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融合教育』谈亲师合作(下)
MEIMEI妈咪
亲师合作
上一期我们谈到融合教育,家长先在心中对现今特教趋势有清楚的概念才
一.良好的合作始于美好的开始:
也许在特教知
在孩子初接触新
接下来我会利用开学前一周,带着孩子到教室与老师见面。一方面让孩子看看未来上课的环境,老师也可以近距离单独先观察他;另一方面,也针对我所提供资料再详加说明,目地是希望用自己的真诚,坦诚帮助老师在最短时间内掌握到我的孩子。
二.黄金三角共同建构孩子的成长:
对我们这样的特殊生要谈亲师合作,主要角色至少要含概三个人,也就是班导师、资源
班导师主要做教室物理环境的安排,例如:座位、替孩子选择固定友伴、班级规范的适应,并且机动性的与其它科
家长方面,我也会不定期的将孩子最近的发展(例如:对学校朋友课业的反应、情绪稳定度,各方面能力变化)透过书面或电子邮件回报老师;另外,我想家里也是提供孩子类化各种技能的最好场所,所以在教法上我会尽量
三.掌握多元沟通管道:
每学期初的亲师恳谈会、打电话、E-mail、联络簿、定期聚会都是不错的方式。在与新老师初接触的上半年,我通常会每天在孩子的家庭联络簿作一点简单的纪录:有时是孩子在家的行为,有时是孩子的进步情形,或是对孩子对学校生活的回馈,有时是自己心情的简单涂鸦......;偶而我也用E-mail转寄特教相关资料给老师,其实,主要目的还是希望协助老师在最短时间掌握到我们的孩子,而老师通常也可以从字里行间了解到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态度,透过这样的开诚布公建立亲师之间的信任,有助于日后意见相左时的沟通。
四.建立互信基础:
除了平日书面往返,通常我也会尽可能参与班级活动,例如:协助晨光活动、校外教学或是提供老师相关教学资料,我认为家长可以根据本身的时间和专长,拨空参与。一方面以具体行动表达对班级事务的支持,另一方面可以近距离观察孩子在团体中与同侪互动状况适
五.保持最佳身心状态再面对问题:
通常我们遇到问题时,比较容易去思索的是如何说,而忽略了先沉淀自己的情绪,但Mehrabein,1972分析在传达情感讯息的沟通中,整体喜好=55%面部表情+38%音调+7%语言内涵。也就是说:非语言成分比语言内涵有更高的比重。家长难免因为孩子在学校出状况而影响心神,而这些负面情绪也牵动到我们与老师互动的眼神、音调、姿势、面部表情......等等;而老师也容易因着我们负面的肢体语言而产生情绪。建议可以让自己缓一、两天,然后从旁搜集一些资料,(例如:再找一两位孩子问问实际情况)或者找几位知心而且了解孩子状况的朋友协助自己厘清问题。在求得真相时,务必要过滤掉自己过度焦虑或过高期待的部份,以及谨慎思考孩子在陈述事实时所用的语词是否真的符合情境,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例如:玩红绿灯时,孩子常会把同学『拍他』说成『一直打他』;考试收试卷解释为:老师不让他写考卷);这些描述乍听之下不免让人心慌,最后,我们会发现部份误会是出现在我们孩子对情境理解还不够所引起的。
六.理直气和:
中国人喜欢讲情、理、法,可是,我认为在合作过程中还是应合乎理、情、法。家长不害怕表达心中真正的想法,也愿意聆听老师的心声,彼此开诚布公,以建立彼此明理、讲理的态度为第一步,亲师之间自然日久生情。在此提醒一下,适度的亲师距离有助
在亲师合作的过程中,我也期许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配合度高的家长。在教养方法上或技巧上我不做太大的坚持,只要老师是用心的,我一定给予掌声或鼓励。愈小的孩子成长对外界依赖愈大,孩子生命的缺口需要我们一点一滴的琢磨或填补,在引领孩子的成长中,如果可以取得更多人的协助,在他的生命意义上绝对是加分的。
~全文完~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