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情况
1、基本资料
学生姓名:孙某某 出生年月:92年6月 性别:男
班级:二(1) 主训教师:杨红松 领域:语言
训练日期:2000年9月——2001年1月
2、在家表现
个案家中共有4人,包括父亲、母亲、弟弟。个案一岁会走路,到三岁时还不说话,由于父母听别人说男孩开口较晚,因此也没太在意。父母经常带他到外面去玩,他总是紧跟着父母,有人和他打招呼,他就紧张的躲在父母背后,他也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在家中玩玩具时,他会拿着一样玩具,很有耐心的玩上几个小时。他想吃东西时,他就推推大人,指出那样东西,或指指放那样东西的柜子。父母一直以为他心里很明白,只是不爱说话,比较内向、胆小而已。直到幼儿园中班,他仍不爱说话,父母才觉得有些不对劲,在老师建议下到医院进行诊断。
在他7岁时,他有了弟弟,只要他和弟弟独处时,他就去惹弟弟,有时用毛巾捂弟弟嘴巴,有时会把弟弟从床上踢下去,父母由于害怕他把弟弟弄伤,因此一直要看着他,或是把他送到祖父母家去。弟弟会走路后,他和弟弟唯一的游戏是相互追逐,但从不开口叫弟弟。平时他把自己和弟弟的东西分得很清,从不让弟弟拿他的东西,特别是吃的东西。
3、在校表现
个案在校从不主动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提问基本不口答,但若要在黑板上或作业本上写出答案,有时是能够完成的,如老师问“5加2等于几?”他不能口答出,但在黑板上板书,能写出得数,并且字也写得较端正;在吃饭时,他会主动拿着饭碗来盛饭,老师问要吃什么时,他要么不回答,要么便重复一遍;在活动时,不愿和同学们一起活动,他总是拿自己喜欢玩的橡皮泥,把橡皮泥搓成一粒一粒的小团子。在劳技课中,对老师提出的要求和任务都完成得较好。
4、测评结果
韦氏量表 IQ〈40, 有自闭症倾向。
5、综合分析
个案对于别人的提问总是像鹦鹉学舌一般,对于自己想要的东西有时候会用手势表示,有的时候会讲讲话,但是用的字不很多,比如他要吃东西时会讲“吃”,但这代表所有类似的东西,如吃饼干,吃饭,喝水等。从这些表现中看出他是属于沟通障碍儿童。
个案是中度智力落后,有自闭症倾向,能正确地向他人提出满足日常生活上的要求。但在家庭环境中他不需用语言来表达,他只要用手势,甚至不用手势,家长也能从他某种的表现满足他的要求。就是说他极少用语言也能和家长“沟通”,能与环境相平衡。这种环境缺少他在交往中学习语言的应有条件,其语言发展缓慢,而语言发展的缓慢又反过来影响智力的发展,使的他对最常用的字词的不能理解,语汇及其贫乏,这又加重了他不愿与别人沟通的自闭倾向。
二、目标
提高个案与他人语言沟通的积极性,理解人称代词的含义,回答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问题。
三、措施
1、基本方法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与家长密切联系,让家长理解训练的目的,知道各阶段的要求,并在家庭中积极配合,并及时反馈。
(2)、运用强化、消退、惩罚、塑造等手段。
(3)、创造交流的环境。
设计一种环境,有辅助人员协同,进行正确的示范;
结合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具体情景,随机创造他与同学交流的条件,促使他与同学沟通。
2、基本措施
根据情况分析在训练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家庭和学校的环境中要制造他与环境的不平衡,让他感到不运用语言,对环境就不能适应,在这一点上决不能迁就,从而提高他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的动力。
(2)、尽量创造有利于他获得学习语言的环境,创设出理解“你”“我”的情景。如理解错误就不满足其需要。
(3)、创造不同的语言情景,以理解生活和学习中最基本词汇的含义。
3、具体措施
(1) 阶段目标
九月份:基本能不重复别人的提问。
基本理解“我”的含义。
十月份:会告诉别人自己的名字以及弟弟的名字。
十一月份:能在老师提示下,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十二月份:基本能独立回答一些简单问题。
一月份:理解生活中的日常用语及提问,并能基本独立的使用。
与家长的联系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不进行记录。
(2)、实施过程
(日期 问题 措施 反应)
9月11日 经过一周的观察以及前测,结果是他听不懂老师的任何提
问,只能重复别人的问话一至几遍。
在吃饭时问:你要吃什么?答“要吃什么?再问一次回答是:
什么,什么……
9月12日 在吃午饭分饭时,让他站在老师边上,老师先分给其它小
朋友饭菜,并问同学,你要吃什么,同学回答我要吃饭,我
要吃菜,等同学回答后,他重复同学的话。
重复8遍后,在老师提示下能回答了。
9月18日 分饭时问:你要吃什么?教师提示一次后第二次能独立的
正确回答,我要吃饭,我要吃菜。
经过上一周每天的训练,并在训练时,只有回答出才能吃饭
的刺激下,他终于不重复老师的这句话了,并能在提示下正
确回答。
9月21日 一次完成正确回答。
9月22日 在吃饭前,把他喜爱的铅笔盒拿来,问:铅笔盒要不要?
答:要不要?
由于没回答出问题仍不给,并教他说:我要铅笔盒。
再问:你要什么?答“我要吃饭,我要吃菜,老师就让他去
吃饭,他嘴里嗯嗯,身体扑在老师身上,再提示:我要铅笔
盒。重复6次后,能回答我要铅笔盒,老师及时把铅笔盒级
他。
9月28日 现在已经能完全独立正确的回答:我要吃饭,我要吃菜。
让他拿回自己东西时,老师轻声提示一下也能正确回答出。
但是他并未真正理解语意,只是把老师所问的话和所答的话
连着背在一起。
10月9日 现在会正确回答出2个问题。
(1) 你要吃什么?
(2) 你要什么?
从这个星期开始训练“你叫什么名字?”
在训练中两个老师同时帮助他,一个老师提问,另一个老
师回答,然后让他跟着学,跟着重复了11次,仍不能回答。
10月18日 又是一个多星期的训练,他能回答出我叫孙某某,但偶尔
会把以前学的两句话混在一起回答。每天还要把这二句话综
合在一起训练,使他能正确区别。
10月24日 他已经能正确回答出自己名字,让他知道自己弟弟的名字。
仍是由两个老师协助训练,一个老师问:弟弟叫什么?另
一个老师回答后,他重复。
10月27日 4天的训练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他不理解问话,所以只是
在背,因此把弟弟和他的名字区分不开来。
问:你叫什么?答:我叫孙某(弟弟名) 老师:不对
答:我叫孙某某。
弟弟叫什么?答:弟弟叫孙某某(自己名) 老师:不对
答:弟弟叫孙某。
11月3日 今天终于能独立回答出自己的名字和弟弟的名字。
开始训练回答自己的家庭住址。
训练方法仍有两位老师协同训练,如在老师提示下能正确回
答,则奖励糖吃。
11月9日 基本能独立回答出自己的家庭住址。
他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不仅会回答几个问题,最大的进步是
当别人提问时,他不重复别人的话了。
11月10日 上课时他在摇椅子,下课后问:椅子能摇吗?让他跟着学“不
能摇”,放学时问他椅子能摇吗?答:“摇不摇”。
让其它同学先走,对他说:说对了,你才能回家。
重复5遍后,终于说对了:不能摇。老师和他一起离开教室。
11月13日 上课时没认真听课,及时问他:上课要认真听吗?
答:不能听,再问:表现要好吗?答:不能表。
为什么会这样回答呢?分析的结果是记住了上次的训练。
不能摇椅子,因为说对了不能摇,得到了奖励,所以以后的
回答都是不能……不能……
训练时让他听清问题,再跟着教师学着说。
11月27日 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上课时要认真听吗?
(2) 椅子能摇吗?
(3) 表现要好吗?
已经能够正确回答出,但回答时明显是在背,但我想如果
能正确回答,那也是提高,至少避免了答非所问。
12月7日 下课时,他和其它同学围着小黑板转着追。
老师问:可以围着黑板转吗?答:可以转。
然后,老师让他再去跑,开始几圈他很高兴,后来速度慢了。
表现也有了变化,再问:可以转吗?另一老师答:不能转。让他重复。
第二节下课又问:可以转吗?答:不能转。
12月15日 每天都坚持训练,在吃饭前或给他吃东西时,问:可以吗?
答“可以”就给他吃,如答“不可以”则不给他吃,让他逐步区别能与不能,可以与不可以。但效果并不理想。
1月5日 由于身体不适,病假在家,在回答问题时,没有12月份流
畅了,在以后还要巩固训练。
四、效果
通过一学期的努力,在训练过程中各种方法的交互使用及随时加以调整,他在语言沟通方面有了明显的变化,现在能做到:
1、 不重复别人的提问,并能回答一些问题。
2、 对于一些基本的动词也能理解,如:跑、转、会、摇等。
3、 能够区别“你”“我”,并能正确运用。
4、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我要吃达能饼干”,“我要吃鸡腿”,“我要喝汤”等。
5、 能在老师的指令下,和同学一起活动,有时会主动和同学用语言交流。
6、 在家里和弟弟接触时,会叫“弟弟”或弟弟的名字。
个案虽然对于与他熟悉的人交流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对于陌生人的交流还不理想。有一次,下班车时,家长没来接,送班车的老师问他住址,他不回答。第二天,主训教师再问他时,他能很流利的回答。从这件事情中,我更觉得要帮助沟通障碍儿童建立正确应答,需要长期的过程,在他们学会某一样事情之后,仍不能够有弹性的应答,这时我们要让他们有机会在各种不同的情形下与不同的人交往,应给予他们一个更宽广的语言发展环境。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