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那些比较爱哭的小孩,经常是因为他们一哭大人就拿东西哄。时间长了,小孩要东西就先哭,然后就要到东西了。
这就是他们的认知,他们以为通过哭,就能要到东西。这不是小孩的错,是大人没有懂得小孩的行为认知,反倒觉得小孩子有毛病。其实不然,是大人给他一个错误的求索模式,让他误认为只要哭就能得到。通常说的“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那好了,所谓的自闭症状的孩子是怎么形成的呢?
1.从人性角度讲,是他们不用通过要,就会有,所以他们就不会要,也不具备要的技能。从而导致社交障碍、行为刻板、不哭不闹、无欲无求似的。
2.从认知角度讲,大人给小孩一个错误的认证模式,比如说学知识,看电子玩具,过度哄他们,无缘无故赞美他们,以他们为中心他就是小太阳。是这些原因导致他们认知错误,所以表现得不可理喻,与众不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正常的认知不是这样的。
知识、玩具、哄、溺爱、赞美,都是大人通过加工过的成品信息给他的。很多小孩他没有能力接收这样的信息。尤其是大人不把小孩当小孩,当成人一样,从而导致大人“对牛弹琴”。搞得孩子不愿跟你玩和交流,或者不知道跟大人采用何种方式交流。
3.从教育角度讲。是很多大人愚钝,结果怪小孩有病。是小孩懒得理你,而不是小孩有毛病。时间久了,小孩的智商就低于同龄孩子。
很多大人不知道幼儿语言,我这方面很有经验,就是不用给他讲什么,简单的吐舌头、眨眼睛、动耳朵、弹舌头这样简单的东西,他就愿意跟你玩,跟你互动。你叽叽咕咕跟她说一通话,他会知道吗?就像我们家有人告诉我儿子,“跟爷爷说再见”,儿子根本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他还以为你教说话呢。然后儿子就来一句“跟爷爷说再见”。大人立马就着急,纠正我儿子,“我教你说,跟爷爷说再见”。儿子继续懵逼。重复“我教你说,跟爷爷说再见”。……,小孩知道个屁啊,你得直接说,“爷爷再见”。小孩就重复你“爷爷再见”。这就是我所说的大人的毛病,结果怪儿子有毛病。你说我儿子冤不冤?然后就去接受各种他不愿意的事,什么训练什么的。孩子都抵触你,你还能教得好?适得其反。因为这件事,我多次跟家人吵架,没这么教孩子的,他们就是固执不信。所以,每次孩子都听我的,很少让我抱,爱跟我玩,按时吃按时睡,给他吃啥就吃啥。
4.从策略角度讲。教孩子是个细活,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去比较。纠正会打击小孩,让他自我保护,不敢说话或者逆反。
若发现小孩有异样,第一要去检查一下是否受伤(包括脑瘫、寄生虫、脑缺损等)之类的。若没有受伤,首先,应该以小孩的需求和渴望入手。
什么是小孩的需求呢?
(1)就是吃。吃不要吃太饱,太饱他没有饥饿感就不求你。
(2)就是好奇,小孩好奇和兴趣点各式各样,没有定律,所以要注意观察。第二是不要比较,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外向的内向的,爱动的爱静的,很多人都是自己的喜好,大人喜欢某个样子或者某小孩,就要求自己孩子怎样,这样的孩子不交流实际上就是”做不了自己的主“”做不了自己”而向大人抗争。不是不敢说,就是对着干。
5.从表达正确角度讲。不要去纠正小孩子,只要他交流,表达对错无所谓,因为不到3岁小孩子记忆力很短,以后会改正的。但是交流的主动性是一个习惯,若去纠正,就打击了小孩的积极性。若小孩子胆小,他就开始不理你了。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