妻俩看来,也许再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小梦莹就能完全生活自理了。

  “我寻思,将来把孩子接回家继续康复治疗,就照着康复中心的样子,画了一些设备的样子,还画了设备摆放位置的图纸。”但张东伟没想到,画好的图纸,再也没有了付诸实践的机会。

  夫妻俩几乎倾尽积蓄

  从发现小梦莹3岁患病开始,本就不富裕的张东伟一家经济更加拮据了。只有张东伟一个人外出打工,几年来全家的收入约10万元,但花在小梦莹身上的却有6万多元。

  检查、康复治疗、租房子……几年来,仅仅是买药一项就花费了一两万元。

  “我们两口子,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几百元钱,其中还包括随份子的钱。”张东伟说,尽管日子很苦,但是看到女儿的病情逐渐好转,他们还是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因为女儿的意外死亡,张亚芬几天来深深地自责,一直在念叨着,“如果没睡得这么死,如果把门反锁上,如果……”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其病征包括不正常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兴趣和行为模式。联合国发布的数据表明,自闭症的发病率为1/150。自闭症男孩和女孩的比例约是4:1。

  辽宁省自闭症康复中心的刘晖主任介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和心理疾病,表现为孤独离群、言语障碍十分突出、行为刻板重复、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等。目前没有根治自闭症的方法,但有效的干预治疗可以帮助自闭症患者融入社会。自闭症患儿通常会有某方面特长,如算术、绘画、瞬间记忆等,可以通过训练让孩子学会生活的本领和谋生本领。

  家长应注意什么?

  辽宁省自闭症康复中心副主任林婕给了自闭症儿童家长几条警示。

  第一,在孩子所有外出穿的衣物上缝好家长的联系电话和家庭住址;

  第二,在生活中不能让孩子离开家人的视线范围;

  第三,外出时一定要和孩子手拉手,绝对不能撒手;

  第四,自闭症孩子和智障孩子不一样,手脚特别灵活,所以家里的门一定要反锁,家里的窗户一定要加上护栏;

  第五,很多孩子会被开水烫伤,家长要注意,不管是倒洗脚水还是喝的水,一定要先倒凉水,再去取热水,以免孩子在家长转身的工夫,去摸开水导致被开水烫伤。

  怎样查出自闭症?

  解放军第463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王洪提供几条判断:

  1.婴儿出生后表现得很难带,经常无故哭闹,很少安静或微笑,夜里哭闹到天亮。

  2.婴儿似乎总是处于浅睡眠状态,一有动静就醒,睡眠时间明显少。

  3.婴儿没有正常的目光接触。

  4.用一般婴儿喜欢的小玩具逗引没有反应,不会目光跟随。

  5.同龄婴儿对他没有吸引力,不会用眼睛注视。

  6.一岁后对语言逗笑缺乏反应,与人缺乏视觉接触,呼之无反应,不会主动用手指物。特别喜欢圆形的光影,如玩具车车轮等。

  8.到18个月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第一胎是自闭症

  第二胎风险如何?

  沈阳市儿童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刘淑华表示,网上的说法是若头一胎是自闭症,老二也是自闭症的几率是5%。

  “但这种说法并不权威,目前还没有任何这样的数据。目前的研究是,自闭症是一种和遗传有一定关系的疾病。但是病因不清。推断可能是父母都带有一定的致病基因导致发病。”刘淑华说。

  刘淑华介绍,可目前这种致病基因尚未被查出,孕妇也无法通过检测、筛查查出孩子是否有自闭症。”

  “只能说,有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如继续要孩子,二胎自闭症的可能性会比其他的家庭风险大。”刘淑华表示。

  自闭症孩子不知避险 所以走失很危险

  走失遇险,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真不是一个偶发的个例。

  “自闭症的孩子没有恐惧感,身体又很灵活,所以特别容易走失。”辽宁省自闭症康复中心副主任林婕说。

  林婕说,去年冬天,中心有一个6岁男孩走失了,当时是孩子妈妈上楼取东西,就让孩子在楼下等,结果两分钟后再下楼,孩子就不见了。从监控录像上看,孩子上了附近的一辆公交车。但是很幸运,孩子在铁西广场附近遇到了好心人,那个人给了孩子棉衣和好吃的,还把孩子送到了派出所。

  “很多孩子的家长都跟我说过,孩子在老家时都有过走失的经历,但梦莹出了事之后,我们才知道后果有多严重。”

  解放军第463医院儿童心理科主任王洪告诉记者,自闭症的孩子不懂得什么是危险,也不理解危险会带来什么后果。只能通过反复的刻板训练,让他们对待危险能像躲避车辆一样避开。

  “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可能是伴随一生的训练。例如带着自闭症患者到马路上,每天训练他在看到汽车后躲开,只走人行道,在看到水池后要后退。这些可以在孩子做得对的时候给一些物质奖励,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时间久了,反复的避险训练就会形成一种习惯。”王洪说,目前对自闭症儿童最好的治疗是“早筛查,早诊断,早训练”。

  沈阳无自闭症义务学校 一个孩“绑”住一个家

  小梦莹在接受训练的时候,一直是爸爸做力工赚钱,妈妈一个人带着她。林婕表示,在中心接受训练的孩子基本都是妈妈一个人照顾,因为负担太沉重,爸爸必须出去赚钱才能保证基本生活和治疗,但是自闭症的孩子非常不好照顾,应该有两个家长在身边。

  “我国的自闭症研究和治疗比国外发达国家晚了40年。至今沈阳还没有一所专门为自闭症孩子开设的义务制教育学校。很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引起重视,开设一所针对自闭症患者的专业学校。”林婕表示,中国很多家长希望能有一个24小时的托管机构,这样夫妻俩都能出去工作,能缓解生活压力。

  但是林婕认为,这样的设想要实现,难度太大。因为自闭症的孩子没有安全意识,不听话,手脚特别灵活,发脾气的时候几个人都控制不了。所以除了专业的训练机构,没有人敢接受。另外因为对自闭症的治疗起步相对晚,专业教师也很少,几乎是供不应求。

  目前大东区聋校是全市惟一为自闭症儿童开班的学校。主管自闭症教学的周颖主任告诉记者:“目前,沈阳市各个针对自闭症孩子的康复中心一般只接受8岁以下的孩子,到了学龄就要到智障孩子的学校去,但是康复就不会像以前那样有针对性。”周颖表示,在和聋校领导商量后,学校决定开设一个专门针对学龄自闭症孩子的班级,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接受专业的康复训练。

  2010年4月,学校开学了,第一批学生有6人,2011年初又接收了4名自闭症学龄儿童。“但是目前学校只有能力接收6名康复情况较好的孩子,再多的也无法承受。这个群体,真的需要太多人的关注。”周颖说。

  自闭症需终身治疗,2~5岁是最佳干预期

  “有些家长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很多自闭症可以慢慢自愈,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王洪表示,孤独症是一个终生的精神残疾,有一部分症状轻微的随着年龄增长,症状可能会改善。但是大部分孩子如果不进行早期干预的话便会出现生活能力的衰退,甚至到最后不能自理。最终大概有一半的孩子成人后需要有人照顾。所以自闭症预后不佳,需要长期医疗和教育干预。2~5岁是儿童自闭症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段。如果错过这个阶段,自闭症带来的障碍将成为终身遗憾。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7岁自闭症患儿走丢后不幸溺亡]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