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市残联特教中心的老师在给孩子们上课。 (开平市残联提供)
看见有人来,稍大一点的孩子抬头叫了声“阿姨好”,几个顽皮的孩子则围了上来,东摸摸,西探探,一个小男孩甚至用鼻子嗅来人的衣服,另有一个男孩径直跑了过来,给了来人一个大大的拥抱,还有一个身材矮小的女孩,不时用手指轻弹一下来人的手背。
“请别被他们的举止吓坏了,这些可爱的孩子只是想表达友善和兴奋。”关老师走过来对我说。
他们,是一群特殊的孩子,10—16岁不等;这里,是开平市残联特教中心,前身是1994年开平残联举办的聋哑儿康复班,中心现在还包括一个孤独症康复班和一个综合康复班;这里,有三位老师:关丽娥、张月梅和梁志平。
孩子们的特殊表达方式
据介绍,中心现在有5名聋哑儿童,11名智力障碍儿童,其中还有两名儿童患自闭症。说是分班教学,但由于每个孩子来到的时间不一样,程度也不一样,老师们多以个别辅导为主。
先前过来拥抱的男孩是11岁的阿伟,来中心已经两个学期。“阿伟有些多动症,之前他在普通学校读了3年书,但是一个字也不会写,而且坐不够一节课。来这里后,我们一节课缩短到30分钟,让他慢慢耐下性子来。现在,阿伟已经会写1到10的数字了。”梁老师认为这是阿伟取得的一大进步。
10岁的阿良喜欢嗅人,对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他都会用鼻子先嗅嗅,即使妈妈来接他放学,他也会先闻闻妈妈的衣服、脖子,确认后才会跟着走。吃饭时,他也喜欢先闻后吃,而且还挑食,喜欢的多吃点,不喜欢的汤水就一直搅汤匙。关老师解释说:“这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需要先做出判断,然后才会确定行动。”
喜欢弹手背的那个小女孩今年10岁,患唐氏综合症,别看她长得娇小,发起脾气来连比她大的孩子也敢打。
先前叫“阿姨好”的是15岁的阿华,认字、写字、组词能力特别好,对文字的记忆特别牢,但是对数字不太敏感,有时甚至想不起来自己的年纪有多大。他的情绪不稳定,中心每个老师的手臂都被他抓过,但当他恢复平静后,会及时礼貌地给老师道歉。张老师夸奖道:“他很懂事,自制力越来越好了。”
中心的老师都接受过相关的特殊教育并考证上岗,对这群特殊孩子们的特殊表达方式有一定的“解析”能力。
阻止不了的热爱
虽然特教老师是一个帮助弱势群体的特殊职业,但它却没有为特教老师们赢来应有的尊重,反而引来了不少误解。
曾经有人不止一次地问关丽娥老师:“你天天跟这些残疾孩子打交道,会不会将来怀孕,生出的孩子也是傻子啊?”关老师是这里资格最老的老师,她从1994年开办聋哑班时就在了。张老师也说:“当人家知道我做的是什么工作后,白眼、有色眼镜是免不了的。”
据了解,甚至有一些残疾人的父母也不能摆脱成见。他们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的孩子在特教中心读书,因为在传统人的观念里,这些自闭症之类的孩子不是疯子就是傻子。
当然,在有些人的观念里,像梁老师这样在普通学校教了10年书的老师,毅然转行做特教老师,真是有点不可理解。梁老师平静地说:“人们的观念会慢慢转变的。我不在乎他们现在怎么看,我知道,尤其在普通学校和特教中心对比教学后,我更坚信:我们做的,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误解不仅针对特教老师,还有针对这些本已不幸的孩子们的。
事实上,中心16个孩子中有4个是在普通学校读过几年书后,因种种原因转到特教中心的。
14岁的阿朋有严重的智力障碍,也不爱说话,中心老师教了一周,他才学会给左脚穿袜子,学会洗手。那天他学会了叫“阿姨”,就天天站在二楼大厅的窗台边叫“阿姨”。也许在他的潜意识里,叫“阿姨”会得到亲切的笑脸,会得到糖吃,会使对方高兴,所以,那一阵他迷上了叫“阿姨”,而且自己叫得很开心,但楼下打牌的人尤其是女性可不乐意了,她们认为阿朋的“噪声”打扰了她们,竟然拿水管冲他!
“父母放弃,但我们不放弃”
据了解,被送来这里的残疾儿童,他们的父母多数都是正常人,当对自己的非正常孩子尝试努力多年而成效不大时,就把孩子送来这里或者再生一胎了。一些父母把孩子送来特教中心,就意味着自己“放弃了”,但中心的三位老师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没有打不开的心门。
10岁的阿超有些自闭,去年被爸爸送来中心时,刚一下车,就用书包套在头上罩住眼睛,还一个劲儿地哭。到楼上,看见一群陌生的同学,又哭着钻到桌子底下不肯出来,越拉他,他越死死地抓住桌腿。没奈何,梁老师也钻到桌子下面,轻轻地跟他讲话,但磨破了嘴皮子,阿超总是不大理人。梁老师笑称:“中心的桌子几乎都被他钻过了,而我们几个老师,也跟着他都钻了一遍。”两三个星期后,阿超已经熟悉这个新环境了,看见别人玩得开心,他也会蹲在角落里笑,但如果有陌生人来,就急忙躲在房间里不肯见人。大概是一个月后,阿钊变得不再爱哭。两个月后,在其他乖孩子的引领下,他开始走进课堂,但显然他的自制力还不是太好,经常在别人上课时,自己溜到大厅独自游走,或者玩球、拼图。梁老师爱怜地说:“自闭儿童其实也有爱玩的心理,只不过别人玩时,他想玩但不敢参加,抗拒陌生人。”
阿超最让人难忘的,就是他学期末“金口”初启,叫了声“老师”。一天,梁老师正在给他们几个孩子上课,阿超突然站起来说:“老师,这个我会了,你去教别人吧。”然后自己到大厅玩去了。“那一刻,我几乎愣了,这是他来这里近一个学期以来,第一次叫‘老师’。”现在回忆起来,梁老师还是很激动。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