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家长当心 “小毛病”莫误诊

2006/9/7 15:51:36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有谁的父母不愿孩子健康可爱?但事实并非如此。一种叫多动症和抽动症的疾病(抽动症多伴有多动症,多动症一般无抽动症),多在儿童期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多趋势,不但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活动,还给家长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
  卢芳教授作为我国著名老中医,在1998年组建成立了黑龙江省第一家研究治疗多动症、抽动症的专门机构。经他医治,少则两周,多则四周,98%的病孩可以治愈,在国内具有带动性影响。

  专家支持: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 卢芳教授

  儿童多动症到底是怎么回事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综合征,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活动过多(少数病例无活动过多表现),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伴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目前,国外对该病有两种认识,一种认为与先天性脑发育不全以及精神病、贫血、铅中毒等有关;另一种认为找不到明确病因,但有轻微脑功能障碍。卢芳教授认为,主要是由于肝风内动、痰火扰心所致。

  儿童多动症的核心症状是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卢教授介绍,这些孩子意志薄弱、耐受力差,遇到问题缺乏信心,适应环境能力差,遇事易冲动,相干什么就干什么,在家稍不如意就对父母大吵大闹,在学校和别的同学一起玩时没有耐心等待轮换,要么抢先,要么不玩了,爱滋事。对其采用药物和心理综合治疗,效果明显。该病可合并各种心理上的障碍,但不同于焦虑症和抑郁症、孤独症等。多动症儿童与顽皮儿童也不一样,多动症儿童活动常没有目的,动作花样不停变化,让人无法忍受,不分场合,不计后果。与“学习能力障碍”儿童的不同是,多动症儿童没有智能缺陷,常见诵读困难或者根本没听老师讲课,而后者是听不懂老师讲课。

  据介绍,在临床中,医生常用“翻手实验”、“指鼻实验”、“点指实验”等检查方法进行“软性”神经体征检查。该病5-18岁发病率最高,临床症状持续6个月以上,应该及时治疗。

  中医治疗总原则:调整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系指患儿母亲在妊娠期身体与精神调养失宜,使患儿身体特别是神经系统发育欠佳,加上后天营养失调所致的阴阳失衡,阴不制阳,肝风内动,痰火旺盛,扰动心神。因此,调整阴阳使其平衡是中医治疗该病的总原则。

  卢芳教授根据这一原则,经过30多年的临床经验,选取了龟甲、琥珀等名贵中药配方而成动立停胶囊,具有开窍宁神、息风止动功用。临床观察几千例,两周有效率78%,四周有效率98%。停药观察5年,复发率仅为1%,这些治愈病例平均治疗60天,无一例发生不良反应,居国内先进水平。

  在国外,有医生根据临床经验制定的用药标准是:如果儿童多动和分心程度已经达到课堂上不能短时间静坐时,应尽快用药。国内的很多医生认为,完全具备多动症的诊断条件,包括多动不集中、行为障碍、任性冲动即学习困难,应立即开始药物治疗。但西药治疗大多采取精神类药物,常常伴有副作用,家长应严格遵医嘱谨慎用药。

  挤眉弄眼:可能就是抽动症

  抽动症是以面部(挤眉弄眼、清嗓等)、四肢、躯干部肌肉复发性、不自主、快速无目的抽动伴喉部异常发音及猥秽语言为特征的综合征候群。据卢教授介绍,该病90%在14岁前第一次发病,症状不一,表现复杂,往往是一些症状交替出现,而且可以部份性、暂时性地自我控制,感冒、腹泻、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可加重或复发,入睡后则减轻或消失。日久则影响记忆力,使学习落后,自尊心受到伤害。

  卢芳教授指出,该病经常被误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家长对此病缺乏认识。有些家长认为不停眨眼、耸肩是不良习惯,属于“小毛病”,而不加重视。二是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致常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如将喉肌抽动所导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断为眼结膜炎;动鼻诊断为慢性鼻炎等。第三,病人对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掩饰能力,当轻症患者有益掩盖其症状时,家长、医生不易察觉。四是某些医生认为抽动症必须具备秽语,但实际一部分患者在发病几年后才出现秽语现象。

  卢教授提醒家长,抽动症患者一般不能自愈,只有极少数到青春期才有缓解。本病患儿不宜吃煎炸类食品、涮羊肉、生冷食品等,宜吃动物脑子、鱼类等。

  抽动症的中、西药治疗

  抽动症是西医病名,西方国家研究本病已有100多年历史,但发病原因一直未被确定。目前,西医治疗以控制症状为主,不能根治。其临床常用药物是神经阻滞剂,较常用的是氟哌叮醇和泰必利,但两者的副作用明显,如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动作缓慢、肌张力增强、张口困难、头昏脑胀等,严重者使抽动症加重,因为在控制症状同时,它也明显控制正常肌群。

  中医认为,该病的主因是气血不足,阴虚内热。此外,阴精不足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健忘等;脾气虚弱、痰阻可致咽喉不利而发出异常声音。肝血不足、肝风内动则出现缩脖、皱眉等症。卢芳教授认为,本病病变腹脏在肝脾,病理改变为风,痰交阻,肝主筋、脾主肉,肝风内动扶痰则筋脉聚集,肌肉躁动、阻闭清窍则神志异常。卢教授认为治疗该病应是“安神而非安眠”,他利用天麻、珍珠等名贵中药配方而成的动必停,具有镇肝息风、豁痰止痉作用,饭前服用效果很好。美国专家肯特对该药的评价是:“中国传统医药太伟大啦,中国儿童能用上此药,很幸福。”

  多发性抽动症多起病于学龄前期,这个年龄组的儿童,具备了一定的思考判断力,家长要把此病适当地告诉儿童,对疾病康复有利。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家长当心 “小毛病”莫误诊]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