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语言训练 > 浏览文章

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之研究三(3)

2008/12/8 13:02:47 来源:台湾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一)仿说出现次数和语言能力结果之分析

  由表三得知,本研究仿说共出现133次,其中高组出现总次数为48次。低组出现次数为85次。高组出现仿说的情形,占其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次数的29.1%;而低组则占其61.3%。仿说是低组儿童最主要出现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此外进一步比较发现每一个年龄组的个案均出现仿说,且仿说出现次数无论是七岁组、八岁组、

  九岁组、十岁组、十一岁A组及十一岁B组,高组的仿说出现次数皆少于低组,藉由魏可逊曼-惠特尼U考验(Mann-Whitney U test)进行无母数统计分析,得到P=.043(a<.05);显示两者有显着差异。McEvoy等(1988)与Roberts(1989)研究结果显示学龄阶段自闭症儿童的仿说出现次数会随着语言能力或认知能力的成长而降低。本研究考验结果与其一致。

  自闭症儿童的仿说出现情形,并不如普通儿童随着年龄的成长或是 语言能力的增加而完全消失(Schuler & Prizant,1985; McEvoy et al.,1988; Roberts, 1989),故本研究中,无论哪一个年龄组或语言能力高低组,皆出现仿说。此外,自闭症儿童仿说的发展情形,并不是依简单的直线线型发展,而是呈曲线状态。对于刚出现始语的自闭症儿童来说,仿说出现次数越多代表其语言、认知能力的预后越佳,但由于本研究对象是国小学龄儿童且具主动说的能力,所以这个阶段仿说反而会出现随着语言能力的成长而逐渐减少的趋势,而研究结果亦证实了此一观点。

  (二)隐喻式语言出现次数和语言能力结果之分析

  由表三发现,隐喻式语言共出现145次,其中高组出现94次,占其整体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的57%,而低组则为51次,占其整体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的38%。隐喻式语言是高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主要的沟通类型,除了A6,每名个案均出现隐喻式语言。进一步比较发现高组七岁组、八岁组、九岁组、十一岁A组的隐喻式语言出现次数较低组多,而十岁组、及十一岁B组则是低组出现次数较高组多。藉由U考验进行无母数统计分析,得到P=.109(a>05);显示高组自闭症儿童的隐喻式语言出现次数与低组并没有显着差异。

  隐喻式语言是自闭症儿童根据其内在规则所创造,为一富有特别意涵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正因如此,所以隐喻式语言大都是自闭症儿童主动表达,且出现的型态相当的多样性及弹性化。自闭症儿童随着年龄与认知能力的进步,语言能力对于隐喻式语言出现情形的影响程度也就随之上升(Volden & Lord, 1991)。本研究中,虽然语言能力高低两组的隐喻式语言出现情形没有达到显着差异,但从高组平均数为15.67,低组为8.67,还是可以看出高组个案的隐喻式语言出现次数和低组有所差异。

  (三)不停问问题出现次数和语言能力结果之分析

  由表三发现,高组的不停问问题出现23次,占其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13.9%,而低组仅出现了1次,占其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的0.7%,且仅有A2、A4、A6及B6出现不停问问题。藉由U考验进行无母数统计分析,得到P=.181(a>.05);显示高组自闭症儿童不停问问题的出现次数与低组相较之下并没有显着差异。

  相较于仿说及隐喻式语言,不停问问题出现的人次及次数皆较少,根据参与预试的老师们表示,藉由不停问问题进行沟通的自闭症儿童大都为高功能;本研究也发现有这个趋势,除B6之外,A2、A4及A6的语言理解能力都相当好,且平时和老师或同学沟通,也大都使用正常口语表达。所以,是否具有一定语言能力的自闭症儿童才会出现不停问问题的情形,需要有更进一步的研究才能说明。

  (四)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频率和语言能力结果之分析

  研究中,除了收集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外,还包括了一般口语表达的语料,为了进一步了解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频率和语言能力关系,故将直接观察所收集的语料整理成表四。由表四得知,本研究口语表达总次数则为1718次,高组为1056次,低组为662次;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次数为302次,高组为165次,低组则为137次,高组儿童非惯例性口语的出现次数约为低组的1.2倍;一般口语出现次数为1416次,高组为891次,低组为525次;其中高组儿童一般口语的出现次数约为低组的1.7倍,藉由U考验进行无母数分析,结果得到P=.055(a>.05);显示高组的一般口语次数与低组并没有显着差异。

  此外,高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出现频率为15.6%,低组则为20.7%,可以得知(1)高组自闭症儿童一般口语及非惯例性口语行为的出现次数均较低组多,其中高组的一般口语及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比值大约为6.4;而低组则为4.8,除了显示高低组儿童皆以一般口语为主要表达方式外,亦显示高组较低组儿童常使用一般口语;(2)高组儿童虽然一般口语出现次数多于低组儿童,但透过无母数考验发现两者并未达显着差异。

  另一方面,出现不停问问题的个案除了A2、A4、A6外,另外还有低组的B6,但根据晤谈及观察数据显示B6主要的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是仿说,并不如前述三名个案以不停问问题为主。为了了解不停问问题对于自闭症儿童口语发展的重要性,兹参照曹纯琼(民89)112至117页平均句长(Mean Length of Utterance,简称MLU)的计算方式,对于A6及B6的语料做进一步的分析比较。

  由表五发现,A6的平均句长为4.55,显着高于B6的2.11,且不论在什么观察情境下,A6的平均句长均较B6多。由此可见,虽然同样具有口语表达能力,但非惯例性口语行为若以不停问问题为主,则其口语表达能力将较以仿说为主的自闭症儿童优异。虽然不停问问题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口语发展有分水岭意义的趋势,但由于个案数不足,仍需要更多的个案及更长期的研究验证。(全文完)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自闭症儿童非惯例性口语行为沟通功能之研究三]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