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会找到自己的路。”这是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句台词。可有的时候,对于自闭症患儿和家长来说,真的很难看到前方的路。“很多次都有自杀的念头,我觉得太难了!”浩浩的母亲陈女士这样说道。浩浩是一名自闭症患者,为了给他治病,父母拼尽了全力,父亲甚至为了给他治病而失去了自己的左眼!
晴天霹雳 四出求医
浩浩出生于2010年,他的降临给初为人父、人母的他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刚出生时,他和其他小孩并没有什么不同。快2岁的时候,母亲陈女士发现他有些不对劲儿,“都22个月了,还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眼神儿也有点不正常,从来不看人。”浩浩被家人带到医院做检查,经过一系列诊断分析,医生写下了“自闭症”的诊断书,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让他们的生活顿时跌入了冰窟之中。
“儿子被诊断为自闭症的日子里,我躺在床上望着房顶,感觉在我四周都是墙壁,没有一扇门能让我出去。他才2岁不到啊,我对他的未来感到无比的绝望和恐惧。”陈女士说。
浩浩的父母怎么也不愿接受这个事实,他们觉得这也许是医生误诊了,一定还有希望。抱着这种心态,陈女士夫妇带着儿子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可是半年过去了,他们踏进了数十家医院,得到的回答都是一样的,“孩子得了自闭症,没得救了!”自从接受了自闭症这个事实,浩浩全家人的生活彻底改变了。
省钱为儿 宁弃手术
陈女士夫妇都是农民,以前家里的经济来源全部靠种玉米,后来为了给孩子治疗自闭症,夫妻俩来到昆山租房带孩子治病,父亲陈上佑在一个工地上做钢筋工,母亲陈女士则全职在家照顾浩浩。2013年4月14日下午,陈上佑在工地上整理搬运钢筋,就在他用力向上抬钢筋时,一根钢筋突然弹起,崩到他的左眼里,他顿时感到一阵巨痛。工友见状将其送到医院,经检查,他的左眼视网膜已经脱落,需要进行手术才可能保住左眼。想到这大一笔手术费用,陈上佑没有一丝犹豫,立马果断地拒绝进行手术,放弃了自己的左眼。“我失去一只眼睛不要紧,但如果我把这钱花了,孩子以后看病就没有着落了,孩子的未来比我的眼睛更重要。”靠着这仅存的信念,陈先生下定决心要放弃手术,把钱留下来为儿子治病。
他不奢望孩子将来成龙成凤,只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过一辈子。可是这种决心似乎没有为这位父亲带来半点希望,所见过的医生给出的治疗意见几乎都是:“无法治疗,只能进行训练!”
一年多过去了,浩浩仍然不会说话,甚至没有其他任何交流方式,对父母的关爱从未表现出感觉,连父母叫他名字的呼唤都不会回应。陈先生的心跌入谷底,万念俱灰。“难道孩子就这么完了?我真的要认命了吗?”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他还是没有停止他寻医的脚步。“我是他父亲,如果我都放弃他了,那孩子就真的完了!”一句最朴素的语言背后折射出的是一种最伟大的父爱。正是这种伟大的父爱,这种不放弃的信念,换来了浩浩病情柳暗花明的时刻。
幸遇“天使” 孩子笑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女士夫妇在亲戚指引下,遇到了自闭症资深治疗专家、年过六旬的蒋燕清。“不要着急,跟我好好说说孩子的情况……”她慈爱的笑容让夫妇俩紧张的心情放松了很多,陈女士抱着孩子坐在蒋燕清这位老专家面前,仔细地叙述着孩子的病情,蒋医生也慢悠悠地问诊、查体、询问细节。“,医生问得很仔细,让我心里很安定。”陈女士说。
经过检查和评估,蒋医生最终给出了结论:孩子的确患上的是自闭症,但还是有康复希望的,只要坚持给予适当的生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奇迹会出现的,起码孩子将来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经过大半年的治疗,浩浩的病情有了巨大的转机。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对外界的一切表现得那么“冷漠”,他慢慢开始会听一些大人的指令,比如让他搬板凳、吃饭等,有时候还会主动寻求父母的拥抱。那天浩浩刚做完第四次生物治疗正在打点滴,当陈女士拿着手机逗他玩,浩浩突然咧开嘴笑了。那天真的笑容清澈明亮,让每一个注视着他的人都被触动了。陈女士一下把浩浩拥入怀中,顿时泪流满面,迟来的幸福感充满了全身的每一个细胞。“这么多年来最令我欣慰的就是看到孩子脸上的微笑,对我来说,这份微笑来得有些迟,但我希望他能和其他儿童一样,早日走出病痛,微笑着迎接明天。现在,我就盼着他有一天能喊我一句妈妈,别的,已不敢奢求。”
编后语
作为自闭症(孤独症)孩子的家长,他们中很多人因为绝望,在苦苦挣扎多年之后,无奈地选择了逃避与放弃。我们无法责怪他们的逃避与放弃,因为他们经历的是“一场无日无之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只有亲历者,才能理解这种由无数次失望叠加而成的绝望。令我们欣慰的是,有更多的父母还在坚持,他们用坚强的臂膀,承担起那由无数次失望叠加起来的重负,他们用希望之手,推开那随时都会袭来的绝望。
善良的人们,请将更多的目光投给“星星的孩子”,让他们在生命的旅程里,更多地感受到一点人间的欢乐、美好、关怀和爱。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