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新闻资讯 > 媒体关注 > 浏览文章

幼儿孤独症:天使也寂寞

2010/2/23 9:13:53 来源:互联网 作者:美石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人们常把孩子比作天使,是天使就意味着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幸福。可研究发现,有些孩子竟然是孤独症患者。这类孩子常常变现为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缺陷,但由于自闭,他们又往往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等具有不寻常记忆力,在日期推算和速算方面能力超乎同龄人,因而被误认为“天才”。因此,早发现、多关心、坚持治疗对于他们摆脱孤独至关重要。

  稚内的心更容易孤独

  成年人会孤独,难道孩子也会孤独?孩子的“孤独”不是一时的情感体验,而是一种难以发现和治疗的疾病---孤独症。对于这种病的诊断和治疗,医学界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从非医学的角度,应该有一剂最重要的药,那就是关爱。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爱更能唤起人们的希望,再也没有比爱更能让一个生命感受到温暖的力量!

  这样的孩子是天才还是病态

  有些孩子似乎很有耐心,能够连续几个小时在地上转圈;有的孩子剪破了手指都不喊疼,似乎是个超人;有的孩子具有某些特殊能力,如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的不寻常记忆力和对日期推算和速算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她们其实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缺陷,她们不是上帝的宠儿而是不幸的孤独症患者,千万不能把他们视为天才,因为有近八成的孤独症患者智力低下。

  镜头一

  一天, 一位母亲忧心忡忡的带着她6岁的儿子来到一家少儿心理健康中心

  咨询。她说这个孩子非常胆小,和同龄的小朋友也玩不到一块儿去,并且特别爱发脾气。最近更为严重,甚至拒绝与外界接触,日常进餐也很困难。妈妈还发现,这个孩子很有些“超人”的“风范”:不怕疼。有一次他自己玩剪刀把手剪得鲜血直流,妈妈吓坏了,带到医院缝了好几针,可他面无表情,一声疼都没说。

  镜头二

  小方今年5岁了,从不满周岁的时候开始,家长就发现特特别喜欢玩一只很滑的小皮球,而对别的玩具几乎没有任何兴趣。稍大些后,他表现得与别的孩子很不一样 ,不喜欢游戏,也不喜欢和小朋友玩,常常一个人在地板上来回地走,还不许别人打扰他。妈妈还发现,他记忆力很惊人,见过一面的陌生人,很久了他都能说出名字、见面的地点等。会数数后,能够一口气数到1000.妈妈觉得小方是个很有个性的天才,出于好奇把小方带到一个专业机构去做鉴定,结果被专家告知,小方其实是患上了孤独症!妈妈怎么也不相信,自己当做天才的儿子竟然是一个心理有疾病的孩子。

  由于对孤独症认识不足,很多患有孤独症的儿童从来没有接受过诊断因而也就没有被检测出来,但是孤独症并不会因为患者渐渐长大而痊愈,多数人要延续终身。他们一般被当作精神分裂或智障对待。这些孩子通常表现为兴趣单调、表情木讷以及行为刻板,倾向于要求固定不变或不正常反应,喜欢刻板、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即常会对某些物品或活动特别迷恋,对自己认为好玩的物品不肯放下,终日拿在手里,一旦找不到就心神不安、大哭大闹。一般孩子对自己喜爱的玩具也会表现出类似现象,但时间不会持续很久,而孤独症的孩子对所迷恋的物品确是长年累月如此。孤独症患者往往有一些刻板、重复的行为和特殊的动作姿势,经常独自玩耍、来回转圈走、重复地蹦跳,他们常会出现自伤、自残性质的动作。他们感觉和知觉的异常表现为感觉和知觉过弱、过强或不寻常,有的患儿对疼痛刺激反应迟钝。有些孤独症患者有某些特殊能力,如对路线、数字、地名、人名的不寻常记忆力和对日期推算和速算的能力。但是这仅仅是一个方面,千万不能把他们视为天才,因为有近八成的孤独症患者智力低下。

  从医学角度看儿童孤独症

  俗话说,对症下药。儿童孤独症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它传染吗?能治好吗?怎样才能及早发现孩子患病并及早治疗?现代医学在该病的诊治方面能做些什么?

  儿童孤独症又称作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福障碍,其特点是个体社会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发生质地异常,包括在各种场合的多种功能活动,如社会交往、言语表达障碍、狭窄的兴趣范围、刻板等行为方式。要确诊一个孩子是否患了孤独症,医生主要依靠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观察和病史询问,但为了排除其他的疾病,通常需要进行脑CT或SPECT、脑电图、染色体、脆性X染色体等检查,进行有关心理测验和体格检查。因此,该病的诊断需要一系列比较复杂的检查,医生不可能轻易下结论,作为一般的家长,如果不是该领域的专业人士,也不应该仅凭对孩子行为的观察而轻率地判断孩子是得了孤独症。正确的做法是等带孩子去看专业门诊。

  儿童孤独症过去被称为心理疾病,实际上是患孤独症儿童的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使神经受到严重损害所致。一般这些孩子性格内向,表现为过渡自我专注、与社会隔绝和极端孤立,还可能有言语错乱、理解力差以及发怒、自毁和攻击等行为。孤独症患儿多数对外界环境的食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们到了入幼儿园的年龄却不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里根本不听或者听不懂老师的指令。

  由于神经受损,患儿还可能存在睡眠障碍,白天从不睡觉(午休障碍),晚间入睡难,即使睡后,也不能进入深度睡眠,有动静就醒,总是翻身、惊醒。也有的孩子情况恰好相反,表现为超长睡眠(嗜睡型),睡眠时间远远超过同龄孩子的正常睡眠时间。孤独症患儿还有一个明显的症状就是语言障碍,如重复语言,人称代词你、我、他混淆。有的孩子3岁左右时还能有语言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但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逐渐倾向于放弃使用语言。

  儿童孤独症起病于婴幼儿时期,该病属于严重的精神障碍,是法语障碍中的一种类型。大多数患儿在3岁以前已有征兆,就发病群体而言,男孩多于女孩。患儿表现为社交障碍,避免与人接触(怕生人、也不喜欢和家里人玩、交流),拒绝拥抱,特别是不与人进行目光接触。患者对父母、亲人不产生正常的依恋感(这容易被误会为乖、不淘气、不粘人)。除了言语交流障碍(有的两岁了还不会说话),理解能力也存在障碍,说话内容与所处的情景脱离,无法进行应答式交谈。他们动作刻板,有自我刺激行为,如转圈、摆手、反复摆弄轮子、瓶盖等。感觉知觉反应异常,碰伤或自伤后不表示出痛苦。但个别患儿有些特殊表现,如机械记忆(曾有一个患儿能被好多广告词),在数字、组合玩具及拼图能力方面特别出色。这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广泛性发育障碍

  近年来,儿童孤独症的研究者们经过归纳总结,普遍认为自闭症患者通常有如下主要特征:

  社会交往障碍、社会交往缺陷是孤独症的核心

  多数患儿在婴儿期就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缺少面部表情。当别人要抱他起来时,往往不会像正常的孩子那样伸出双手表现出期待被别人抱起来的姿势。他们拒绝别人的拥抱,当与抚养者(家长或保姆)离别时无明显的依恋表情,见到熟悉的亲人(包括孩子的母亲)时没有愉快的表示,见到陌生人与见到熟悉的人表情几乎没有变化。到了一定的月龄,当被呼唤名字的时候,时常表现出不理会、无反应,他们这种充耳不闻表现以致于使人怀疑其是否有听力问题。

  言语发育障碍非常明显、严重

  患者沉默暴怒与或较少使用语言,有的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龄仍不会讲话,倾向于用手势或其它形式来表达他们的愿望和要求。言语运用能力很差,不会主动与人交谈,常会自顾自地说话,且话语常用代词,或为刻板重复的言语和模仿言语。言语音调、节奏的障碍表现为自我刺激地使用言语,常会发出尖叫、哼哼或发出别人不能听清或不可理解的“话语”,或者自言自语(不是像一般孩子有时候哼唱喜欢的儿歌之类的,而是用一种自己“发明”的被称为“自我中心语言”自我说话)。非语言性交流损害时常用手势或姿势语言,或用点头、摇头或其它面部表情来表达某种需求。

  刻板、淡漠、模仿、学习能力低下

  患儿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很淡漠,不能与人交往、不会模仿,存在的学习障碍,并且有刻板的动作,喜欢长时间做一种单调的游戏。

  贴士

  下面的一组题目是对儿童孤独症倾向的简易家庭式问卷,可以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测试和诊断,以便及早注意,防止形成“孤独症”。假若如果表明进行测试的孩子有孤独症倾向,应尽快去专科门诊进行全面检查,以便及时治疗。注意:家长不要给自己和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题目说明:每题用“是”或“否”回答,答是,则计1分;答否为0分。累计分数达8分以上者,说明孩子有孤独症倾向。)

  1 与其他儿童一起游戏或游戏和交往感到困难

  2 对声音和语言感到迟钝

  3 厌恶学习

  4 对各种危险,如玩火、登高、在街上乱跑会造成的危害缺乏应有的认识

  5 已经养成的习惯就坚决不改变

  6 不爱说话,有时宁愿用手势表示意愿也不用语言表达

  7 常常无缘无故的微笑

  8 不是像一般的幼儿那样弓着身子睡觉,而是僵硬地伸直腿脚睡

  9 精力异常充沛,有时要半夜醒来,一直玩到早晨,次日仍不疲倦

  10 不愿和任何人的目光接触

  11 对某件事物可能产生特殊的爱好和依恋,抓住不放

  12 喜欢旋转圆形物体,而且可以长时间做出同样动作

  13 重复、持续地玩一些单调的游戏。如撕纸、揺铁桶中的石块等

  14 怪癖孤独,不爱合群

  总之,儿童孤独症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否则预后不佳,影响儿童终身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家长要接受现实,不可讳疾忌医,而应该积极为其诊治。智商正常的孤独症患儿,经过治疗训练后,病情可以得到改善。

  造成儿童孤独症的因由

  是谁用深深的孤独侵占了这幼小的心灵,是什么夺走了这些小生命的健康?可恶的病魔像幽灵一样把一颗颗稚嫩的心困在幽暗的城堡。只有找到这可恶的元凶,才能解救这些可怜的孩子。找出造成儿童孤独症的原因所在,需要更多医学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遗传因素等生物性状

  一直以来,医学工作者和心理学工作者对于孤独症的发病原因进行了对哦方面的探索,但迄今为止孤独症病因尚未明了,研究者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导致功能障碍,神经生化机能异常以及遗传因素等。在病因学方面,对孤独症的说法有很多种解释,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患孤独症的孩子发病有一定的先天因素,患者多数在婴幼儿时期产生非饮食因素引起的营养缺乏,这是因为长期睡眠障碍导致了脑的发育障碍。总金额写孩子因为存在睡眠障碍,缺乏足够的睡眠,引起生长素等激素分泌不足或紊乱,从而产生厌食、精神狂躁、倦怠、食欲不振甚至厌食。遗传基因可能是导致儿童孤独症的主要原因。英国儿童精神病专家安东尼奥?巴利博士说:“多数专家认为,儿童孤独症可能不是由一个二十由数个遗传基因共同引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因。”20%的自闭症患者中,他的家族可找到有智能不足、语言发展迟滞和类似自闭症的人员。此外,自闭症男童中约10%有X染色体脆弱症。这一数据也表明了遗传的因素。

  欧美科学家经过5年的联合研究,在第2、7、16和19对染色体上发现了导致儿童孤独症的切面。这一发现为彻底解开孤独症之谜,为预防和治疗孤独症带来了新的希望。至今,科学家一直观察不到孤独症儿童的大脑发育和活动情况。但研究意者没有间断,在神经病理学方面,通过动物模型研究,研究者发现大脑边缘系统可能与孤独症有密切关系。边缘系统中主要是杏仁核和海马回与孤独症有关,杏仁核因杏仁形状而得名,是控制人类情感和攻击行为的皮层下中枢。社会行为退缩、强迫行为、不了解危险处境、不能从记忆库存中提取信息、不能调节自己以适应新事物或环境与海马回受损有关。杏仁核还负责对多种感觉的应答反应,例如声音、光线、味道,还有与感情以及恐惧相关的刺激。研究者已经发现孤独症个体对这些刺激的反应是存在障碍,通过外科手术损伤或去除杏仁核可以再动物身上重现孤独症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和情感淡漠行为。海马回是负责学习和记忆的一个中枢。孤独症儿童在遇到新情况时不能运用以往存储的信息可能与海马回有关。实验中,损伤海马回的动物几乎都表现出刻板行为、自我刺激行为和多动行为。

  信息、环境、食物污染

  信息污染时有关专家认定的使目前孤独症儿童日趋增多的罪魁祸首之一。人类被信息包围、淹没,造成一部分人在潜意识里对信息的排斥和对人家交流的厌倦,她们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影响到了后代的生长。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生存环境日益恶化导致家庭缺乏亲情爱意,也是孤独症的一大诱因。一些家长平日里忙于应酬、工作,对孩子关心不够;右下家长对待孩子的态度粗暴,受了气发泄在孩子身上;还有一些家庭发生变故,夫妻离异或者家庭气氛压抑;也有的家长盲目攀比,对孩子的期望值超越了正常界限??????如此种种,造成了本来有一些孤独倾向的孩子,因他表现不如别的孩子,收到家长的职责或责骂,甚至被家长殴打、威逼,使这种倾向演变成真正的孤独症。据统计,目前,儿童患孤独症的人数是以往的3.5倍左右。患孤独症的儿童一般以上因父母性格急躁、经常训斥孩子或家里只有老人单独带孩子。专家认为,这与家长工作紧张,无暇陪伴孩子或对孩子表现得急躁、缺乏耐心有关。如今患孤独症的儿童增多,除可能是母亲怀孕时过多的接触电磁波等先天因素外,还与婴幼儿的家庭氛围有关。儿童孤独症虽然不能完全说是由于父母的养育态度所造成,它很可能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脑部不同地方的伤害。

  也有专家曾经就儿童孤独症提出一种“蛋壳理论”.这类专家认为,现代城市住宅过于封闭,孩子常常被关在家里面,就像生活在蛋壳里一样,她们和网络游戏、电动玩具、动画片为伴,缺乏与现实生活中人与事件鲜活的交流,患上孤独症因此也就不足为怪了。

  孤独症的起因,通常是与起关键作用的营养摄入有着密切关系。确切地说,如果儿童缺乏某些特别的营养物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往往就会遭到破坏。脂肪酸代谢和电解质平衡极度紊乱、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产生没有规律、矿物质平衡有明显改变等,这些都是造成孤独症等疾病的罪魁祸首。研究发现,饮食、水源等污染,不仅会影响胎儿,也会导致儿童患上孤独症。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农业已经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方式,农产品有选择的增产增收使得粗粮正逐渐被细粮所代替,饮食精细化,人们的饮食结构在不断的改变,高脂肪、高热量、高蛋白膳食增多。尤其是相当一部分生活在城市中的孩子,快餐、巧克力等含糖量高的食品、高糖分、增加了色素等化学成分的饮料称为他们的饮食主角,易于形成酸性体质。因此,在现代生活条件下,不可轻视饮食对幼儿诱发儿童孤独症的预防。建议婴儿尽可能进行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含有丰富的碱性矿物质,有益于促进孩子神经系统的发育,因而能预防儿童孤独症。孩子应该少吃糖,多吃蔬菜、水果、杂粮等“碱性食物”;(高脂肪、高糖分和动物性食物中的磷、硫、氯等在人体内易于形成酸性物质,故有人把这类食物统称为“酸性食物”;而蔬菜、水果、杂粮等食物中富含钾、钠、钙、镁等成分,在人体中表现为碱性,这些食物被称为“碱性食物”。)注意膳食的“酸碱平衡”,有益于机体内PH值的相对稳定,使各种代谢功能协调,进而使身心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对于儿童孤独症的发生机理,过去认为是单纯由于脑部机能障碍及后天教育方式不当所致。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发现,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同时与过量食用“酸性食物”密切相关。

  用爱带孩子摆脱孤独

  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了自闭症的症状,一定要尽早检查,从而及时地进行有针对性地治疗。孤独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教育,带着一颗爱心给患病的孩子更多的关注,借助现代医学的成果,用更多的耐心引领他们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是患儿家长的义务,更需要社会力量的爱心和帮助。

  镜头一

  聪慧已经4岁半了,他被确诊为孤独症后妈妈就一直没有去上班,专职照顾聪慧并企图通过细心照料帮助他好转。聪慧的爸爸说,为了孩子,他们家两年来已经在各地医院看过100多为主任医生,仅路费就花掉近5万元。“钱已经不在乎了,社会上的冷言冷语却让人受不了。”他说,为了给孩子看病,他不得不经常向单位请假,单位对此很不理解,对他经常冷眼相看,冷雨相加。他理解单位,但单位不理解他,他没办法,现在只好硬着头皮上班维持着那并不丰厚的工资收入。

  镜头二

  6岁的乐乐不幸也是儿童孤独症患者,在幼儿园里根本不能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做游戏、参与集体活动,就喜欢一个人在教室里跑来跑去,老师讲话也不听,吃饭、午休都不能正常进行,已经被多所幼儿园拒收。他的妈妈说目前只能让孩子待在家中,由于找不到愿意照顾乐乐的保姆,她自己不得不辞职在家照看他。更让她感到难过的是不工作已经受外人歧视,孩子得这种病遭到周围人的嘲笑,他们有的说她养了个“傻儿子”,吓得她不敢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怕遇到熟悉的人。

  从上面的事例可以看出,许多人不了解儿童孤独症,歧视患者以及有患儿的家庭,这对于孩子不幸得了孤独症的家庭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很多家长表示,得知孩子患孤独症后,他们当中多数人曾想过和孩子一起去死。一位家长曾经带着孩子来到了海边,看着孩子无知、无助又无邪的眼神,她最终没有勇气和孩子一起跳进滚滚波涛之中。对于孩子的病情,这些家长已经从无法接受到无奈接受,但他们心中有更多别人所不知道的痛楚。“真的希望更多的人了解儿童孤独症,对孩子多一些关心。”一位孤独症患者的家长说:“仅凭一人或几人的力量来关注孤独症儿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社会的理解和帮助。”很多家长表示,夫妻双方最好有一人专职在家照顾孩子,但任何一方辞职都很不现实,都会给家庭带来更严重的经济负担,关键是目前尚没有针对孤独症患者的福利保障。

  有孤独症的孩子其实也是可爱的天使,只不过他们被上帝封闭在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光圈里。要解救这些孩子,就需要人们用爱、勇气和耐心打破这无形的牢笼。具体的做法就是及时让这些孩子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如果他们没有机会接受特殊的教育训练,将成为终身残障。若他们能得到合理的教育和训练,绝大部分儿童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虽然我国的教育部门从1994年已经开始逐步关注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问题。但现有的教育培训机构多为民办机构,并且数量十分有限。这是孤独症患儿家长们长期以来担忧和困扰的问题。孤独症孩子的教育需要老师、家长、医生的紧密配合,还需要社会的普遍关注。

  社会大环境的帮助和支持是一方面,患者的家长在帮助他们摆脱疾病困扰中起到的作用更是无法替代。这是因为孤独症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也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愈孤独症。但采用交流训练、语言训练、行为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和结构化教育,孤独症儿童的预后可以有显著的改善。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正常的儿童能随时地向父母及周围的人群学习语言和生活技能,孤独症病儿却不能。为了配合治疗,患者家长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不平衡状况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父母工作生活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去;建议家长做好孩子发育行为或治疗教育观察记录,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家长首先应该教会患儿是用的社会技能,如日常生活的自助能力,与人交往的方式和技巧,与周围环境协调配合及行为规范,对公共设施的利用等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教育训练应以父母为主,通过训练首先对父母与人感兴趣,并且学会交往技能和技巧。教育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因为想要让患儿掌握一种基本技能和习惯,需要半年或更长时间,尤其早期接受教育对患儿是相当重要的。由于孤独症患儿比聋哑儿童的比例要小得多,因此大规模建立专业学校不太现实,而将这些患者送到聋哑学校并不能进行针对性训练,医院门诊也不能顾及日常生活,所以设立一些介于学校教育和医疗门诊之间的机构,家长能定期带孩子来进行比较专业的培训,帮助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是一条适合帮助孤独症儿童逐渐康复的出路。可是目前此类专业训练机构数量太少,帮助患儿恢复依然是他们的家长责无旁贷的责任。

  贴士

  下面是如何对孤独症患者进行日常训练的方法和步骤,希望患者家长能够从中受到启发,与孩子一起坚持下来,多一份努力,就多一份希望与收获!

  一、 穿脱衣服

  可以分解成许许多多小的动作单元,在训练时就要按照这些小的动作单元循序渐进、由简到繁逐步完成。可分为一下步骤进行学习:

  脱衣服:1.父母帮孩子把衣服脱到肘下,然后让孩子把衣服脱掉;2.帮孩子脱掉一只袖子,让孩子脱掉另一只;3.帮孩子解开扣子,让孩子脱掉上衣;4.让孩子自己解开扣子并脱掉上衣。

  穿衣服:1.父母帮孩子穿上衣服,然后让孩子试着扣扣子;2.帮孩子穿上一只袖子,让孩子穿上另一只,并适当给予帮助;3.先让孩子穿裤子到两脚,再帮助他拉到腰上。当孩子每完成一个小步骤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奖赏。

  具体训练时要手把手的教孩子每一个动作,让孩子直接感受到每个动作的肌肉运动,而后,逐渐减少帮助直至孩子能独立完成。在训练过程中如果认真去做效果却不理想,则要分析有哪些因素影响进步。比如目标行为是否明显超出其能力所及?奖赏太多使孩子丧失兴趣?或者有其他家庭或环境因素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发现问题后要及时予以修正。

  二、 洗漱

  包括洗手、洗脸、刷牙、漱口等项目。设计一些有趣的模仿游戏,用自编的儿歌来串联工作步骤,让一成不变的练习多一些趣味。1.漱口:让孩子模仿一个有趣的动作:抬起头,玩“咕噜咕噜”的漱口游戏;或模仿口含着水,鼓动双颊变成大胖子;或用口含着水,把水轮流推向口腔内部两侧,使面颊鼓起来,就像变魔术一样新鲜好玩。刚开始如果怕孩子把水吞下去,可以先用冷开水来练习刷牙漱口。2.洗手:一边练习洗手,一边可以配合动作慢慢地念:“洗洗手,洗洗手。左搓搓,左搓搓;右搓搓,右搓搓。手心手背搓一搓。”洗脸:“洗洗脸,洗洗脸。左擦擦,左擦擦;右擦擦,右擦擦。绕个圈圈擦一擦。”3.刷牙:“刷刷牙,刷刷牙。左刷刷,左刷刷;右刷刷,右刷刷。上上下下刷一刷。”

  三、 吃饭

  1.餐前准备与收拾:可以让孩子有活动开始与结束的概念。在餐前的准备与收拾中,包含学一对一、分类的概念、数量起步(一共有几个碗)等概念。2.用餐规矩:可以训练注意力,强调要在座位用完餐才可以离开(活动开始到结束的过程,逐步建立孩子的规范能力)。3.餐具操作:可练习动作操作,手眼协调(如何在喝汤或吃东西时能保持平衡、不掉下来)等,这时需要有些动作命名(例如拿汤匙、喝汤等)。4.饮食控制:不要无限量的给予孩子食物。一方面当然是营养上的考虑,一方面是让孩子学到需要等待延宕的满足点。需要改善偏食的话,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喜欢的,另外也要给孩子他应该吃的食物。

  四、如厕

  给孩子准备一个幼儿用的小马桶或坐垫,让孩子坐得安全舒适。排便训练时需要较长时间的等待,可准备坐在马桶上看书或玩玩具,甚至练习吹泡泡等。孩子解尿时,可在马桶前面的地上铺上一块脚踏垫,必要时也可画上脚印,保证站立位置准确。孩子稍微大一点,可训练上完厕所时自行用卫生纸擦拭,先练习单手扶好在马桶上坐稳,再微微抬起臀部,并正确去用卫生纸。

  五、打扫

  指导孩子工作的方式可以是口语的说明,或是非口语的手势和示范,而提示的内容必须符合孩子理解力的程度。练习扫地时,可以把扫把、簸箕、垃圾桶从左到右排在一起,孩子就可以依照顺序做扫地、扫进簸箕、倒进垃圾桶等三项工作。除此之外,当孩子把工作做得较好或已经完成时,用夸张的赞美来鼓励他,应该就是对他的最佳提示了。唯有如此,孩子才会感受到自己做对了、做好了,然后动力十足地持续练习。

  精神科儿童日间中心,对孤独症的孩子进行如下训练:

  1.目光接触训练:多数患儿在婴儿期就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缺少面部表情。

  2.言语刺激训练:让患者呼唤小朋友的名字,对其进行产生反应、回答的训练。

  3.行为训练:与小朋友手拉手做游戏,安静地坐在小椅子上跟着唱儿歌。这些活动根据患儿心理、兴趣,在游戏中进行。家长一定要参与,理解孩子,分享成功。

  俗话说,防患于未然,除了在孩子的病确诊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训练,减少、避免诱发因素也是帮助孩子摆脱孤独的重要一环。儿童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既然已经了解到过量食用酸性食品容易诱发儿童孤独症,而碱性矿物质离子是大脑发育和维持大脑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若摄人量过少,则可导致思维功能紊乱,对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那就从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孩子过量食用酸性食品,特别是对已经表现出孤独症初步症状的孩子,最好要杜绝食用这类食品。有孤独症的小患者通常不能正常饮食(食物的种类和饮食量都不同于正常儿童),他们就是吃些怪的东西,包括不适合食用的东西。与众不同的饮食方式是造成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对细胞获取营养素起很大作用,如果电解质不平衡或者失衡的状况长期得不到纠正,提供营养补充就毫无意义,电解质失去平衡后会影响脑对体内一些重要化学物质的调节功能。由于营养不良,血液检查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的儿童相比有明显改变,如果红细胞计数很低,身体难免将足够的氧输送给各组织,包括脑细胞、脑内的氧不足,可能形成孤僻的、混乱的、不活跃的品质。根据检查确定孩子缺乏哪些营养素,对症下药进行补充,也是较好的补救措施。

  当然,防治儿童孤独症要采取综合性措施,除讲究膳食的“酸碱平衡”外,还要让孩子多参加各种锻炼,多参与集体活动。家长应该注意创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气氛,多一些亲子活动,特别是节假日,不要以任何借口把孩子推给电脑游戏和动画片,要严格控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学龄前儿童,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最好不超过一个小时。家长给孩子选择音响制品要慎重,内容要和儿童的年龄相适应。凡是不适合儿童看的节目,家长应坚决不让孩子看。切勿让孩子长期过“封闭式”的生活,以免形成孤僻性格而殃及孩子终生。一旦发现孩子出现类似儿童孤独症的表现,应及时请教医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并坚持进行有关诱导的训练。

  每一双小手都期待着大手的温暖,每一颗心灵都渴望摆脱孤独的苑囿。那些不幸患病的孩子,他们不需要被误解为天才,他们也没有理由被当作“怪物”。他们是一群比较特别的小朋友,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爱,需要信心和鼓励。他们的世界时那么的封闭,他们的孤独正好说明他们需要亲情、友情,让我们一起用爱带他们走出孤独,亲亲这些不一样的天使??????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幼儿孤独症:天使也寂寞]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