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训练一直是孤独症儿童教育训练的重点之一,也是教育训练的难点。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采取开放式的自然训练法比较适宜。
第一,运用开放式自然训练法要善于利用自然生活中的情境来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也要为儿童的语言学习创设情境。生活中可供家长和教师利用的情境很多:游戏、活动、训练、就餐等都可以抓住儿童感兴趣的东西及时地提供语言范例,对儿童进行训练。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一般儿童对厨房、对做饭这一丰富多彩的地方及活动都很感兴趣,很愿意去厨房摸一摸盆盆碗碗,或拿一点米,一片菜叶,还特别喜欢参与成人的活动。孤独症儿童也不例外,这时,家长们要抓住时机教孤独症儿童认识各种蔬菜、用具,还可以让儿童亲自参与布置餐桌的活动,学一学怎么洗菜、洗水果,同时给予语言刺激,让儿童充分理解各种概念、各种活动的真切含义。外出的活动如乘车、购物、散步、参观游玩都是我们教孤独症儿童学语言的好机会,因为一般孤独症儿童都喜欢外出,这时他们的情绪放松,兴趣点很多,景象具体又生动,在这种情境下获得的语言真可以说是能活学,以后又能活用。
除利用生活中的自然情境之外,我们还要有目的、有意识地为孤独症儿童创设学习情境,在家庭和学校中要给儿童创造一个丰富多彩、又能自由活动的空间,设置图书角、游戏角,放上儿童喜爱的图书和玩具。墙壁上挂上儿童喜欢的图画、像片、饰物及各种挂图、地图等,这些东西要随教育训练的需要,随时换取,而不要只当摆设一成不变。还要注意东西摆放的位置及高度,有的是供儿童随意取拿,有的则是放在儿童看得见,拿不着的地方。
第二,要注意丰富孤独症儿童的感知经验培养他们的兴趣,扩大社会经历;孤独症儿童一般兴趣狭窄,常陷入单一的感觉之中,只喜欢某种物体,如一段细绳或一块木片;只喜欢某种活动,比如看旋转的物体。有的孤独症儿童甚至对最能吸引一般儿童的诱人的食品也毫无兴趣.他们理解世界的困难和理解语言的困难一样多。这就要求家长和教师要从丰富孤独症儿童的感知刺激入手,让儿童多到外界去听、去看、去触摸,甚至品尝各种食品。用新的生活去吸引他们,帮助他们一步步营造起周围世界的图象,并使他们感觉到生活的意义。当孤独症儿童开始对周围世界有些兴趣了,你就可以从帮助他认识每样事物开始,掌握事物的名称,了解正在发生的事。有了较多的生活经历,学习语言就有了基础,
你既可以在真实的情境中教孤独症儿童学习,语言,又可以在室内利用图片、模型、教具来教他们学习语言。
第三,运用开放式自然训练法要求语言训练渗透到每个领域的训练中去,自然训练法要求训练者随机选择语言材料对儿童进行训练,这就要求训练者要很好地把握住每一个机会,在儿童的各种活动中教他学习语言,而不是只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里才学习语言,其余时间就不学了。你和他做游戏就把游戏名称告诉他,让他模仿学习,你和他练拍球就教他说拍或说球,你让他学习生活自理就教他说衣服的名称或动作名称,这样随时随地抓住机会,让孤独症儿童逐步建立起一个个正确的概念,教和学双方的交流也就会慢慢多起来。虽然,这样做起来也并不容易,孤独症儿童并不是时时都那么配合你,并不是每一次都开口说。正因为这样,才要求家长和教师们树立起强烈的教育意识,把语言训练贯穿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去,贯穿到教育训练的每个领域中去,坚持做下去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
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
( 一 ) 开放式的自然训练法虽然具有随机性、开放性的特点,但绝不意味着有半点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因为语言训练要涉及的事物虽然由儿童的兴趣来决定,但语言的具体内容和发展方向却是由训练者来掌握。即训练者要根据儿童现有的语言状况及语言本身的规律来选择具体、恰当的语言内容。比如一个孤独症儿童刚能说出一些单词来,你却要教他说句子,这就易使教学双方受挫。因为这时,儿童只处在单词句阶段 ( 用一个单词来表达意思 ) ,只具备了理解并用单词表达的能力,还无法驾驭句子。由单词句向完整句过渡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的,所以这时你就不妨多教他些单词,待他理解力逐步提高,再教些词组、短句。对于孤独症儿童来说,由上一阶段发展到下一阶段往往需要比正常儿童费更多
的时间,进程特别缓慢。
( 二 ) 开放式的自然训练法特别要求训练者从孤独症儿童的兴趣出发。只有当儿童对室内外的某个物体、某种活动或景象产生了兴趣,驻足观看,或注意聆听,甚至去触摸时,才可以抓住这些机会及时地提供语言范例。有时候,对于完全陌生的事物,儿童对他有了兴趣,我们只需要告诉他这种事物的名称,给他一种声音的刺激,并不要求他马上就模仿出来。这是一种学习的准备,等到儿童比较熟悉这一事物之后再要求他把名称模仿出来,直到他一看这一事物就能脱口说出正确的名称,这个认识过程才算真正完成,而获得的语言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语言。
总之,孤独症儿童时语言训练要根据孤独症的特殊性来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方法,以求能给他们一些真正的帮助。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