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语言训练 > 浏览文章

如何帮助孩子语言强化训练

2007/10/15 10:17:18 来源:靖江市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地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如何帮孩子做口腔运动

  唇部运动

  将嘴巴张开至最大(或说“啊”),停留3-5秒再放松

  将嘴巴向左右伸展(或说“一”),停留3-5秒再放松

  将嘴巴噘嘴呈圆形(或说“呜”),停留3-5秒再放松

  将嘴巴从“啊”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将嘴巴从“啊”变成“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将嘴巴从“呜”变成“一”(可不发出声音),连续3-5次

  将嘴巴做出“啊—呜”(可不发出声音),连续变化3-5次

  将嘴巴用力闭紧吸住,并做出“啵”的声音

  将嘴唇向内用力吸,并做出小鸟叫声

  舌头运动

  将舌头伸出,越长越好,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以同样的速度将头伸出—缩回,连续3-5秒

  将舌头伸出,向右(左)嘴角,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将舌头伸出,向左右嘴角连续3-5次

  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将舌头伸出,向上下嘴唇连续移动3-5次

  将舌头伸出,延嘴唇顺(逆)时钟方向绕一圈

  将舌头伸向口腔内右(左)脸颊(外观可以看到突出),停留3-5,秒再缩回放松

  将舌头伸至上下排牙齿,向左右移动做出清洁牙齿状

  用舌头顶住上硬颚作出马蹄声

  用舌头顶住门牙后方,从硬颚移动至后方软颚

  脸颊运动

  用手轻轻拍拍双颊,下巴,嘴唇

  紧闭嘴唇吹气使脸颊鼓胀

  用力吸吮,使脸颊凹入

  作出各式各样可以牵动脸颊肌肉鬼脸

  其他运动

  吹七、吹泡泡、吹小纸片、吹小蜡烛等吹的动作

  使玩具喇叭、笛子等用力吹出声音

  使用吸管吹或吸的练习

  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如狗—汪汪、鸭子—呱呱、鸡—咕咕

  模仿各种环境、交通工具、对象的声音,如下雨—淅沥、汽车喇叭—叭叭、打鼓—咚咚

  ● 不愿或不会模仿任何发音器官的动作(如咀嚼、吹、吸等);

  ● 模仿少数发音器官的动作;

  ● 经诱导能模仿大部分发音器官的动作;

  ● 主动正确模仿各种发音器官的动作;

  训练内容与方法说明

  发音器官由三部分组成:呼吸器官、喉头和声带,口腔、鼻腔和咽腔。口腔又包括唇、舌、上下颚;它们的动作主要有咀嚼、呼气、吸气、唇的开闭、声带振动、舌头的各种伸缩、旋转运动等。只有它们的功能发挥正常,儿童才能开口说话。

  建议视汉语拼音的学习儿童的具体情况,若儿童智力水平很差、缺乏模仿和执行指令的能力,则不宜从拼音学起,可直接教图片和实物配对的名词、动词。

  训练例1:控制流口水。有的小年龄或智力较差的儿童不会控制口水或无控制意识,而流口水会影响说话的流畅、清晰。练习时让儿童闭紧嘴,可先模仿训练者做出的、夸张的微扬脖子吞咽口水的工作来练习吞咽。接着可用吸管喝果汁等方式练习边吸边咽,养成咽的习惯;还可以在儿童上下唇抹些蜂蜜、甜汁等。练习舔和抿,也有利于唇舌运动和控制口水。训练儿童经常咀嚼些干果或高粱饴糖同样有助于训练发音器官和控制流口水。

  训练例2:吹泡泡或吹球。这也是发音器官练习,特别对说话用气不正常、连续说话有困难的要加强此活动。可在桌上架起一块厚纸板或薄木版(要有一定上倾坡度,倾斜不得超过30度角,由低向高逐步调整,周围有围挡),把乒乓球或轻巧的塑料泡沫球、小塑料球、小毛线团等放上面,要求用力吹至某条线或具体标志处;还可以开展吹泡泡或吹气球(有一定难度,视儿童能力来安排)练习,它对于发展唇、舌及口腔肌肉运动都有帮助,既有娱乐性又有功能性。

  说出名词

  ● 无法或不会说出任何名词;

  ● 说出少数特定名词;

  ● 说出抽象事物名称(如太阳、星期等);

  训练内容及方法说明

  设计的出发点是大量加强实物与声音、图形与声音的配对训练,使其在头脑中建立众多的、牢固的概念极其组合,比如红色、苹果、红苹果、绿苹果(属组合概念)等相关概念应多多建立。

  训练例3:说出常见物品名称并依类别区分物品。从儿童衣食住行的生活实际出发,教认常见的额物品和简单地从外形、功能上区分它们。建议选取图案简单、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图片做配套教具

  训练例4:说出自己及家人的姓名、自己的年龄或属相。这是训练的基础和核心的内容,在没有理解的情况下可采用机械记忆的方式安排到学习中,适当结合自己及其家庭、学校的照片教学则更好。

  训练例5:用“我、我的、你、你的”替代名字。这是相对抽象的代名词的学习中的一步,可通过回答“谁的鞋”、“谁想吃饼干”、“谁想要这个”等问题来教儿童认清名字—我---你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一般儿童倾向于用名字而不用“我”等代词,要有过渡练习。

  训练例6:根据场合调控声音大小。活动前进行环境音设计,录音背景非常嘈杂、普通和安静三种情况的音带一盘,长度分别要持续1-2分钟,然后在不同背景音中做一般对话或接电话、说悄悄话等练习,此活动兼沟通技巧训练。

  训练例7:凭想象和直觉说出图形。可让儿童看涂鸦后的画,看搭完的积木造型、看七巧板造型或简笔画30-60秒,然后提问:“这像什么呀”,可给予适当提示,如“看看像不像我们上学坐的?”此活动重在激发儿童自己回答,使感知、表象和想象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可提示但不可提供答案。

  说出动词、常见形容词

  ● 无法或不会说出任何动词、常见形容词

  ● 说出少数特定动词、个别形容词(大小、长短、冷热、软硬等)

  ● 说出具体动作的动词、少数形容词

  ● 说出抽象动作的动词(如怕、想等)、常见形容词

  训练内容与方法说明

  常见形容词要对应数、配对记、先教具体反映事物基本属性的,如大小、长短、冷热、薄厚、软硬、高矮、好坏等,再教最常用的、抽象性的,如可爱、漂亮、丑、大方、小气等,都要结合具体环境教,为的是“言之有物”。发展沟通技巧。

  训练例8“话剧或小品表演(片段)”。可结合儿童自身爱好安排“儿童话剧或小品”表演,一般要根据儿童故事书、漫画书选材,在人物角色分派时应注意儿童特点和语言能力、模仿能力,一般以模仿成人为主、儿童自己创作为辅。有实践表明,智障和孤独症儿童都值得开发其表演潜能,以此促进其沟通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一般从幼儿时期就应逐步培养。

  说出动词+名词短句

  ● 无法说出任何短句

  ● 只能说出少数特定短句

  ● 说出含有具体的动词+名词短句

  ● 说出含有抽象的动词+名词短句

  训练内容与方法说明

  开始时训练者把儿童动作用两、三个字表达出来,让儿童听,然后问:你在干(做)什么?再让儿童回答:“我喝水”或“我吃糖”。此时要重点先教生活用语,比如用语言表示“要撒尿”或“尿哗哗”,每一步中都不能没有夸奖。接着是训练“看图说短语”等。

  训练例如9:词语替换练习。把句子中的名词(如爸爸、妈妈、小汽车等)、动词替换成其他相应的名词、动词。结合实际操作教儿童说打开盒子,学会后再打开铅笔盒、打开饼干盒,不仅能丰富儿童的词汇,还能使“打开”一词迁移应用到多种场合中。动词替代也可如此设计。

  说出否定句

  ● 不会说否定句

  ● 能说少数特定否定句

  ● 说出含形容词+名词的否定句(如含有不要、没有、不行、不去等词的句子)

  ● 说出含形容+副词的否定句(如含有特别、非常、就是、太等词的句子)

  训练内容与方法说明

  在了解了否定意义后,有些孤独症儿童虽然已掌握了口语,但往往用表情、动作表示否定意愿,这时一个训练者应做出“不理解”的表情,并追问,另一个训练者用“否定句”回答并得到回应,儿童在了解应如何回答后才开始模仿,这时要及时满足儿童的“否定”要求,并特别注意教学不要强人所难,应把握训练时机,这种学习一般应做弹性活动计划。智障儿童在此没有明显的落后表现。

  说出疑问句

  ● 不会说疑问句

  ● 能说少数特定疑问句

  ● 说出复杂的疑问句

  训练内容及方法说明

  说出疑问句是所有智障儿童的难点,主要体现在理解难、内容多、疑问口气的表述难、关注点不一致四个方面,比如从内容看有简单和复杂的疑问句,如“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哪儿?你去哪”等都属简单的,复杂的有反意疑问句、选择疑问句等,如“为什么呢”,“如果。。。。,该怎么办”,“。。。。。,难道不是吗”教学中要一一克服,一种或两种相关句型一起教,先考察是否真正理解,再模仿问句(方法同说出前面的“疑问句”反应,也需三人一起学)由别人作答;注意与训练配套、平时多提供问句环境和问句刺激。如成人交谈中注意使用规范的问句等,由于儿童的学习有时是偶发的、不可完全设计出的,因此环境信息的大量供给是十分必要的。

  说出两个以上的句子

  ● 不会说出任何句子

  ● 经提示才能说出两个句子

  ● 说出两个句子

  ● 说出两个以上句子

  训练内容与方法说明

  说出句子是在说出词和理解能力发展后可以训练的内容,基本方法依旧,关键是词的积累要丰富、情境教学要生动。可以先采用给出句子主干的填空式、给出句中关键词式和给出提示词(非句子中使用的)等方式方法。平日里也要多做“再说一句”的练习,即在对话中适时追问或追加一句,有时还可以连续追问,以形成连续表述的习惯。

  训练例10:以填空式解释图片及其组合。先出示三张故事图中的第一张,图片要求主题十分鲜明,如姐姐和弟弟种树、帮妈妈扫地、早起上学去等,画面简单,最好是以前见过的;又如第一张画着姐姐和弟弟拿着树苗去种树,可在图片下方写着“姐姐和弟弟准备去------”,儿童填好后再复述两遍,然后出示第二张,画着姐姐和弟弟把树苗种在地上,可在图片下方写着“姐姐和弟弟先挖----”,再把树苗----。最后给小树----”。要在指导填空后复述,并在做一项(约5-10分钟)其他活动后重新看组合图,分别练习在提示和不提示情况下的表述,直至儿童能完整地用两、三句话叙述这件事。

  表达技巧

  ● 不会口语表达或口语反常

  ● 只在特定情景下才有适当的口语表达

  ● 经提示、鼓励、能在适当情景下做任何适当的口语表达

  ● 在适当情景下与人有适当的问答

  训练内容与方法说明

  表达技巧是综合技能,不仅要有一定的表达能力,还要有“眼力见儿”,把“听、想、说”结合起来,这对弱智和孤独症都是十分困难的,尤其是孤独症。根据前面提到的“心理理论”研究,他们很难通过对话理解对方之所想,因此要结合场景一句句地教,结果可能还感到与他们对话不顺畅,有背诵感,有时他们不会回答或提问,就重复已说过的话或问题,这都应视为基本正常的表现。在他们对话时要表现出很认真听,不能笑或心不在焉,那样会影响其说话的积极性,使这项训练无法顺利进行。

  要掌握表达技巧,首先要通过实际、亲身感受不同的表达方式的功用,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模仿使用,最后才能根据不同场景灵活应用。基本的表达方式可在以下活动中体现:与人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交谈、讨论、查询、报告、介绍等,其中若智和孤独症儿童常用的、需要设计专门活动训练的主要有与人面对面的交谈、电话交谈、查询、介绍、讨论。应按它们的难度等级进行大量练习。

  训练例11:电话交谈或情景对话。主要是应用电话、电视等有关数据进行对话实践活动,训练电话交谈时要交谈双方看不见、听得见,注意用家具等挡住视线,然后模拟电话铃(或手机铃)响、接听、谈话(之前要已学过基本电话交谈用语)、结束,结束技能应单独练习过;情景对话可利用电视节目(最好事先摄录一段生活片段)进行,把查询、介绍、讨论等内容逐步融入。

  训练例12:“接龙”训练,培养儿童注意说话的上下文和情境的意识。设计情境为“看谁能说过谁”,比如今天说台灯,考虑到儿童词汇不丰富,每次只用5-6个词,说完一遍换一个起始词,即台灯---灯光---光滑---滑冰---冰棍,训练者尽可能接儿童熟悉的词,若儿童有些词一时想不起,训练者需手势或图片提示,并做必要的等待,不能“抢答”。如果有两个词都是提示下说出,则再重复一次,重复时儿童换词是可以的,训练者基本不换。

  训练例13:四方连续图卡的分解、组合练习。所谓四方连续图卡是借用“邮政”术语,即指3-4张可独立分解又可组合的图片,如由动作者、动作、对象三部分组成的图卡,一组卡片为兔子、水管冲洗、牛,让儿童把它们组合成一幅有意义的画并说出来,如兔子帮(给)牛洗澡,或牛帮(给)兔子洗澡等,最好再配合文字阅读几遍。注意情境设计灵活、有趣,图卡衔接要自然、能分辨几张卡的位置关系。

  训练例14:“我是小演员”的各种课本剧表演。轻度、中度弱智儿童和智力水平高的孤独症可以安排此训练,它不仅要求有表达能力,还要有较高的表达技巧和思维想象力,能使声音的大小、强弱和语调、表情动作配合,因此训练难度大,特别是体会剧中人的情感对孤独症和部分弱智儿童是最困难的,只有从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句话的逼真模仿做起,开始要自编一些人物形象鲜明、表情明确、语言简短的课本剧来练习,以后可过渡到情节稍复杂的课本剧。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儿童的“心理能力”和应对环境的能力,值得认真研究。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如何帮助孩子语言强化训练]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