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恒静、蓝美惠(学前特幼巡回辅导教师)
一早走进幼儿园内,每一学习区都有幼儿在操作不同的教具,园内气氛安静、温暖且和谐。忽然一阵「咯咯」声音传来,正讶异这突兀的声音,只见园内大人小孩似乎习以为常,不为所动。我循声至来源处,看到一个孩子高兴的看着滴水沙漏,待滴水结束后倒过来再看一次,如此反复数次。此时老师靠过来告诉我,他正是我的个案——钧钧。
【个案背景】
钧钧五岁前在儿童发展中心上课,学习到基本生活自理及粗大动作能力,后来因父亲认为发展中心幼儿状况较为严重,除互动不良外,也学到不好的习惯,所以半年后离开,转到现在就读的私立幼儿园。
钧钧父母亲已离婚,星期一、三、五娃娃车送个案到父亲家,星期二、四则送到保母家,母亲下班再接回家,所以钧钧的发展状况、与同龄幼儿的差异程度等,父母亲都不清楚。个案初到幼儿园时,除吃喝拉睡没问题外,各项发展都落后于同侪,包括粗大、精细动作差、没有语言、不会互动、听不懂指令、坐不住,不愿到其它学习区,只喜欢在认知区,做相同字卡的配对操作。
辅导策略的运用
策略一:加强个案已会的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个案到校后,东西一丢就去看沙漏或玩字卡。老师对个案自理能力并无要求,所以建议个案早期在儿童发展中心学习过的相关生活自理能力,仍须在幼儿园里持续进行,包括到校东西的归位、用餐完毕的收拾、回家书包外套的整理等,这些能力是可自行完成的,不须老师一一代劳,也藉以养成个案的责任感。
策略二:给予不同类型的操作
请学校有计划的安排个案每周轮流到不同的学习区做操作,包括感官操作区、日常操作区等,最主要的是要让个案动手做,才能达到练习手眼协调的机会。刚开始需有一专门老师带着个案做操作,教个案操作及收拾,待其习惯养成后,可放手让个案自行操作。
采用结构式教学法,将各学习区及个案的日常流程拍照,做成一周课表,让个案知道星期一到哪一个学习区操作?内容有什么?接下来上什么课?在哪里上?要做什么事?怎么做?并从个案喜欢认字的能力上教导课表的认识及实行。
策略三:加强个案语汇的增加
依个案所做的举动、看到的事物说给个案听,如钧钧戴帽子、跌倒了等;在活动中及个案有需求时,要求个案仿说双词,如吹+泡泡、吃+饼干等,请带个案的老师随时帮个案做说明,并要个案仿说,以增加词汇量。相同的目标也请父母在家中加强训练个案的语言能力;但是父母工作繁忙,实际做到的少之又少。
策略四:加强感觉统合治疗
个案的肌肉力气及耐力均较低,平衡差、动作笨拙、肢体分工不够成熟,所以注意力不易集中。学校方面以触觉刷做全身性的触觉刺激,以及精细动作的练习,包括捡豆豆、串珠、开关瓶罐等,并让个案每天吃一些须咀嚼的食物。
至于其它需秋千或滑板等设备的感觉统合课程,则请家长带个案到医院进行,但家长没有时间做相关配合。
策略五:增加互动的机会
将同一小组的成员及学校老师、娃娃车司机、厨房阿姨等都拍照,做成一本图卡加上名字,让个案依图卡上的名字及照片来认识园内的人,并于早上到校和每个人道早安。小组活动时间,请小组的人给个案一个拥抱,并说「钧钧,我是○○○,你好」,并于小组时间内每天有一学生作值日生陪个案玩、和个案聊天、带个案做活动等,如此个案便能更快认识园内的同学,并以正确方式作互动。
策略六:适时给予鼓励
个案表现出好的行为时,老师即给予鼓励。如个案能够说出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词汇、主动说出需求、不会操作的教具会询问老师等,即先给予拥抱或称赞,再做相关的问题解决。
策略七:建议个案重新评估
因个案的诸多行为表现较像自闭症儿童,于是请家长带个案到医院再做一次评估。后来在来年二月评估结果出来,为「自闭症中度」,但家长不愿意承认。
辅导钧钧的这一年,加上巡回专业团队治疗师的协助,以及园内老师的配合执行下,钧钧已比一年前进步许多,包括精细动作能力的提升、指令的理解度增加、生活常规的遵守没问题、会与同学聊上一两句话、上课时能坐着听课五到十分钟并回答相关问题、有需求会以口语简单表达等,在在都说明了一年来大家的努力及钧钧的成长。
【辅导心得】
在接触不久即发现个案是自闭症儿童,但家长不愿意配合及承认,导致辅导个案在家庭方面遭遇到很大的瓶颈无法推行,例如个案在家与父母的互动很少,对于语言治疗的建议较难执行;父母亲为生活奔波忙碌,无暇带个案到医院做职能治疗以及到公园玩。另一方面也因学校没有粗大动作方面的教具,所以个案的感觉统合部分做得不够完整,相对的也影响其它能力的发展,除此之外,整体来说,个案的进步成长都是学校、老师努力的结果。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