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即将启动,各市直单位、各县(市、区)陆续启动扶贫济困捐款,各级慈善会已接收社会各界热心捐赠。市残联康复中心的30多位教职人员也期盼着位于百岁山的康复中心新址能早日落成,让孩子们能在更完善的环境中进行康复。
康复项目受场所限制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位于二楼的康复服务中心。走廊上、墙壁上都是五彩的手工艺品,小朋友和家长的亲子照片,充满童真。“我们一层楼的面积在800多平方米,算上三楼的部分康复室,累计面积也不过1000多平方米。”一位中心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康复中心二楼的脑瘫患儿康复室,摆放着梯背架、减重带等10余种康复器械。“因为空间有限,影响了墙壁上行走扶手的使用。”特教老师刘敏华说。此外,孩子们还没有室外活动场所。按照有关规定,地市级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面积应达到8000平方米,提供儿童听障、智障、孤独症、脑瘫发育迟缓等4种及以上的儿童康复训练内容。因场地限制,这座开办于1999年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目前仅能提供儿童听障和脑瘫发育迟缓康复训练,其余只能分流至梅县区及梅江区相关康复场所接受训练。
小朋友在走廊里就餐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提供免费康复训练和免费午餐,接收的都是来自我市各县(市、区)患儿。
在脑瘫患儿康复室引导式教育,课堂上6位小朋友在特教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算术学习,其中一位小朋友依靠扶助站立架进行站立导训练。经过3年半的训练,来自平远的赖雅琪(音)小朋友不仅可以独立行走,智力发育正常,今年下半年就可入校正常学习。
贝贝班是听障康复中最大的一间课室,患儿康复情况良好,既能正常发音,还学会辨认口型。恰逢中午时分,班里20多位小朋友结束了上午的课程,围坐在走廊里依次排开的小餐桌旁,安静的等待“开饭”。因为没有专门的食堂,走廊就成为午餐固定地点(如图,张柯摄)。因为午休室太小,他们只能两人睡一张儿童床。“好在小朋友还小。”工作人员黄阿姨说。
盼新址早日落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康复中心自开办以来,一直在扩大规模、增强师资力量:康复场所“三易”场地,发展至今日规模; 特教队伍不断充实专业特教人才、优化康复课程;中心每年固定投入资金购置新康复设备,能为患儿提供系列完善的康复训练。
伴随名气越来越大,寻求康复的患儿数量也在不断增加。5年前,黄阿姨刚到康复中心上班,听障康复患儿仅有30多人,现今已翻了一番,加上不定期的患儿就有100多人。为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听障豆豆班也开辟了手工、图书、建构和娃娃4个功能分区。“因为场地偏小,小朋友在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只能把课室内的椅子全部撤掉。”温老师说。
而新建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也已被提上日程。中心负责人介绍,位于梅城百岁山的康复中心新址于今年5月交付地块,正在办理规划设计报批手续,将尽快动工。新康复中心规划建筑面积为8500平方米,总投资2822万元,设置康复学(床)位300个(张),可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服务。目前,除上级建设资金支持外,缺额资金约1000万元。今年,该项目被列为我市扶贫济困认捐项目,面向公众筹集善款。采访中,不少工作人员和患儿家长都流露出对新康复中心的期待,“希望有更多人关注这个项目,让小朋友有更好的场地和设备进行早期介入康复训练。”
- 发表跟帖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