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学前特教班和发展中心的异同

2006/11/6 15:22:41 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学前特教班和发展中心最大的不同则在于受托年龄﹑师资和教学模式。目前台北市学前特教班已从本学年开始收托3-6岁的孩子,发展中心则是针对0-12岁,甚至更大,某些发展中心仅收托0-6岁的孩子。

  师资的背景,学前特教班老师一定具备特教和幼教的背景,我观察小学特教和国小教师转任特幼的老师,发现老师在设计活动时对孩子的考虑是不同的,如果特幼老师曾有教导普通班的经验时,会更能理解一个孩子将来进入普通班时需具哪些能力,这对于日后孩子接受融合教育会减少许多矬折。教学模式每个学校各不相同,但是对于特殊孩子接受度高的幼儿园,特幼老师可以有很多机会和普幼老师进行合作,不管是以回归主流的模式,或是反向回归的模式,在学校系统是可以有较弹性的运用,甚至在入国小一年级前,老师设计幼小衔接的课程,特幼老师也可以成功的和小一的老师进行有效的合作,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以前我曾在发展中心工作,当时他们的师资是各科系的毕业生,尤其社工员当时进入发展中心的人不少。现在比较着重在专职分工,我相信情况会有很大的改善。因为所学知识背景不同,在设计课程的考虑会有所不同。目前特幼班有些学校走单元,有些走主题网,我们学校仍采单元式,某些又走角落教学,都各有利弊,只要老师很清楚自己的课程架构,两位老师配合度高,学生有有所获,我倒觉得任何一种教学法都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能力较好的孩子,可以自己去发展很多的课程,我们班上的孩子也行,但老师在引导时还是要非常注意的观察孩子的能力和各种表现。能力较弱的孩子,老师就必需更费心安排课程,哪些能帮助孩子发展出更好的能力来。我们没有觉得必需怎么做,完全看每一年孩子的能力与表现,孩子跑得快,老师就追的快,孩子慢,老师就将脚步放慢。但基本上,无论老师用哪一种模式进行教学,两位老师之间的协调与默契真的非常重要,且对每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需非常的熟悉。

  特幼班老师在学校的人际关系对班上的儿童之学习上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老师本身和学校行政系统﹑普通班老师﹑小学老师之间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孩子在进入各种团体学习的管道都会是畅通的,因此,特幼班老师如何让普通班老师了解个案的学习特质和人格特质以及专长是很重要的。

  同理,在发展中心可能有很好的资源,如语言治疗师﹑职能治疗师或物理治疗师...,在发展中心都有专职人员,学校系统只是安排每个月有各类治疗师的介入,但其重点仍是锁定在根据学生的需求指导特幼班老师将各治疗师的训练目标加入IEP中,平日也是由特幼班老师在执行,也就是说,相关专业人比较是站在指导老师和家长的角度去执行训练工作。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学前特教班和发展中心的异同]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