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浏览文章

“瓷砖”一样的孩子 咋画出“人生新图画”?

2010/4/26 9:06:44 来源:三明日报 作者:未知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一名“在任”老师,一个“陪读团”,一群吵闹的智障儿

  ●本报记者 杨燕蓉 实习生 陈善鸿

  4月1日下午4点,梅列区青山小学培智班的孩子们放学了,林女士牵着儿子走出教室。在门边,她笑着问儿子汤汤:“儿子,你叫我什么呀?”问了三遍,汤汤还是傻笑着直愣愣地看着前方。林女士把儿子的头掰向自己,用手拍拍自己的额头,再问了一遍。“妈……妈……”听到汤汤断断续续的回答,林女士一把抱紧儿子,泪水在她的眼眶里不住打转……

  林女士告诉记者,儿子今年9岁,是先天性自闭症,光是教儿子学习叫“爸爸,妈妈”,就花了她三年的时间。

  林女士比喻说,正常的孩子是一张白纸,随便教都能留下痕迹,智障儿却是瓷砖,要天长地久才能刻下一横。她希望,社会各界能共同努力,帮助智障儿走向美好的明天――这也是梅列区16位6至12周岁智障儿家长的共同愿望。

家长:老师少,只好来陪读

  4月2日,记者再次来到培智班。班上除了智障学生,还有些成年人,原来他(她)们是陪读的家长。

  青山小学培智班2008年9月成立,是梅列区唯一一个特教班,接收梅列区6至12周岁的中重度智障儿童。目前,班里有11名学生,其中,女生3名,男生8名,这些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有的还伴随着多动、自虐、自闭、脑瘫等缺陷。这些孩子生活几乎无法自理,身边离不开人,要上学,家长就成了“专业陪读师”。

  早上7:40送孩子来上学,陪着她读书到10:30,然后接回家。下午2:00到校,4:00再回家。这就是家住城关的陈女士一天的生活。她女儿今年10岁,智商只达到3岁,属中度智力障碍。“没跟着不行,孩子大小便几乎无法自理;上课时,如果没让她看老师,她就自己玩,根本就不懂得还有老师在上课。”陈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因病致残,培智班创建之前,孩子几乎是“四处流浪”,早期是送到广东、厦门等地的康复中心做矫正,后来,因为开销大,家里支付不起,只好呆在家里。“孩子从小到大,身边离不开大人。”陈女士说,就这样家里丧失了一个劳动力,只有靠丈夫打零工养家糊口,生活过得很苦。“学校专职老师很少,如果老师多点,我们家长就可以轮流照顾孩子,轮流休息,就不用天天陪读了。”陈女士告诉记者。

  今年72岁的陈大爷,也是“陪读团”里的成员。他的外孙扬扬患有自闭症,是老陈一手带大。老陈告诉记者,孩子在三钢第三幼儿园读到8岁,由于智商还达不到2岁,无法上小学,扬扬就在家里呆了两年多,直到培智班成立。“

  培智班办起来,让孩子们有地方去,家长很感激。但老师和器材都缺乏,家长要来陪读也就算了;如果矫正器材没有跟上,孩子在这里只能学到一些基本的知识,毕业后,生活同样无法自理,到时候怎么办?”陈大爷显得有点激动。学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目前,学校有一名正式的特教专业老师,但处于分娩期,没法上班。3月份,学校从宁化借调来一位专职老师,从事特教工作。”青山小学李校长告诉记者,区里已给了学校三个特教老师编制。

  提到器材,李校长表示,培智班开办后,梅列区教育局投入5万多元添置办班设备,但是每年每个学生平均公用经费仅有350元,办班经费很紧张。一台特教矫正仪器,少则几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学校根本没钱购置。

  张老师就是刚从宁化借调来的专职老师。作为眼下培智班唯一的“在任”特教老师,他对眼前的境况颇感无奈。“忙不过来,如果家长没有陪读,一双眼睛要看住11个孩子。”张老师说,多动的、吵闹的孩子,一起闹起来根本就无法上课。

  张老师在宁化从事特教工作10多年,带过100多名学生,其中80%都能自食其力。他说,这其中矫正仪器发挥了很大作用。

  他举例说:“以前有个姓吴的学生,13岁才到特教学校,当时他到处乱跑,大小便乱拉。老师不断教导,并采用相关仪器进行矫正。去年这孩子毕业时,不仅生活能自理,还能到自家开办的养殖场帮忙了。”

  梅列教育局:起步两年,尚待完善

  根据相关规定,30万以上人口的县(市、区)应办一个特殊教育学校,而低于30万的则应办一个特教班。2008年9月,为了让区里的智障儿童有学可上,梅列区教育局在青山小学开设了培智班。“培智班的成立,大家都很重视,教育局主要领导经常下去了解情况,而学校也很重视,就连支部书记也亲自去授课。”梅列区教育局分管领导告诉记者,她说,目前,培智班还处于起步阶段,师资、人员、设备各方面都存在不足,但局里也一直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该领导说,下一步,教育局将和区残联联系,通过普通教师转岗培训,来补充学校的特教老师。下一步,会通过和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沟通等方式,努力加大对器材的投入。她希望家长们给学校和相关部门一些时间,毕竟培智班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一个完善的过程。

  记者了解到,培智班需要的矫正器材主要是用来帮助智障儿说话的启音博士、用来帮助身体训练的肌能器材以及一些启智玩具。

  采访手记:培智班需要大家帮忙

  智障的孩子能进培智班了,可是师资力量不足、矫正器材缺失,让家长们对孩子的未来忧心忡忡。家长们希望通过记者的呼吁,引起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多给这些身体残疾的孩子们一些关爱。我们希望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能给智障儿童伸出援手,为他们能成长成人,融入社会搭起一座爱心之桥。(文中智障儿名字皆为化名)

□相关链接学前康复,呵护自闭儿

  今年3月1日,永安市心语儿童教育培训学校三明分校开课,分校现有6名老师,招收15名残疾学生。

  2003年9月1日,吴爱珍在永安创办专门为心语儿童行为早期干预中心,探索自闭儿早教康复之路。2009年5月14日,中心被正式批准为“永安市心语儿童教育培训学校”。这填补了三明地区没有一所学龄前残疾儿童教育机构的空白。这所学校目前有8位老师,24名学生。今年又成立了三明分校。几年来,该校先后接收省内三明、龙岩、南平、莆田等地区以及广东、湖北湖南的孩子200多名,有20多名学生康复,顺利就读普通小学。 (●余尔望)

  0―3岁:自闭儿最佳康复期

  自闭症的原因众说纷纭,目前依旧无解。从事特殊教育的老师说,有人说跟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也有观点说是饮食污染造成,这些都很难考证。但是从学校收纳的自闭症儿童看,家长或保姆的教育方式问题很大,比如孩子在婴儿期,大人长时间抱着孩子看电视;父母亲忙于工作,长时间不跟孩子相处。

  自闭症儿童的治疗,目前主要是一些康复训练。专家说,一般0-3岁是最佳康复期,4-6岁为较佳康复期,7-14岁康复效果就很一般。

  浙江工业大学应用心理研究所主任徐云说,自闭症治疗的教具在国内一直是个空白。他们设计的一款新型智能沟通认识训练仪,主要是训练孩子的表达能力,今年将在世博会亮相。仪器像个笔记本电脑,收集了各种视频图像,比如乌龟、小鸟、鲜花,孩子触摸这些图案,仪器就会不断发出对应图像的名称,学生也可以集合多种图像,不停训练,慢慢地从简单说几个词语,发展成说完整的句子。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瓷砖”一样的孩子 咋画出“人生新图画”?]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