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工作的林先生最近很心烦,儿子今年已经1岁多了,可是,却明显感觉到异于其他同龄小朋友。“常常目光无神,一个人喜欢玩手指头,也不爱哭闹,旁人来逗也常常没小孩该有反应。”林先生留意这个问题已经好久了,最近他将孩子带到医院去问诊,却被医生告知,儿子有儿童孤独症的倾向。
“婴幼儿也会有心理问题。”东莞康华医院心理科教授何淑蓉表示,家长发现苗头要及时介入干预,以免日后病情更为严重。
记者了解到,为了进一步规范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使儿童孤独症患者得到及时诊断和有效的康复治疗,近日,卫生部也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
现状
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
儿童孤独症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起病于3岁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障碍和局限性、刻板性、重复性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发育障碍,是广泛性发育障碍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儿童孤独症作为一种儿童精神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社会功能,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残疾标准中将儿童孤独症纳入精神残疾范畴,该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0-6岁精神残疾(含多重)儿童占0-6岁儿童总数的1.10%。,约为11.1万人,其中孤独症导致的精神残疾儿童占到36.9%,约为4.1万人。儿童孤独症以男孩多见,其患病率与种族、地域、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为及时发现、规范诊断儿童孤独症,为其治疗和康复赢得时间,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了《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并在全国征求了部分医学专家的意见,以使医务人员掌握科学、规范的诊断方法和康复治疗原则,并能指导相关康复机构、学校和家庭对患儿进行正确干预,促进患儿康复。
原因
家庭和谐与否也可影响儿童
何淑蓉教授介绍,儿童孤独症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具有生物学基础的心理发育性障碍,是带有遗传易感性的个体在特定环境因素作用下发生的疾病。
遗传因素是儿童孤独症的重要病因。
第二,器质性因素如脑损伤、母孕期风疹感染,生下后患过脑膜炎、脑炎等。
此外,还有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长期处在单调环境中的儿童,会用重复动作来进行自我刺激,对外界环境就不发生兴趣。
“很多本症患儿的父母大多受过高等教育,比较聪明,但做事刻板,并有强迫倾向,对孩子冷淡和固执,家庭缺乏温暖。”专家表示,另外,家庭不和谐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记者了解到,儿童孤独症起病于3岁前,其中约2/3的患儿出生后逐渐起病,约1/3的患儿经历了1~2年正常发育后退行性起病。
专家分析
儿童孤独症有3大核心症状
“儿童孤独症症状复杂,但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核心症状。”何淑蓉介绍,典型的孤独症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核心症状,包括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以及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而根据卫生部制定《儿童孤独症诊疗康复指南》显示,除以上核心症状外,儿童孤独症患儿还常存在自笑、情绪不稳定、冲动攻击、自伤等行为。认知发展多不平衡,音乐、机械记忆(尤其文字记忆)、计算能力相对较好甚至超常。多数患儿在8岁前存在睡眠障碍,约75%的患儿伴有精神发育迟滞,64%的患儿存在注意障碍,36%~48%的患儿存在过度活动,6.5%~8.1%的患儿伴有抽动秽语综合征,4%~42%的患儿伴有癫痫,2.9%的患儿伴有脑瘫,4.6% 的患儿存在感觉系统的损害,17.3%的患儿存在巨头症。
解决
父母可以身示范与人交流
“儿童孤独症可能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所表现,家长不能大意。”何淑蓉说,家长一旦发现有这种倾向,必须及早地进行治疗。
因儿童孤独症患儿存在多方面的发育障碍及情绪行为异常,应当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教育干预、行为矫正、药物治疗等相结合的综合干预措施。
不过,专家表示,儿童孤独症患儿的家庭参与非常重要。“父母首先要接受事实,首先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和谐的生活环境。”何淑蓉说,在早期轻症时期,家长就要引导孩子主动地与外界交流,甚至要以身示范。当孩子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时,不要批评,多给孩子鼓励。
诊断标准
1. 3岁以前就出现发育异常或损害,至少表现在下列领域之一:
(1)人际沟通时所需的感受性或表达性语言;
(2)选择性社会依恋或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3)功能性或象征性游戏。
2.具有以下(1)、(2)、(3)项下至少六种症状,且其中(1)项下至少两种,(2)、(3)两项下各至少一种:
(1)在下列至少两个方面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实质性异常:
1)不能恰当地应用眼对眼注视、面部表情、姿势和手势来调节社会交往;
2)(尽管有充分的机会)不能发展与其智龄相适应的同伴关系,用来共同分享兴趣、活动与情感;
3)缺乏社会性情感的相互交流,表现为对他人情绪的反应偏颇或有缺损;或不能依据社交场合调整自身行为;或社交、情感与交往行为的整合能力弱;
4)不能自发地寻求与他人分享欢乐、兴趣或成就(如不向旁人显示、表达或指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
(2)交流能力有实质性异常,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1)口语发育延迟,不伴有以手势或模仿等替代形式补偿沟通的企图;
2)在对方对交谈具有应答性反应的情况下,相对地不能主动与人交谈或使交谈持续下去(在任何语言技能水平上都可以发生);
3)刻板和重复地使用语言,或别出心裁地使用某些词句;
4)缺乏各种自发的假扮性游戏,或(幼年时)不能进行社会模仿性游戏。
(3)局限、重复、刻板的兴趣、活动和行为模式,表现在下列至少一个方面:
1)专注于一种或多种刻板、局限的兴趣之中,感兴趣的内容异常或患儿对它异常地关注;或者尽管内容或患儿关注的形式无异常,但其关注的强度和局限性仍然异常;
2)强迫性地明显固着于特殊而无用的常规或仪式;
3)刻板与重复的怪异动作,如拍打、揉搓手或手指,或涉及全身的复杂运动;
4)迷恋物体的一部分或玩具的没有功能的性质(如气味、质感或所发出的噪音或振动)。
3.临床表现不能归因于以下情况:
其他类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特定性感受性语言发育障碍
及继发的社会情感问题;反应性依恋障碍或脱抑制性依恋障碍;伴发情绪/行为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和Rett综合征。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