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香文
感人事件:来自吉林的万香文和她的儿子就是珠海一所自闭症康复中心的老师,每天陪着“星星的孩子”学习成长。来珠海不到半年,万香文步行上门给几十个自闭症孩子上过辅导课,一个月走破两双鞋。家长们说,他们不仅是老师,更是“星星的守望者”。
家有自闭儿摸索出特殊教学方法
康复中心的墙壁上画着金光灿灿的太阳和花儿的笑脸,7名孩子却各自在活动场上玩,万香文和几个老师守在孩子身边,一边盯着一边教他们认玩具。孩子们的眼神怯怯的,很少正眼看老师。
万香文大声点名,孩子个个应答,当着记者的面,她豪爽地笑了。痛并快乐着。一想起这些年来的日子,万香文泪流满面。她自称是一名“外来工”,来珠海纯属偶然,可是现在“想离开也没有办法”。
她自己唯一的儿子就患有自闭症和失聪,丈夫抛弃母子俩离开了。来珠海之前,万香文在老家吉林帮自闭症孩子做康复训练。她陪伴儿子走出了自闭的阴影,还让儿子顺利地从大学毕业,她被评为吉林省2008年度十大优秀母亲之一。
她自己琢磨出了一套经验。“自闭症的孩子不愿意和陌生人接触,喜欢在角落里呆着,但是他也会发脾气,他希望被关注却又不愿意表达。”万香文说,儿子三岁多还不会说话,只会一个人玩,从来不正眼看她。而这,正是这群“星星的孩子”的通病。孩子又聋又哑,如果让他开口说话,必须正视大人,学会对口型。每天晚上,万香文紧拽着儿子的双手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一年多来从未间断。有一天,儿子看到她眼里的泪,突然拿手给她抹眼泪。万香文当时喜极而泣“儿子知道擦眼泪了,知道微笑了,说明他们是可以被感动,也可以走出自闭的。”
吉林爱心妈妈珠海人有幸把她留下
儿子起初从不理睬她,到看着她的嘴型学说话,甚至后来还考上了大学。万香文被评为吉林省的爱心妈妈,同时,事迹也感动了远在南海一隅的爱心人士。今年4月,一名澳门籍慈善人士力邀万香文来珠海帮助自闭症孩子康复,消息传出后,珠海30多名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找上门来。本来只想来珠海看看情况的万香文,一时走不了了。
她开始吃百家饭,喝百家水。因为不熟悉环境,一天下来只能去探望七个孩子。去一个孩子家,教一个小时,背着布娃娃,拿着地图,她四处转公交车,一个月走破了两双鞋。这段经历,让万香文百感交集。家长们的泪眼和自闭症孩子躲在角落弱小的身影,万香文见了自己也跟着哭。她觉得自己太辛苦了,跟家长们告辞想回吉林,却遭到了“一致反对”。家长哭着留她,说愿意付出一切,她终究留了下来,就这样“走”着上了两个月的课。
7月份,在澳门好心人的资助下,万香文在小区租房开办了一家自闭症康复中心。5名老师,7名孩子,朝夕相处。
走进万香文的世界
儿子
学妈妈的方法教孩子说话
24岁的老师魏卓,经历有些传奇。他是万香文的儿子,幼时患有自闭症;而今,他自己也是康复中心的老师。
虽然右耳残疾,双耳听力不好,但通过看记者的口型,魏卓很灵敏地能猜中意思。他自言已经淡忘了儿时的记忆,但脑子里时时会闪过妈妈教唱儿歌的情景。对于这群“星星的孩子”,他说自己能“感同身受”。从学说话写字,到考上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美术系,他深知这其中的艰辛。而训练这些孩子,他有自己的感触,“就像妈妈当初训练我一样,握住他们的手,一字一句地纠正他们的发音,陪他们认卡片和打球。”
同事
孩子的指令只有老师能懂
魏卓负责教7岁的明明和13岁的义义。明明是低保户的孩子,家里经济条件本身不好,父母文化程度不高,送到康复中心时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期。简单的卡片,反复教多遍还是会认错。魏卓把明明父母的单人照做成卡片样式,训练他对着卡片喊爸爸妈妈。他说孩子如果认错了,老师要不断地发出指令进行干扰,每隔半小时重复地教,每天教,直到转化为记忆。
义义到现在还不会主动去小便,经常尿裤子。每隔一小时,魏卓就提醒义义去厕所,教他解裤子。孩子们特殊的指令只有老师能懂,魏卓说,“孩子们如小鸟般有依赖性,信任老师后,知道有事情要先征得老师的同意。如果明明把左手掌放在右手上来回蹭,说明他想小便。而别人喊义义做什么事情,他会习惯地看我一眼,我点头了他才敢去。”
家长
在这里孩子才学会喊“妈妈”
11岁的军军是一名患有自闭症的盲童,妈妈张女士把他送过来的时候,他自顾自地说没人能懂的话。万香文说,自闭症盲童学习难度更大。从1、2、3开始到汉语拼音,给军军进行的是一对一的训练。万香文坐在军军旁边,摸着他的头,哄着他说话。她说,孩子们其实不比平常人笨,就是反应稍微慢了一些,但是只要让他们感受到你的爱和重视,心门就慢慢敞开了。
自闭症孩子的语言,很多就是简单的“鹦鹉学舌”。万香文举例子说,她开始训练军军说话的时候,问军军“你叫什么”,军军跟着说“你叫什么”。为了强化孩子的认知,她和另外一名老师彭琪演起了“双簧戏”。她问军军什么,彭琪马上大声回答,并示意军军照着说,一个多月下来,军军知道说自己的名字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不能呵斥和指责,他们会越来越反叛和排斥。千万不能发火,即使发火了孩子们也不懂。”上课期间,万香文不停地提醒孩子们集中注意力。谁的手放在桌下开小差了,她走过去督促孩子们把手放在桌上;谁的眼神不抬头看她,她又得停下来强调。现在7名孩子都能点名答到,盲童军军会背《悯农》了。
军军妈妈张女士说,军军11岁了,从来没有听他叫过一声妈。上周的一天晚上,张女士刚进家门,军军喊了一声“妈妈”,张女士喜极而泣地打电话跟万香文报喜。现在她每天都来康复中心接送儿子,就是为了多听儿子喊几声“妈妈”。
同事
被万香文感动而“重出江湖”
23岁的彭琪毕业于长沙民政职业学院,是康复中心最年轻的老师。
彭琪之前在另一家自闭症机构做了一年的老师,因为实在顶不住压力,他辞职了。后来他被万香文的事迹感动,又“重出江湖”。见过很多家长为了治愈孩子耗尽家产,彭琪说只有一个念头,希望这些孩子能够和普通孩子一样,去读普通的学校。他自己曾经带过了一个小孩东东,实际年龄有9岁,但是智商却只相当于8个月大的婴儿。东东不会走路,不会吃饭,甚至连微笑也不会。彭琪说他要扶着东东,一步步地教他迈脚学走路,包括上厕所也要陪护,一刻也离不了身。
上个训课的时候,他训练东东用手抓住勺子,舀玻璃球。从左边的杯子舀到右边的杯子,手不稳,玻璃球就掉了下来。东东抓不稳勺子,只会大声地哭泣。彭琪说,和这些孩子日久生情后,他们能懂得大人的期待,自己也希望能做好,但是一遇到困难就会有挫败感,会摔东西来发泄自己的情绪。作为老师,最好的办法是不断鼓励和强化。
最让彭琪感动的是,有一次康复中心贴纸,他解开纸画后面的双面胶递给东东,东东居然将小贴画端正地贴到了墙上。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东东完成后,居然扭头冲彭琪笑了。23岁的大男孩,眼泪霎时涌了出来。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