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所构成,只有环境中各个元素的参与,才能实现许多互动关系。环境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教育的内涵。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儿童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开发儿童智力、促进儿童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弱智教育学校中,特别是在寄宿生占绝大部分的特殊学校,班级可以说是孩子在家庭之外接触最多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孩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现状表明,特殊教育学校的环境创设,
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孩子动手动脑少, 教师设想计划多、孩子设想计划少,
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由于这种环境创设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愿望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价值。有感于此,笔者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实用的原则来创设弱智儿童的班级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弱智儿童身心发展,是创设特殊教育学校校园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现结合上学年我校各班的主题教学活动谈谈班级环境创设的互动性。
一、环境创设与教学内容的互动
教学内容激发环境创设,环境创设生成教学内容。在主题教学进行中,环境创设就象“骨架”一样把主题内容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如:五(1)班的主题活动“我的家乡”中,老师在墙面上布置了三个区块:(1)家乡的自然风光(以图片为主,如石夫人、长屿硐天、方山、石塘渔港等);(2)温岭主要乡镇的名称(并展示出班级里每个孩子的家在哪个乡镇);(3)家乡的特产(如高橙、麒麟西瓜、葡萄园、石雕等),还鼓动美工老师上了一节有关家乡的课,让孩子们动手画一画“我的家乡”,最后还和孩子们一起布置“展示角”,把孩子的作品和老师收集的照片、图片、文字资料一一展示在上面,从墙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情况,孩子们也能从中回顾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让所学的知识在环境中展露出来还符合弱智儿童记忆力差,容易遗忘的特点,这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孩子得到进一步满足,让学力不足的孩子有一个更长的消化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可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如:三年级的主题《美丽的秋天》中各种特色水果颜色不一、大小不一,放在教室区角展示还可以作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教具,如用来认识“颜色、大小、数数”等概念,用来在“水果店”的游戏中,作为商品出售,进行简单的价格计算等。我们应该创造一切机会,让环境与教学产生互动,使之成为有效吸引孩子参与,帮助孩子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和媒介,让环境不再只是作为一种摆设。
二、环境创设引发生生互动
弱智儿童由于本身的生理缺陷决定了他们的一些心理特点,他们往往比较懒惰,对许多事情提不起主动探究学习的激情,然而他们最熟悉的、天天接触的教室环境产生改变,却往往能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新鲜有趣的环境又为孩子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一部分孩子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如四(2)班上学期的主题是《百家姓》,任课老师搜集资料进行教学后,将“百家姓”放大展示在教室墙上,课间孩子们常常围在展示墙边讨论着自己和家人的姓、同学之间的姓等等,还引来了其他班级的孩子来讨论交流,孩子们在交流中增长了知识,增进了友谊,提高了交往能力。再如六年级的主题内容《天气预报》,在老师教学有关天气预报的作用,了解各种天气的情况及符号后,还在教室门口设立了天气预报栏。孩子们每天关注电视里播放的温岭的天气情况并把它记录下来,提醒同学下雨带伞或者多穿衣服等。这些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直接相连的,是对弱智孩子直接有用的,只要我们老师提供好一个平台,就能使孩子们产生兴趣和积极性,静态的环境也变成了会“说话”的老师,让孩子们主动的去获得有益的经验。
三、环境创设增进师生互动
孩子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孩子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作用于物体的,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孩子的活动。比如: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个别孩子对同伴戴的手套、围巾等保暖物品有很大兴趣,于是设计了“冬天到了”的主题教学活动,找来各种保暖物品和图片展示在吹塑板上,贴上相应的文字,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适时地给予语言上的提示,了解各种保暖物品的用法,使孩子通过与环境的互动获得了还有许多保暖物品(比如热水袋、取暖器、电热毯、耳套、头盔等)的经验。
四、环境创设促进家校互动
物化的环境(如墙面布置、孩子作品展示等),可以说是一种记录方式,是学习过程、教育过程的记录。而这种环境记录正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情况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记录了孩子的学习成果,也反映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育工作的过程,而这些往往是家长平时看不到的。这些弱智孩子的一点点进步,即使是一幅画得不象样的画,一页写的稍微工整些的作业纸,都能使他们的父母感到欣慰。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及教师的了解,是家校合作的前提。例如:在七年级的“我家厨房”主题活动中,老师在展板上展示了各种厨房用具的图片和文字,展示了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包饺子的照片,另外还特别进行了调味品的认识和价格计算,展出了孩子的价格计算的作业纸。部分通学生的家长来校接孩子时看到了,对这项学习活动表示非常支持,他们协助孩子在双休日去超市购买物品,有意识的让孩子自己估算物品价格,甚至有个孩子还回来告诉老师说,这个星期日在家妈妈教会她使用电饭煲了,要知道她妈妈以前从不让她进厨房的。有效的家校互动会带给这些迟钝的孩子更多更强的教育刺激,获得更多更实用的知识技能。
五、多种“互动”融为一体
环境同孩子的“互动”、孩子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三者具有互相补充和互相促进的作用。在环境创设中,老师要为孩子提供机会,使他们也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和创造者,充分发挥孩子的主观能动性,使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来。孩子在集体环境中的对话、交流与协作,对孩子个体的自我学习和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孩子在未来生存中极为重要的社会交往和协作能力。我们老师在环境创设过程中注意配合教学活动的开展,使环境创设同各种协作性任务和活动情境相适应,将孩子之间的“互动”与环境同孩子的“互动”有机融合在一起。只有将多种“互动”过程互相融合衔接,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各个过程的作用,实现弱智儿童的再发展目标。
另外,音乐也是很好的班级环境创设的素材,音乐艺术在儿童教育活动中,有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丰富精神生活等良好的教育作用。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在促进孩子发展的教育活动中,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是其他领域的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因此为弱智孩子创设听音乐的机会,为他们营造愉快、温馨、舒畅、活泼的音乐环境,使他们的生活也增添一份愉快平和、生动活泼、朝气蓬勃。
弱智教育学校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班级环境发挥的教育互动作用只是校园环境的一部分。要搞好校园环境创设,就必须以“如何增强孩子与教育环境互动的有效性”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弱智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
从孩子的角度,以孩子的眼光来创设环境,充分发挥环境材料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儿童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的发展,使弱智教育学校校园环境创设在弱智儿童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使孩子在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等,使孩子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为这些特殊的孩子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
让他们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