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孩子不太理人,老师和家长教导他们时,重点应该不是放在“要他们去理人”这件事,而是在他们不愿意沟通时,要他们学习“万一有一天他们需要理人的时候,要具备理人的能力”。
午后,在刘氏儿童发展中心,几个小孩分别坐在方形桌前,有的正在剪纸,有的正拿着笔在纸上画图,老师则在一旁指导他们。九岁的小贞眼前就放着一本写字本,她的指导老师正在帮她复习数量单位的概念,以及认字。
“小贞……小贞……眼睛……眼睛……”老师将音量稍微放大,这个方式主要是让小贞能够把眼光转
在刘氏儿童发展中心,象小贞这样的自闭症孩子有不少,指导小贞的老师对于这个孩子不太理人、眼睛不会看人的特质非常清楚。第一次帮小贞上课的时候,老师就特别将她留下,抓住小贞,不断告诉她“眼睛”,同时把手指指向自己,让小贞知道,当老师对她说“眼睛”的时候,就是要眼睛看这老师。不过有趣的是,因为当时她的理解力不够,所以刚开始小贞以为老师就是眼睛,后来等她的理解力增加后,她已经知道老师对她说“眼睛”的意思。
“小贞……小贞……一只什么?”指导小贞的老师不断对小贞反复地说着,小贞将她的眼睛看
“很好……写…”老师慢慢、清楚地把“写”字说完,小贞边动起手中的笔开始在纸上一笔一划写下“猪”这个字。写完之后,老师有继续让她练习写下一个字,不时还得把小贞的眼光拉回老师身上。就这样,老师在旁反复为她提示,小贞在纸上缓缓地写下每个字。
拿笔写字、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小贞而言,是她每次上课时要完成的功课,不过两年前的她,要她完成这些功课根本很难,因为她到刘氏儿童发展中心时,是一个连说话、拿笔画线都有问题的孩子。
在家排行老大,当别的同龄孩子已经会对妈妈说话撒娇时,小贞根本连一个字都不太说。后来妈妈带小贞到医院诊断,医师判定她是自闭症孩子。虽然有人说“老大照书养”,但是遇到小贞这样的问题,小贞的妈妈根本也不知道该去翻哪本书教她。对于小贞的妈妈而言,小贞象是学校里的老师,不断出难题给她,让她去寻找答案,不过她连小贞的问题都掌握不住了,如何去寻找解答。
为了小贞,做妈妈的试过各种方法,她实在不知道如何教小贞这样的孩子,即使要教,她根本不看人一眼,不听人的话。那时曾以为她聋了,把她带去给医师检查,没想到检查的结果竟然说她的听力比一般小孩还好,这只能代表她是“有听没有到”。
自闭儿的难题
有些自闭症的孩子对待周遭的人事物,就象不具生命的东西一样,因此他们常常被认为是孤独、不专心、不顺从、不和人合作,他们仿佛封闭在自我的世界,拒绝与人沟通,不了解人际互动的游戏规则。
在生活中,小贞的妈妈和妹妹经常是小贞的挡箭牌。在社区公园玩荡秋千时,小贞不知道要排队,经常引起其他小朋友和家长的斥责,每次他们一责骂小贞时,妹妹就会挺身帮小贞说话。“你不要骂我姐姐啦!我姐姐是自闭症儿童,她不知道玩荡秋千要排队,你们可不可以就让她先玩?”
然而,遇到讲话很凶的大人,小贞的妹妹即使一心护卫姐姐,也没办法。妹妹带着小贞哭着回家的情景经常上演。为了怕类似的状况发生,小贞的爸爸还帮小贞在家里钉了一个秋千。但是这样仍旧无法改变小贞的状况,只要带小贞到外面,不管是书店或公园,“对不起”这三个字仍是小贞的妈妈与妹妹经常挂在嘴边的。
有一回小贞的妈妈因为眼睛痛去看眼科医师,嘱咐小贞和她的妹妹在外面看电视乖乖等待。但是进去才没一会儿,小贞就惹祸了。因为小贞在外面看电视看烦了,看到坐在旁
这个举动惹恼了
在其他人或别的孩子的妈妈眼中,小贞并不象其他肢体障碍的孩子,因为他们身体的障碍与其他人看起来就是不同,但是小贞就算领有身心障碍手册,外表看起来仍与其他的孩子无异,一样能跑,能跳,所以即使家人再怎么跟外人解释,常常会换来一句“为什么不好好管教她呢?”对小贞的妈妈而言,这句话有如千斤担,无奈、无助、不服气在内心交杂着,但是她只能连声对别人说:“对不起。”
事实上,小贞的妈妈何尝不想教小贞,她尽量要小贞不要动别人的东西,不过遇到对她有吸引力的东西,她根本没办法控制,她很难分别家里和外面的东西有什么不同,只觉得既然家里的东西可以随意让她拿,为什么外面的东西不可以?
小贞的妈妈固然不希望小贞因为她的自闭症而享有特权,但每当她和别人解释小贞的情况时,也希望对方能多一点谅解,如果他们给她一句:“没关系,”她也会很安慰。
上幼稚园的时候,小贞的不理人让她根本无法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而幼稚园里,一个老师必须面对很多学生,无法好好照顾她,再加上当时小贞还没办法自己到厕所拉下裤子如厕,妈妈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只能在上学前帮她包好尿布。然而,能力落后太多,最后她还是被幼稚园退货了。
不能上幼稚园,小贞的妈妈让她到儿童早期疗育发展中心,她才学会一些象上厕所的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如此,小贞的倚赖心还是很重,只要妈妈在的地方,她都会要妈妈抱她,或是帮她做事。过年前,小贞的妈妈带着她和妹妹到迪化街采买年货,一到人多的地方,小贞就粘着妈妈要妈妈抱她,妈妈娇小的身子根本无法长时间抱着她逛街,只能赶快搭车回家。
小贞准备上小学前的暑假,妈妈陪着小贞先读小学的准备班,那段期间,妈妈每天就坐在台北市双连国小的妈妈教室等待小贞。有一天下课时,她看到教室里有个孩子与他的妈妈正在讲话,而这个可以跟妈妈对答如流的孩子,从种种表现上都很难想象他也跟小贞一样,是一个自闭症孩子。
“在这个准备班中,那位妈妈的孩子就真的是一个为小学而准备的学生,但是小贞呢?她到底会什么?她连说话、写字都不会,这样就要入小学了。”小贞的妈妈心里茫茫然,虽然她和小贞的爸爸自从知道小贞是自闭症的孩子之后,并不介意她什么都不懂,她如果能学习事物,就学多少算多少。但是看到小贞要进小学了却还象个小婴孩一般,小贞的妈妈就更难想象未来她上小学后的日子,她不禁心头一揪,还是要尽力帮小贞找到合适的老师。
经由妈妈教室里其他妈妈介绍,小贞的妈妈带着小贞才到刘氏儿童发展中心。
自闭症的沟通问题
其实让妈妈最烦恼的地方就是,小贞即使有什么需要也不愿意开口说话。带她去速食店吃炸鸡的时候,她会把鸡腿拿给妈妈,妈妈问她:“你吃呀!你不吃吗?”她也不回答,原以为她不吃了,可是当妈妈把鸡腿拿起来准备吃的时候,她的表情就会表现出她要吃的样子,妈妈才知道她要妈妈帮她剥鸡腿肉给她吃。
为了语言的问题,妈妈带着她去看过台安医院儿童心智科,后来开始等候医院的语言治疗课,好不容易才等到。语言治疗的课程每次半个钟头,然而即使医院的语言治疗室装潢得象一般的托儿所,小贞一接触新的环境与陌生的语言治疗师,她根本不想进去,总是在外面跟妈妈拖拖拉拉十五分钟后,才进去上课,然后上了十分钟的课之后,就要下课了,因为后面的小朋友已经来上课了。
从家里到语言治疗室的路程来回各一个钟头,只为了上短短十分钟的课,最让人无奈的是,因为排队等医院语言治疗的孩子太多了,有名额限制,所以小贞根本学不到一个阶段,在三个月后就结束课程了,可想而知,她的语言能力一点进展都没有。
后来经人介绍,妈妈带小贞到永和上感觉统合的课程,在宽大的教室里面,放着几座大型的运动器材,还有单杠、秋千等器材,但是对小贞来说,大型的运动器材让她很害怕,至于秋千、单杠等运动,她早就会玩了。三个月后,小贞的妈妈看不出小贞的能力有什么进展,于是就让她停止上课。
以小贞的状况来讲,她的父母最希望她能够有语言、社交能力,然后能够写字,最后能进小学读书,并希望她能赶快成长到与一般小孩一样。
典型自闭症孩子的特征就是不太理人,记得我刚从国外读完硕士回国的时候,和几个师专的学生在一个顶楼加盖的房子里面指导三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就是自闭症的孩子。在空旷的顶楼中,只见这个孩子十个手指不停地动,她的视觉焦点全在手指上,完全不跟人讲话。即使把她的手拍掉,她又举起来看,如果拉住她的手,她就会到处乱看,东摇西晃。她觉得很好玩,但是这样根本无法帮助她作语言的学习。
我的学生问我:“怎么办?”因为她的注意力都在她的手上,后来我想到让她走没有扶手的楼梯。在附近找到一个宽宽的、没有扶把的楼梯,老师便拉着她的一只手倾斜而下,开始下楼梯的动作。这个动作,让她很害怕,深怕跌倒,所以她的注意力就从她的手指转移到脚上,不过当她的踩稳脚步之后,又习惯性地准备举起手看看手,此
这个孩子在我们那边虽然只待了短短的两个月,不过算是三个孩子里面进步最显著的,当时这个孩子的家长原本希望我们能先教她学会说话,但是我并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而是先用走楼梯的方式开启她的运动智慧,因为我认为说话能力的提升必须仰赖听觉能力和运动的能力。
自闭症的孩子偏好用眼睛去观察事物,但是没有利用声音作联想,所以他们对外界的接触是纯视觉的体会,例如:他们看到手表,不会马上说它是手表,只会看到它的外面是亮晶晶的一个圈圈,然后有个东西在里面动。如果没人告诉她关于手表的内涵与意义,他们的脑中就不会有与“手表”相关的语言,只会浮现它长得很奇怪,或许他们还会把它拿来拆拆装装的。他们的学习历程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眼睛去看,而不是用语言来解释周遭的事物,使得他们听觉能力的训练太少,造成听觉能力没有提升,而这样就不会积累他们的语汇和辞藻。因此老师在帮他们设计教学时,有关视觉的教学要放在运动能力和听语能力之后才进行。
自闭症孩子的语言能力很明显地跟不上其他孩子,他们最大的缺陷就是沟通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他们不太愿意与人沟通,除非她有需要;第二个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语文能力和别人沟通。
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说,老师、家长或是语言治疗师要做的,并不是要让他们赶快作语言沟通,而是先从他们的运动能力着手,运动能力发展到一个阶段后,才会带动他们的能力,往后才能帮助他们的发音能力。
大部分的老师、家长和语言治疗师忽略运动智慧这部分,就要孩子开口讲话,根本很难达成目的,这也是为什么小贞即使到医院语言治疗室,语言能力仍旧无法大幅提升的最大关键。运动能力管的是孩子对时间、速度与空间掌握的能力;另外,有很多孩子不爱说话,是因为没有运动的关系,语言治疗中的发音、构音与运动能力息息相关,身体的大肌肉和嘴巴附近的小肌肉就象两个相临的大小齿轮,互相牵动,而当大齿轮(身体的大肌肉)带动小齿轮(嘴巴附近的小肌肉)的时候,虽然要费的力气较多,却很省时,运动会促进小孩有说话的意愿。
运动建立社交能力
自闭症的孩子不太理人,除非他们有需要,否则他们不太愿意主动和别人作沟通。不过老师和家长教导他们时,重点应该不是放在“要他们去理人”这件事,而是在他们不愿意沟通时,要他们学习“万一有一天他们有需要去理人的时候,他们要具备理人的能力”,也就是让他们有了解情境,并能恰当表达的能力。
象小贞开始学习拍球的时候,只要拍一下,球就会跑掉,老师会要求她把球捡回来继续练习,刚开始很痛苦,但不久后她已经可以拍球一百下,而且球不会跑掉,她还可以边拍边数数。
和别人玩丢接球也是,当别人把球丢给她时,她要丢过去,这就是去配合另一个人。运动过程中,当老师要求小贞跳弹簧床时,要她上去,她就要上去;要她跳,她就要跳;要她停就要停。老师以命令的口气不断对她提出要求,将来要求她做什么的时候,她才有办法配合,不经历这个过程,她是不会理人的。
第一堂课对小贞来说,非常不舒服,因为从来没有人强迫她做功课、翻跟头,做她不喜欢的事,所以第二堂课,她看到老师的时候会表现出畏惧的模样。不过来刘氏儿童发展中心的孩子,一定是某方面的能力比较弱,其实这也是她平常不愿意去面对的部分。
借由运动能够让她知道配合,建立她的规矩,让她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别人要与她互动这件事。当她了解别人的存在,会明白与别人在一起需要的游戏规则,并知道如何与人配合,而不是听而不闻,到处乱闯,或是自己玩自己的。
发展她的配合能力后,再演变至让她用非语言的方式与人社交,社交不一定要从语言开始,不过先有配合能力,将来才有语言的社交。
等她知道如何去配合别人时,老师再教她听指令做动作的能力,老师必须不厌其烦反复地对她下达指令,说多了她就会听懂,听久了她自然就会,象小贞现在已经很会听指令,妈妈只要跟她说:“小贞不可以”、“小贞不要去碰”,她都可以听懂。因此,之前小贞荡秋千不排队、抢别人书的状况也逐渐改善,相对的,妈妈忙着道歉的尴尬场面也愈来愈少。
要孩子听指令,还必须配合他们的听觉记忆广度。孩子的听觉记忆能力是需要逐次积累,刚开始他们可以听懂一个字,接下来才到听两个字的程度,再到三个字,然后才是更长的句子。很多老师和父母不懂指令长度与孩子听的能力之间的关系,说了一串很长的指令,一味要孩子照他们的指令做,有些孩子能力不够,当然无法照他们的话去做,当他们学不来的时候,甚至还会产生排斥的状况。
以小贞的例子来说,第一次帮她作测验的时候,她的听觉记忆广度只能到三个字,表示她听的能力只达两岁。因此小贞的老师如果希望她作运动时,不能直接跟她说:“我们来做运动,好不好?”
因为对她来说,这个句子太长了,她听不懂。当老师希望她翻跟头时,就直接对她说:“翻!”并配合抑扬顿挫的语气,这样才能吸引听语能力弱的小贞,久而久之,她就知道说翻就是要翻。在运动的过
在运动的刺激下,孩子会处于兴奋的状态,老师也可以趁机激发小贞说的能力。如果她想要溜滑梯,过一段时间之后,再要求她说字数,例如:我要上去。慢慢地,再让她说“我要上去溜滑梯”或“我要上去溜下来”等,她说话的字汇数就不会停留在一、两个字,而会逐渐扩充。
我一直强调,孩子的学习能力是年年不一样的,要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必须先掌握他们能力所达到的程度,才能让他们“懂”。不过,这是一般人不太会去注意到的地方,很多老师和父母一开始的时候就要让孩子跟着他们说一长串的句子,这是错误的。
另一方面,老师刚开始指导小贞说话的时候,也必须考量字是否难发音的问题,如:zh、ch、sh等卷舌音,当她不知道如何去发这些音时,就会产生排斥,不愿意开口说话。
童谣的魅力
小贞上第一堂课的时候,老师除了让她利用运动建立时间、速度、空间的能力之外,还让她画线,因为画线条是所有运笔的基础,如果她连画直线、左斜线、右斜线都不会,任何让她拿笔写字。刚开始的时候,小贞根本不了解“拿笔画线”这个动作是什么,所以指导她的老师必须在纸上画两个点,再牵着她的手跟她一起画,画线动作进行的同时,老师一边念着:“点点连点点,接好,接好。”
有节奏、韵律的画线口诀,再配合画线的动作,第一堂课之后,小贞的妈妈很惊讶,因为小贞回家后会断断续续发出“点点连点点,接好,接好”的音。
根据老师的观察,小贞其实有语言能力,她会说“妈妈”、“不要”几个字,只是她的妈妈没有强迫她将话说出来。
一开始的时候,小贞连认图卡、物品的概念都没有,除了在刘氏儿童发展中心做练习外,小贞的妈妈也要在平时引导她不断做练习,而且既然知道小贞的听字能力达三个字,我也建议她的妈妈让她背四个字的儿歌、童谣,可以训练她的听觉记忆广度,当小贞听得多之后,自然就会说得多,现在小贞洗手时就会说:“哗啦啦,洗洗手,搓一搓,揉一揉。”
从我的观点来看,背儿歌、童谣比背唐诗三百首让小贞进步的效果更好。因为儿歌、童谣的内容会提到一些名词,虽然刚开始她不懂,不过背久了就会内化成为她的东西,而且儿歌、童谣的内容有很多与生活习惯相关的东西,可以放她学会日常生活的常识,老师和父母也可借此约束她。
以前老师曾经要小贞背“小朋友,手拉手,过马路,看清楚,红灯停,绿灯走,交通规则,一定要遵守”这首童谣,因为每一句的字数很少,小贞朗朗上口,会背这首童谣之后,没想到小贞的表现也让妈妈非常惊讶。
“以前小贞根本不知道‘过马路’是什么意思,每次带她坐计程车停在对街,要她下车过马路回家,她只会抓着计程车的门,怎么跟她说都没用。现在只要对她念这首童谣,她就会马上拉起我的手,知道要过马路了,”小贞的妈妈兴奋地说。
现在背儿歌、童谣是小贞和妈妈之间互动的方式,每当小贞的妈妈载她去上课时,车上播放的就是儿歌教唱带,她虽然不太会唱,但是会把歌哼出来给妈妈听,现在她也会读故事书里的大标题,告诉妈妈“过年要放鞭炮”。儿歌、童谣让它可以在脑中形成对外在事物的理解能力。
动眼睛,说说吧!
在老师指导小贞的教材里面,小贞有一本她非常喜欢的图画书,这本书的外观是一个动物人形,并且被分成头、身体和脚三个部分,当老师要小贞帮狗狗穿红色衣服、黄色鞋子的时候,小贞就把头的部分,翻到小狗那一页,然后身体的部分翻到红色衣服那一页,接下来再将脚的部分翻到黄色鞋子页。
自闭症孩子本来视觉的能力就不错,老师利用图画书里丰富的色彩吸引小贞的目光,让小贞一边翻书,一边知道穿衣服、穿鞋子等动作的意思。而善用她偏好用眼睛看东西的视觉能力,也可以驱动她把看到的东西说出来,例如:看到杯子的时候,要让她听到“杯子”,下次再看到杯子的时候,虽然她嘴巴说不出来,但是脑袋里会有一个杯子的声音。第二个阶段再教她说:“杯”“子”两个字,如果“子”对她而言,很难发音时,就让她说:“杯杯”也没关系。所有的语言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先听到、看到、懂了,以后才是听到、看到、说话,等到会仿说后,才进入“拿杯杯喝水”的句子,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
不过对自闭症的孩子来说,碰到字的意思太抽象,会造成她无法理解的状况,以“赏樱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这句话为例,她可能就不了解“赏樱花”、“快乐”的意思,尤其象“快乐”这么抽象的形容词,更别说要她去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话的意义。
老师不是不能教他们这些字,不过自闭症的孩子最难理解的就是形容词与抽象名词,因为他们对感受、心情、情绪、政府、经济、农产品等抽象的字眼比较难去感觉。有些孩子甚至搞不清楚“你”、“我”、“他”等代名词。
我认为,这是自闭症孩子与一般孩子在语言学习上最大的差别,不过即使有困难,还是可以将这些字眼用具体化的方式教他们,象提到“农产品”,老师可以举一些牛奶、米等比较具体的东西,先让她知道它们是“产品”,属于“农业”,至于“农业”和“产品”的概念需要老师花时间慢慢引导她,最后她还是可以了解当中的意义。
盖印章,学数学
针对自闭症的孩子,有人说他们有固着的特性,但是如果老师善用他们的固着特质,也能够将他们固着的特质导向正面,象老师会在纸上画上“+”号告诉小贞,这是加法,一定要怎么做,小贞就会按照老师说的模式去做,老师不用为她作太多“+”这个抽象符号的解释。
而这种方式也将小贞带入数学的世界。不过一开始的时候,虽然小贞会写数字,但是小伙子对她来说意义非常抽象,只能停留在认得每一个数字与它们的笔画该怎样写、怎样念,完全没有“量”的含义在里面。而当时她也没有画圆圈的概念,为了吸引她的注意,老师就让她盖印章。
在A4的纸上,老师帮她画好一个一个格子,在每一个格子上写上一个数字,下面空白的部分就让她盖印章,以“7”为例,老师一边带她念着“1、2、3、4、5、6、7”,边让她一个接着一个盖上印章,直到念到7为止,这个过程让她用盖印章的量和“7”做连结。小贞非常喜欢盖印章,不过刚开始,她经常会有“盖过头”的情况。
当她知道量的概念后,老师就开始让她练习30以内的画圆圈,等她会画圆圈之后,才让小贞进阶到算加法。现在老师只要在纸上写上“7+5=”,小贞就会画上七个圆圈和五个圆圈,然后写上12 这个答案。目前小贞开始学减法的运算,老师为了怕她混淆,还必须为她分解“-”这个符号,让她学会看到这个符号就删去圆圈的动作。
学习步骤,抽丝剥茧
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学,大部分的人都着重在要赶快把他们的语言教好,做行为治疗,然而有谁在不同年龄、不同能力的自闭症孩子解决学习能力的问题呢?事实上,我认为,自闭症孩子学习能力的问题,在一般孩子的身上也找得到,我不喜欢因为他们被医师冠上“症”这个名词后,他们的学习问题就要被老师、父母另眼相待。
对于他们,我一样认为他们的学习问题只是学习慢了,还是可以运用“耳聪目明运动”的方式先解决他们学习能力的问题,之后再来解决他们学科能力的问题。而且针对自闭症的孩子,老师和家长还要学会拆解每一件事物的能力,例如:要教孩子拍球,要知道他们到底哪一个步骤出问题了,帮他们退到前一个步骤寻求加强方式。
有很多
“小贞,要下课了,回家之前要说什么呢?”老师对着小贞说。
“
当她在教室外等待小贞下课时,回想一年半前,小贞的能力几乎是零,但是现在的她完全不一样,不断在进步,进步最多的就是纸笔作业与理解能力,她的数学与国语能力目前是全班最棒的,拿到的成绩不是A,就是B。这样的成绩或许还无法媲美普通班的孩子,但是小贞每一次的进步都带给妈妈更多的惊喜。而且比起一些会为了玩具和大人撒娇的孩子,小贞多了一分纯真,她没有心机,只要喜欢一个人,会靠过去抱抱,这样的拥抱并不是为了向人要东西。
目前小贞的妈妈还再想为她寻找一个方向,因为小贞看到妹妹在画画,她似乎也很喜欢,虽然现在她只能拿着笔随便涂鸦,但是妈妈想要帮她寻找老师,让老师启发她的才能,如果她画得不错的话,也许将来可以当个美术老师,为她的生涯开辟一条道路。
看待自闭症的孩子,一般人关心的只是这样能先让他们听话、专心、配合,让大人教他们的过程减少阻碍,但是这样很难让他们真正进步;有些人在指导自闭症孩子时,只注意他们的异常的言行举止,草率地认为他们不易教、学不来,而只安排一些生活自理、识字、书写的课程,让他们能学多少算多少,用这种方式面对他们的问题,更可能让他们失去真正学习的机会。
自闭症孩子虽然难以沟通,造成教学上的不便,但是如果能针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加以提升,自闭症的孩子可以和小贞一样,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能力,并且在运动的过程里,建立社交能力,清出一条自闭症心灵与外界沟通的“联外道路”。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