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孤独症儿童的预后有极重要的影响,干预介入越早效果越好,否则反之。孤独症的干预矫治大多在2~5岁时最有效。
儿童早期可疑迹象利于早期诊断。如周岁内缺乏与母亲或养育者的共观、缺少目光跟随母亲的活动、对逗弄缺少反应、偏好凝视某处、专注聆听音乐或歌声等。2岁后可能表现排列玩具(如小汽车)和长时间注视排列的玩具、无目的地摇晃手里的东西、凝视射进房间的阳光、摆弄电器开关、不停翻动书本、撕纸和听撕纸声、喜欢斜视等;另外,母亲可能会叙述小儿不大寻求接触,对呼唤缺乏反应(听而不闻)等。值得注意的是,1~3岁儿童常规保健评估虽然可发现语言发育落后的儿童,但那些语言发育尚正常的轻度障碍儿童仍会被漏诊,他们有可能直到上学时才被发现有问题,从而丧失早期干预训练的机会。
医生初诊时应详细了解儿童的发育过程以及家族史,尤其是上述的可疑行为动作等,并应详细观察儿童在门诊现场的行为特征和表现迹象。基于诊断标准询问儿童情况时,医生要确定其特征行为的发生时间、持续多久、现在是否还存在等。儿童语言发育有问题时,应先确定是否有听力和发音器官的问题;儿童若表现离奇的动作或行为时也应考虑其视觉功能的检查。
初诊并不能完整了解孤独症的所有特征,有些儿童的特征可在发育后期表现出来,仅凭初诊印象而排除儿童孤独症(尤其是非典型性孤独症或阿斯佩格综合征),将有误诊和延误早期干预之风险。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