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了几年记者,接触到求助的事特别多。很多人来到报社时,他们已经奔波了很多次,“实在解决不了才来到报社”。这些求助五花八门,有家庭贫困,有被冤屈的,生病的,上学……最感动我的是今年接触到的一群孤独症孩子家长,他们求助的目的十分简单,不要钱不要物,希望报社呼吁一下,社会理解孤独症患者,让更多的孤独症家长团结一起,共同抗击病魔。
那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合肥有一群孤独症孩子家长办了一个幼儿园,同大多数人一样,此前我对孤独症一无所知。“我们基本上谢绝了朋友的聚会,也不敢带孩子上街,因为行为有些怪异的孩子一般会成为人们谈论的中心,我真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这群家长颇有敝帚自珍的感觉。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发现,为了孩子,这群家长花了大量的心血,有的甚至是不惜倾家荡产带着孩子全国求医,求医路上一路挫折,几个家长不等不靠,自发地办起了这个幼儿园,为了孩子他们是全身心地付出。让我难以忘记的是,这些家长为了孩子,他们基本上没有再要一个孩子。他们解释的理由是,夫妻两人可以一起照顾着孩子,如果要了孩子,这个患病的孩子就自然地被放弃掉,这样对这个病孩子是不公平的。
在采访中,记者看到,这些孩子的家长并没有因为孩子得了孤独症而怨天尤人,他们的心情十分的阳光,孩子每一点好的变化,都让他们欣喜若狂。我知道,因为心中有爱,他们才能如此的坚强。
如果自己不能被感染,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能打动别人。后来我饱含深深敬佩之情写下了这篇报道,文章发表,我们接到无数个电话,很多读者为之而感动,这群家长也广为人知,他们办的孤独症幼儿园也因此名声大振,从此走出低谷。
自己被感动,然后再感动他人,这是当记者的乐趣所在。
□本报记者杨耀东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