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儿童尤其是男孩总是顽皮好动,整天活蹦乱跳,这对于3-5岁的儿童来说属正常现象。然而,如果孩子6-7岁时,仍然是不能控制地好动,甚至总是不停地动,注意力不能集中,并影响到学习、课堂纪律以及日常生活,这就当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及早带孩子去接受心理训练。
培养和训练儿童适应学校的学习环璄,上课能集中注意听讲,按时完成作业,遵守学校的规章和纪律等行为都是应进行培养和训练的。然而儿童的正常行为。后者属于儿童的心理疾病。
3-5岁的儿童多数都是好动的,尤其是男孩,他们有时候连5分钟都坐不住。精力旺盛,活蹦乱跳,不知疲劳。多动,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爱活动,不爱出去,不愿与小朋友玩,只愿在家里自己独处,不愿与人接触等很可能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孤独”和“自闭”会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
儿童多动症的表现有:
1、多动症儿童常见的行为障碍。多发生在7岁之前,发病率在3%,男孩多于女孩。日常生活中活动过多是多动症的主要特征,甚至些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与正常婴儿不同,如不安宁、易哭、难以入睡、易醒等。一般还较早地就能站立行走,经常乱翻乱摸东西。上小学后的表现是不能安静坐下来听讲,甚至手脚不停地摸这摸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经常做小动作或与别人开玩笑,以致发生冲突。因此,经常违反纪律,受到老师的批评,学习成绩也不好。多动症患儿与正常儿童的好动顽皮是不同,他们的活动是杂乱的,无目的的。因此,有人用“永动机”来形容多动症儿童的好运。
2、注意力不集中是多动症儿童的突出的、持久存在的表现。他们经常缺乏有目的的活动,玩玩具也是几分钟的热情,没有耐心将一个活动做完。对家长、老师讲的话也常常是“耳边风”,什么也记不住。做作业时除非成人在旁边监督,否则做一会儿就去干别的了。
3、多动症的另一个特征是冲动性行为。他们是行动先于思维,不经考虑就行动,例如:经常对些不愉快的事情,做出过分反应,甚至冲动之下伤人或破坏东西。
4、多动症的儿童缺乏克制能力,他们提出的要求必须立刻满足,不然会大喊大闹,而且做什么事都表现得急急匆匆的。
5、多动症的儿童他们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然而由于以上症状给他们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多动症儿童存在知觉活动障碍,如画图画时,往往分不清主体与背景,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也不能将图形中各部分综合成一个整体。甚至有的患儿将“6”读成“9”,有诵读、拼音、书写及语言等方面的困难。经常在课堂上老师提问时,未经认真思考就回答,认识不完整也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6、多动症自婴儿期到成年期各不同年龄阶段其症状表现如下:
婴儿期:
不安宁、易激动、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差、活动度保持高水平等。
学龄前期:
干某一件事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破坏欲强、不能静坐、发脾气、很早入睡或很早醒、对动物残忍、有攻击性行为、冲动性强、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情绪波动性大、遗尿等。
学龄时期:
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好做白日梦(女孩)、不能静坐(男孩)、不能完成作业、是班上的“劣等生”、常有攻击性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冲动性强、自我形象不好等。
中学时期:
接受教育(能力)迟钝、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动力、不可靠、有攻击性行为、冲动性强、对刺激的反应过强、过失行为多、情绪波动大、说谎、易发生事故、自我形象不好。
成年时期:
注意力容易转移、冲动性强、易发生情感暴发、与同伴关系难持久、不能放松、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酗酒、学伴有戏剧性表现、工作不能胜任、易与人争执、打架等。
多动症的儿童有一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以消失,也有一部分患儿长到成年以后仍有注意力易转移、好冲动、发脾气、不能放松、常与人争吵、打架等表现。可见多动症是影响儿童学习和行为、情绪的重要问题,应及早治疗。
多动症的诊断标准
1、常常手或脚动个不停或坐在位子上不停的扭动;
2、要求其静坐时难以安静地坐着
3、容易受外界刺激而分散注意力;
4、在游戏或集体活动中,不能耐心地排队等待;
5、常常在别人问话未讲完即抢着回答;
6、难于按别人的指示去做事;
7、在做作业或玩游戏时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8、常常一件事未做未做完又换另一件事;
9、难于安静地玩耍;
10、经常话多;
11、常打断或干扰别人的活动,如干扰其他儿童的游戏;
12、别人和他说话时常常似听非听;
13、常常丢失在学校或家中学习和活动需要的物品(如玩具、铅笔、书和作业本等);
14、常常参与对身体有危险的活动而不考虑可能导致的后果。
除以上标准处,通常7岁前发病,病症持续在6个月以上也是多动症的重要特征。
多动症的矫治:
1、药物治疗:
治疗多动症常用的药物是中枢神经兴奋剂,如:利他林(哌醋甲脂)、各匹莫林以及三环抗抑郁剂、抗精神病药物等。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称为矫正疗治,条件反射疗法或学习疗法。主要以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反射和社会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某些特殊设计的治疗程序,逐步矫正、消除患儿的病态及不良行为,建立新的行为反应。
利用学习的原理,在训练过程中当良性、合适的行为出现时,就给予奖励,以求保持和继续改进;而当不合适的行为出现时,就加以漠视,或暂时剥夺一些权利,以表示“惩罚”。如多动症儿童坐不住和屁股不停在椅子上扭动,可看作是一个“靶”症状。假如老师或家长过多地注意它,那么这个不合适的动作就会得到加强,因而出现的次数会更多。如果加以漠视,时间长了,因失去注意而得不到巩固,而会逐渐消失。这个过程和结合奖励原则,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可以采用“插红旗”“贴红星”等奖励法。
3、认知疗治
本疗法主要强调认知过程在决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心理研究认为行为和情绪大半来自个人对情境的评价,而评价受信念、假设、形象、自我交谈等影响。在儿童多动症治疗方面多使用“隐蔽的模型化”的方法,就是在实际生活中或进行作业之前,训练患儿对所做的“作业”进行心理复述。例如:指导患儿装配一个玩具飞机,让患儿按吩咐做每个动作,像口中大声说:“现在我把螺旋桨装在飞机上,我要检查一下安装的方向,我要把轴再次旋转……现在,我对照图纸再检查一遍。”用这种方法训练使其做到耐心、细心、按计划行事,不事不马虎。克服行动先于思维的毛病。
4、饮食疗法
儿童多动症不能光靠药物治疗,心理和饮食疗法也很重要。研究资料证明,儿童多动症与饮食不当也息息相关。
多动症患儿的饮食,应选择有助于大脑发育和营养的食物,如:高蛋白(包括动物和植物蛋白)、高磷脂、卵磷脂、脑磷脂、冨含多种维生素的食物。平时患儿的饮食要尽量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粗细粮、荤素菜搭配,提高利用率,促进营养的吸取,以利于脑组织和身体的全面发育。
有助于大脑生长发育的高蛋白和高磷脂的食物有很多,如:鸡蛋、动物心、肝、肾、脑、瘦肉、鱼类、海产品等。最好采用流质或半流质,如肝汤、蛋羹、鱼粥、蟹松等。主食中大豆含有优质的植物蛋白,玉米中则有丰富的脂肪酸和鈣、磷、铁等微量元素和较多氟氨酸等。患儿常吃豆制品、玉米能帮助和促进脑细胞的“呼吸”,排除脑组织中的氨。干果中大枣、核桃除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糖外,还含有鈣、磷、铁等元素。大枣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B1、以;核桃含有维生素A、C、E和镁等。常给患儿吃这些食物有益于大脑和神经细胞的发育。
多动症患儿要避免大量食用含有丰富酪氨酸的乳制品,少吃糖和胡椒、辣椒等刺激食品及各种色素制成的果子露等。还要少吃含水杨酸盐较多的苹果、桔子和西红柿,以免诱发和加重儿童多动症。
据报导,每天早餐、午餐前饮用一杯咖啡,对轻微的儿童多动症有疗效。因为咖啡能提高患儿的自制力和注意力,又可提神、健胃促进消化。此外,也可用合欢花6克、莲子30克,煮汤食用;或用百合60克、大枣4个煮熟后打入鸡蛋一个,早晚当点心食用,对治疗儿童多动症也有效果。
5、综合治疗:
儿童多动症是由生物、心理、社会诸多因素引起的,因此治疗必然是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治疗。一般讲,在应用药物的同时,儿童多动症的早期应进行心理矫正,家庭治疗并进行感觉统合训练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治疗的同时注意改变家长或老师对患儿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尽一切力量减轻患儿的精神紧张并适当增加文体娱乐活动。要明白越是好动的孩子,越应增加他们日常生活和课余时间的活动,只有课下充分“动”,上课才能专心听讲。
儿童多动症其名称有多次改变:最早(1947)叫“脑损伤综合症”,又改称“轻微脑操作综合症”(MBD);1977年ICD—9又命名为“儿童期多动综合症”,1989年ICD—10又改为“多动阻碍”。尽管儿童多动症在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有许多学说,但是在临床表现上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却有许多相同之处。请看下面对比。
婴儿期
感觉统合失调:不安宁、易激动、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差,活动度保持高水平。
儿童多动症:明显不安、哭闹、叫喊、食量差。
学龄前期
感觉统合失调:干预每一件事,注意力集中短暂、破坏欲强、不能静坐、易发脾气,早睡早醒,对动物残忍,攻击性行为,冲动性强,情绪波动大、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遗尿。
儿童多动症:严重明显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冲动性强、易兴奋、知觉常发生问题;平衡能力差、手眼不协调、反抗性强、不合群、孤僻、贪食、脾气暴躁、怕生人、语言表达能力不准、手脚笨拙、易摔倒、很难学会系鞋带、翻滚、骑车、跳绳,难与他人同乐及分享玩具、食物等。
学龄期
感觉统合失调: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好做白日梦,不能静坐,对挫折耐受力有差,对刺激反应过强,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常被当“班上劣等生”,攻击性行为,与同伴相处困难,冲动性强,自我形象不好。
儿童多动症:严重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尽管可以看动画片,但无阅读,写字时偏旁部首常写颠倒、计算困难、不听别人讲话、丢三落四、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缺乏上进心、自卑、学习成绩差、撒谎、厌学。
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不是直接重复教学和强化学习,而是避开学习,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感觉统合训练是一种科学的、完整的体育游戏,是针对儿童多动症的非药物治疗中行之效的一种治疗方法。社种训练包括:滑板、滑梯、羊角球、袋鼠跳、隧道、蹦蹦闲、圆筒、大笼球、独角椅、摇摇船、网揽、拍球、跳绳等15项运动。参加训练前需要进行智力和感觉统合能力发展量表测查。20次为一个疗程,一般讲轻度失调作1-2个疗程;中度失调作2-3个疗程;重度作3-4个疗程。每周作2-3次。
儿童多动症病因和发病机理都不十分不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综合性原因,支持功能的失调,既有发育过程中的,又有心理社会因素。
对儿童多动与多动症的鉴别
1、注意与兴趣的关系
多动症儿童,经常是无目的地动个不停,而且不分场合,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随环境转移,易受环境干扰、甚至对教师布置的作业搞不清楚,作业不能完成,学习困难,对感兴趣的活动如看电视、听故事,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或集中时间短暂,批评后仍难以改正。
多动的正常儿童,对自己注意的事或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能专心致志,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多动现象会逐渐减少,一般能约束自己,上课能控制自己,能集中听课,而下课后却活泼、淘气、顽皮。
2、自制能力
患多动症的儿童,表现幼稚任性,易被激怒冲动,情绪不稳,因一些小事便会喊叫、哭闹,发脾气,对不愉快的刺激往往过激反应,缺乏克制能力,需要什么就得立刻满足,做事有头无尾。
多动的正常儿童,虽然表现散漫、淘气、好运、上课有时也有小动作,但老师提醒后能注意控制自己的行为,能集中听课、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好。
3、行为目的
患多动症的儿童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在行为之前不加思考,也不顾后果,以致有冲动伤、毁东西的行为,做事缺乏条理性,有始无终,甚至有说谎、逃学、打架、惹事生非等不良行为。
多动的正常儿童表现天真幼稚、淘气,但他们做事有目的性,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好奇、喜欢围观、触摸,做事有始有终,能约束自己,自我控制能力好。
家长老师用以上三条就可以把儿童的多动与多动症区别开来。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