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阳台上没有桌椅,只能站着,但却是这些陪着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的家长们最喜欢休憩的地方。大家都把这里叫做“向往阁”。9月2日,常州天爱儿童康复中心校长杨建军指着与阳台栏杆之隔的地方说:“那就是勤业二小,虽然它近在咫尺,但对我们来说,那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要让这里的孩子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那儿上学。”37岁的杨建军,也是一位自闭症儿童的父亲。
1998年12月,杨建军的儿子涵涵出生,长到3岁还不会说话,经南京脑科医院的专家权威诊断,孩子患有自闭症。杨建军带着孩子到各地求医,始终没有起色。当时,国际医学界对自闭症病理没有确诊,也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国内相关康复机构更是屈指可数,全国有近100万名自闭症患儿不能得到康复训练。
2003年3月,在常州聋校执教10多年的杨建军毅然辞去教职,投入全部积蓄创建天爱儿童康复中心,并立下誓言:“‘天爱’永远做公益康复,永远不赢利”。
现在,这所70%教学设施由社会捐助的康复中心,平均每个月都要减免康复患儿学费9000多元。经济条件虽然紧张,杨建军仍然从美国引进了感觉统合治疗和潜能开发课程,开发艺术和肢体运动课程促进孩子大脑神经发育,并努力联系周边的小学和幼儿园,采用融合教学法,让自闭症患儿有机会和正常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5年时间里,江苏、辽宁、河南、山东、黑龙江、贵州、广西等省的45位教师自发慕名来到“天爱”,这些康复医学、心理治疗专业毕业的特教老师一半是80后,尽管收入还比不上普通的幼儿园老师,但是他们甘愿到常州来教这些特殊的孩子。
家在辽宁阜新市的闫键,从辽宁特殊师范学院毕业后,在网上查到“天爱”的信息,舍弃了公务员的优厚待遇,毛遂自荐进入“天爱”。
2007年8月,“天爱”有5名孩子基本康复,并通过考核直接进入了一墙之隔的勤业二小。今年9月1日,这里又有15名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
本报记者 唐传虎-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