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施带着绘画工具来看超超,希望可以逐渐打开他的心门
超超不笑了,超超不再画画了,超超将来该怎么办? 4年前,49岁的郑艳萍因肺癌离开了人世。此后,她的宝贝儿子,患有自闭症的超超就再也没有露出过笑容。
妈妈去世后,超超跟爸爸搬入了位于奉贤区海湾镇的燎原新村,但爸爸敬老院突然中风瘫痪,超超的生活陷入困境。燎原居委得知情况后,立即派出三名志愿者,24小时轮流对超超和其父亲进行看护。有了志愿者的帮助,如今的超超重拾画笔,他的心门正一点点地渐渐打开。
一家三口艰难生活
1988年,超超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父亲汪兆丰给他取名为汪勇超。在超超三岁的时候,妈妈郑艳萍发现,超超对外界的反映迟缓。她带孩子跑了多家医院,最终确诊超超的情况属于自闭症。
郑艳萍自己因小儿麻痹症走路不方便,儿子竟然患上自闭症。得知这个结果,她感觉天都塌下来了,一度产生极端想法。
很快,超超可爱的小脸让她放弃了这个想法。为了和超超交流,郑艳萍尝试给了超超一支笔、一张纸。很快,郑艳萍发现,只有在画图的时候,超超愿意和他人交流,而且他有一定的画画天分。
画画成了超超和妈妈之间交流的纽带,从简单的词汇到和超超说一些基本敬老院生活常识,郑艳萍都是趁着超超在画画时教会的。为了让儿子能学好画画,又能节约一定的费用,郑艳萍特地为超超找了个学校,两人每天步行数公里,到学校上课。
本以为靠着自己的努力,超超能快乐地生活下去。谁料,一场灾难降临在了这个本就有些沉重的家庭中。
妈妈病逝卖房搬家
2007年,感觉身体有些异样的郑艳萍,到医院检查。一张诊断书让这个家几乎陷入崩溃边缘:“肺癌晚期”。医生给出的意见是化疗和吃药相结合,当时汪兆丰的收入每月只有几百元,一家三口艰难地生活着,每月近两万元的治疗费用,让这个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为了给郑艳萍治病,郑艳萍的双胞胎弟弟卖了自己的房子,一家六口挤在一间只有14平方米大的屋子里居住。即使是这样,一家人也过得十分辛苦,整整有半年多的时间没有吃过一个荤菜。可能是母子连心,此时的超超像是知道妈妈得了重病,开始懂事起来,虽然仍旧无法正常地说出话来,却能安静地坐在妈妈床边,轻轻地哼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一家人的努力,仍无法挽回郑艳萍的生命,带着对儿子的不舍,她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了偿还之前治病欠下的钱,汪兆丰将这套14平方米的房子也卖了,在奉贤置换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屋。
爸爸患病入院治疗
2008年,汪兆丰带着超超住进位于奉贤区海湾镇的燎原新村。人生地不熟,加上突然间没有了妈妈的照顾,超超的自闭症状加重,他甚至不愿意打开画本,因为每次看到画本,就会想起已不在世间的妈妈。
2010年5月,汪兆丰在小区散步时突发脑中风,倒在地上,社区志愿者见状立即将其送到奉城医院救治。经过抢救,汪兆丰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仍需留院治疗。
不会说话,又不敢出门的超超等到夜深,也不见爸爸的踪影。正当他惶恐时,敲门声传来。原来,燎原社区得知超超一家的情况后,立即派了社区志愿者赶去,给超超送去晚饭,并照顾他的饮食起居。
“超超家比较特殊,我们派了三个志愿者,24小时轮流照顾。 ”燎原社区居委的朱主任说,由于汪家没有存款,社区、居委与医院商量,让爸爸汪兆丰先住院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医药费则由居委解决。
考虑白天让超超一个人留在家中很不安全,居委会与社区阳光之家联系,让超超白天在阳光之家度过。晚上则由志愿者将其送到养老院暂时居住,解决了他的温饱问题。
如何打开他的心门
虽然吃住解决了,但从超超的脸上看出,他过得并不快乐。朱主任告诉记者,有志愿者反映,总是看到超超一个人站在阳光之家的一间大教室里,人朝着墙壁,用手指慢慢地在上面勾画着。到底超超想表达什么?他为什么会这样?
志愿者来到医院,与汪兆丰进行了沟通。 “画画,他想画画! ”从汪兆丰含糊的口中传来这样一句话语。
很快,社区与居委经过与上海自闭症家长互助会的家长们联系,得知超超妈妈生前就曾经是互助会的一员,在超超妈妈生病期间,互助会的家长们更是慷慨解囊,为其筹措治病费用。
乐施是上海义工联的一名志愿者,她在四年前就定点到超超家,陪他画画,带他去美术老师那儿上课。时隔数年,乐施从居委会这里拿到了超超家的地址,立即千里迢迢赶赴奉贤与超超会面,希望再次通过画画打开超超的心门。
超超脸上重现笑容
上周末,记者陪同乐施来到超超的家。虽然有几年没有见面,但超超却一眼就认出了这个会画画的姐姐。而姐姐也给超超带来了几大包用来画画的纸和笔。
虽然重新拾起画笔让超超不由想起了妈妈,但有了乐施姐姐的陪伴,超超的脸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了笑容。
一旁的社区志愿者也很是兴奋,纷纷表示,终于找到能与超超交流的渠道,以后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增近双方的感情,更好地帮助超超一家。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