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儿童中,相当部分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行为障碍,小至多动,大至遗尿、口吃。据Lapouse和Monk于1958年调查,500名被调查的母亲中,有50%说他们的孩子多动。另有人报导,至少有1%儿童口吃,20%的3岁儿童和5%的9岁儿童有遗尿。在弱智(或智力落后、智力低下、精神发育迟滞等)儿童中,这类障碍更为突出。
作者曾于1982年至1987年对这类儿童(2岁至18岁)作过3次调查。结果表明: 在校学龄弱智儿童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依次是:反应迟钝、固执、小动作多、注意分散、注意力缺乏、胆小、口吃、不团结、爱生气、多动(与小动作不同,活动幅度大);在幼儿训练机构的弱智儿童中,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依次是:反应迟钝、打人、不合群、自闭症、注意分散、固执、过分胆小、遗尿、重复动作(刻板行为)、多动、易怒等。结合国内外的报导,笔者拟将以下几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详加说明:
※※ 口 吃
口吃是弱智儿童一种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表现在语言方面。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一般健全,无损伤。它是指在说话时有停顿或对某些音节重复多次,或拖长音。往往在8-9岁以前开始出现,男孩多于女孩(3-5倍)。大约1%的儿童有这种语言障碍。许多口吃患儿有家族史,他们的精细动作手的动作不佳,但大运动好。对口吃的解释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认为是机体结构(口腔构造)的;有的人认为是内在心理障碍的外显表现;有的人认为是习得模仿的;还有的人认为是语言技能差,赶不上思维速度,两者不同步,说话者在重复个别字时,可以把要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有人认为是性格问题;也有人认为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
对口吃的矫治可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 对他讲话时要慢,要求他想好了再说话,耐心等待,且不可催促、耻笑或打骂;
第二, 一同说儿歌或叙述小故事,在说的过程中可打拍子,帮助他掌握说话的节奏;
第三, 与他们同说一样的句子,同声口吃,然后成人改,要求他也改;
第四, 用录音机录下他的语言,再录下正常儿童同样的语言,让他比较,让他了解自己的问题,改造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只有在轻度弱智儿童那里可以做到);
第五, 家人一致,为他提供一个良好的改正环境,不打骂、不耻笑,有一点进步就大大表扬。
※※ 多动症
许多弱智儿童活动过多或有多动症,多动指儿童活动过多,一刻不停,但并不破坏东西。多动实际上是儿童精力旺盛的一种表现,但超过了一定程度就成为多动症了,父母或教师往往不作区别,只要儿童活动多些,就认为是多动症,这是不正确的。
怎么来诊断儿童是否多动症呢?有人提出了以下诊断指标,并认为在以下9个指标中有6个各持续在6个月以上,而且使儿童适应环境不良、发展落后时,则可以诊断其为多动症:
(1) 手脚喜欢动来动去,或在椅子上蠕动,表示不愿枯坐;
(2) 往往在教室里或其它需要坐着的场合离开位子;
(3) 常常在闲暇时搞什么活动,不能安静坐着;
(4) 常常是在“活动进行之中”,好像身体里面有一个电动机在推动着他;
(5) 常常讲话太多;
(6) 常常在不应该跑或攀登的地方跑来跑去、爬来爬去;
(7) 常常在人家问他问题时,还没有问完就回答了;
(8) 常常难以排队;
(9) 常常打扰或侵犯他人,或插嘴或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此问题随年龄的增长会减轻。
对多动症的起因说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这种障碍有神经系统的原因,是脑在发展过程中有损伤,或在出时有过窒息造成的,所以有人把它称之为轻微脑功能低下症;也有人发现这两者并无明显关系,所以尚不清楚。
对多动症的矫治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第一, 提供一个宽广的环境,对于他的多动不打骂,不过份限制;
第二, 观察他对什么有兴趣,在他有兴趣的活动上帮助他,把他的多动引导到有益的事情上来;
第三, 只要他动的事没太大危险,不必过多地限制。但由于他有智力障碍,所以必须把可能发生危险的事估计到,这样才安全;
第四, 带他到公元、郊外的小山林,任他“动个够”;
第五, 多表扬好行为,表扬安静的行为;
第六, 允许少睡午觉或不睡午觉;
第七, 延续做作业的时间减少,次数增加;
第八, 遵医嘱吃一点心理兴奋剂,如利他林可集中注意力而减少一些多余的活动。
※※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缺陷症)
这是弱智儿童典型的心理行为障碍。在学龄前和学龄儿童那里表现得较严重。有这种心理引为障碍的儿童在应该朝某个目的物(如教具)看或应该朝向某种声音(如老师的讲解或家长的命令)听时,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或者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严重地影响了知识的学习和人际交往。最近还出现了一种专门测定注意力分散问题的量表,称之为T.V.A(Test of Variables of Attention),可以测定4至80岁以上的人注意力缺陷问题。
注意力分散过去常与多动症联系在一起,因为多动的儿童表现出注意不集中的症状,但现在知道了,这两种心理行为障碍不完全相同。注意力缺陷问题也有9个诊断指标,如果有36个,各持续在6个月以上,而且使儿童适应环境能力低下,发展落后时,则可以诊断其为注意力缺陷症。这9个诊断指标是:
(1) 往往不注意细节,或在做作业或其它任务时出现粗心的错误;
(2) 往往在需要保持注意于某个任务或游戏时有困难;
(3) 常常在直接对他说话时,他好像并不在听;
(4) 往往不能跟随教师的讲解或家长的命令,东张西望,因而不能完成作业、家务(不是由于对立行为或不理解指示);
(5) 不会组织自己的活动;
(6) 往往躲避或不愿去做那些需要维持心智努力才能完成的任务(如学校的作业或家务);
(7) 常常把要做某种任务或从食某种活动需要用的东西丢失了或忘带了,如:纸、笔、工具、玩具等;
(8) 往往容易被超强刺激分心而不再“回头”;
(9) 常常把日常该做的事忘了。
这种注意不集中的缺陷过去认为是由不良的或混乱的家庭环境、幼儿园环境或小学环境造成的。现在,科研人员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神经生物的障碍(aneurobionogical disorder)。有这种注意力缺陷正的成年人的葡萄糖(脑主要的能源)利用率比没有这种缺陷症的成年人要低。这种降低了的脑代谢率在大脑管注意、书写、运动控制和抑制某些反应的部分,更为明显。
对注意力缺陷症的矫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第一, 给有这种缺陷的弱智儿童学习的内容或让他完成的任务、家务必须十分简单,一次只给一种;
第二, 减少可分心的东西,减少不必要的东西,以使他在一个时间只学习一种内容而无可分心;
第三, 多用辅助语言或手势,如叫他的名字、拍拍他、点点要学的图画或教具等,要他学习的重点突出出来;
第四, 不要只让弱智儿童看一种学习内容或听一种学习内容,而要看一会儿、听一会儿、又看又听一会儿,甚至还要让他触摸一会儿,从多通道(视、听、触)呈现学习内容比较易维持注意力;
第五, 一次教学时间适当缩短,一天可以多学几次;
第六, 可以试用“感觉统合”治疗法(The sensory Integ rative Therapy)来矫治。这是一种先进的方法,在台湾等地已用了10年以上。所谓感觉统合指的把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摸、运动等各方面所得的感觉(讯息)输入大脑,让大脑作出一番组织后,再作出适当的反应。具体做法是:由教师指导弱智儿童通过弹跳、翻筋斗、推球、滑滑板等一系列的体能活动,舒展身体各方面的感觉神经,让肌肉和关节有效地传递组合好了的感觉到大脑去,从而改变他们注意力分散症状,提高学习能力。
※※ 自闭症(孤独症不合群)
弱智儿童中有一部分有自闭症,自闭症儿童中也有一部分智力低下,但这两者不一定同时存在。这种心理行为障碍往往在婴儿期即有表现。主要症状有:
(1) 适应能力差,不与他人往来,不合群,甚至不与人作眼对眼的对视;
(2) 对赖以生存的这个客观世界置若罔闻,很少向环境提什么要求,老是默默地沉浸在自己独立的小天地里;
(3) 大部分有语言障碍,即使说话,往往也是鹦鹉学舌,也不会对答;
(4) 对声音、色彩、形状、方位、环境过度敏感;
(5) 喜欢“同一”,不喜欢变化。比如:屋里的家具、餐桌上的托盘,如果变换了位置、摆错了方向(长边朝自己变成短边朝自己)则难以忍受,甚至不进屋、不吃饭;
(6) 记忆力极好;
(7) 有刻板行为,经常反复做一个动作(用一只手拍打另一手上的纸屑听响声);
(8) 有的用脚尖走路。
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至今仍未探明,由于发病年龄小,所以多数学者认为有先天因素,脑功能有障碍,只有少数患儿系后天环境不佳、缺乏爱所致。
对自闭症的矫治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第一, 充满爱心、提供一个温馨的、富有刺激的家庭环境,让儿童感到安全、放松,又有“事”可做(玩玩具看图片,听儿歌、音乐等);
第二, 从增加与他人的间接接触逐渐过渡直接接触,所谓间接接触指没有身体的接触。比如:共玩来回推球游戏、来回推小车游戏、共拍悬挂的气球等。要借助于媒介使他与别人交往;
第三, 只要他看着别人,立刻给予表扬,抱一抱、亲一亲、给几颗葡萄干,让他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
第四, 进行语言训练、自闭症儿童往往能理解很多话,但不愿自己说话,所以重点在训练自己说。但是,由于他们人际交往困难,所以说话训练在一开始主要是穿插在生活中进行。不单独着意进行,比如:在给他穿衣时,教他说衣物的名字,他拽着成人指水杯要喝水时,教他说“水”、“喝水”;
第五, 注意观察对什么有兴趣,知识教育要顺其兴趣进行。比如有的患儿童欢玩小汽车,则可以教他汽车上各种东西的名字、用处等。如果患儿智力落后程度较重,则主要教他与生活有关的词,就不必着意教知识了;
第六, 利用弱智儿童和附有自闭症心理行为障碍儿童对音乐旋律有特殊爱好的特点,让他们多听,或合着拍子做些节奏强的动作,是很好的训练;
第七, 多到户外进行一些大动作的训练,如跑跳,这也可以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 遗尿、遗便
遗尿、遗便指对小便(或大便)失去有意识的控制,随有随便,不到指定的地方去排泄,弱智儿童在这方面问题较大。除了儿童本身由于大脑功能障碍,控制排便中枢有困难以外,缺乏必要的训练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对少数儿童来说,遗尿可能是对父母敌视的一种表现,不想完成父母的命令。
对遗尿、遗便的矫治主要的过程是:
第一, 带弱智儿童到医院,先看一看是否有生物学上的原因,如泌尿系统有畸型等,如果没有,则要着意训练;
第二, 了解弱智儿童排便规律,在他遗尿次数最多的时间段来训练;
第三, 一开始,是提前数分钟将儿童抱到便盆上坐好,听到他尿了,马上就表扬。以后则可在他要尿的时间以前,提醒他自己去便所,成人给他脱下裤子,让他自己尿。再以后则要他自己去便所排便。
在训练弱智儿童自己去大小便时,有两点要特别注意:(1)弱智儿童学习抽象知识的能力较差,但学习生活自理这些技能方面的能力并不很差,家长或教师不要对他们过份娇惯或放弃不管,应该耐心教育、训练,绝大多数患儿是可以学会的;(2)在他们有了一点进步时就应大大表扬,不要小进步看不见,只等待大进步。而且他们遗尿、遗便,是大脑功能有障碍,而不是故意捣乱。批评、恐吓只会使他们产生抑制状态,并不能使他们学会技能。
原载《心理与健康》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