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一

2006/1/4 10:42:10 来源:潜能发展部落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感觉统合在近年来,如雨后春笋般陈列在大家的面前,在坊间可看到许多体能中心标榜,感觉统合真的如此神奇?可增加智商吗?它是一种教学法,还是只是一些硬设备的总称呢?答案是──都不是。

    它只是生理发展过程而已。有一位美国职能治疗师A. Jean Ayres,她发现有些不是很严重的障碍小孩,为什么他们的肌力会如此弱,协调能力也不好,在学习穿衣服、或学校课业都有问题,甚至是专心处理一件事都有困难。于是经过观察与研究后,认为是大脑在处理外界讯息的过程中产生了问题,于是发展出「感觉统合理论」(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及感觉统合治疗。

    在这儿,笔者想澄清一点,特殊儿童有许多种类型,其个别差异分常大,且各有其适合的治疗及教育方式,感觉统合治疗只是一种策略,不可能适合全部有障碍的儿童,更不可能增加小孩的智商,但却可因感觉统合的改善,使学习能力增加。以另一个角度来看,如蒙特梭利教学法,只是幼教界中众多教学法的其中一种,并没有硬性规定每个幼教老师必须使用这一套教学法,且是否所有小孩在这种教学法中都一定比在其它教学法效果较好呢?相同地,感觉统合治疗也只是职能治疗师的众多治疗策略之一,职能治疗师会根据专业知识及小孩的个别差异性,根据不同的理论架构及处理策略,做最适当的处置。

    既然大家对感觉统合如此有兴趣,不妨来浅谈一下,到底感觉统合是什么,它的发展情形及其有关的游戏。

    一个人是透过感觉系统来搜集外界的讯息,再经过脑部的组织整合,形成有意义且适当的行为。这一整个流程就是所谓的感觉统合。对于刚刚落地的婴儿,他们的感觉系统已发展好,所以他们能看见、听见、感觉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此时大脑对这些讯息的处理能力还未发展,所以这些感觉均是无意义,但当小孩亲身经验这些感觉时,脑部也开始组织这些讯息并找出它们的意义所在(感觉统合的过程),故「亲身经验」是小孩学习为人的第一步。

    接着,让我们看看脑部在每一时期,所发展的感觉重点为何?

    一、胎儿期:

    有人强调胎教得重要性,就以感觉统合理论而言,在胚胎时期给予适当的感觉刺激的确很重要,感觉系统在胚胎(*)周时已发展成熟。如同上述所说的,有亲身经验才能提供脑部讯息的机会,所以啰!当感觉系统发展时,就是学习的开始。怀孕的妈妈,可千万别忘记,坐久了起来走走,做做简单的运动:散散步、听音乐、透过肚皮摸摸他(她),对小孩有帮助,妈妈也有益呢!

    二、婴儿期:

    此时小孩的移动能力是有限的,可能需由照顾者来设计情境及机会,使小孩亲身经验,那父母,老师应如何设计这些经验呢?其实很简单,小孩的主要工作是「游戏」,也唯有「玩」才能吸引他(她)的注意,所以照顾者可依小孩游戏的发展程序,提供适当的玩具及空间。其实一般幼儿发展书籍,都有提供发展的年龄及顺序,但个别差异,有些人会发展得比较快,反之,有些人则较缓慢。

    此外,有一点值得大家省思的,仿间出现许多新颖的玩具,应是现代小孩的福气(还有标榜感觉统合室里色彩鲜艳的设施)。可是大家回想一下,这些亮眼的设备,不就是我们小时候在公园里的秋千、沙坑、滑梯....而常常流连忘返;反观现在的小孩,都被过度的保护,父母常常害怕小孩受伤,而禁止小孩从事许多事,或者父母太忙了,为了照顾方便,将其放置于一小空间(如游戏床),或无法与小孩一同「玩」,随便丢个玩具给他,于是剥夺小孩许多亲身经验的机会,也阻碍学习为人的第一步,另外除了需要了解外界环境给予的讯息外,「人」也是很重要的刺激来源,人的触摸感觉正是情感满足的起源,也有安定情绪的功能,也是小孩学习如何与人互动的开始。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浅谈感觉统合与其游戏一]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