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孩子常摔跤是感统能力失调?

2005/7/28 9:10:08 来源:嘉兴日报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方女士是一名3岁孩子的母亲,平时对儿子乐乐的成长非常关注。乐乐一天天长大,她渐渐发现孩子说话没有连贯性,一个字一个字地来表达自己的意思,且运动的时候,即使发现前面有障碍物还会迎着上去,结果常常被磕着碰着。方女士隐隐感觉到乐乐在行动方面可能有一定的问题,但是她也说不出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她向“党报热线”询问,对于乐乐,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利于他今后的发展?

  带着方女士的疑惑,记者咨询了嘉兴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的老师。针对乐乐表现出的现象,儿童之家的鲍老师说,乐乐出现的症状称为本体感失调和前庭平稳功能失常,属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表现。

  感觉统合能力是指大脑将身体各种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的组织分析、综合处理,作出正确决策,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转,完成包括注意力、组织能力、概括和理解能力等认识活动。当大脑对感觉信息的统合发生问题时,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等情况,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训练就是根据孩子的失调程度和智力发展水平,制订训练课程,通过一些特殊的器具,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参加训练。

  鲍老师说,像乐乐的方向感、距离感欠缺都是本体感失调的表现。在儿童之家,也有个孩子的情况和乐乐差不多。那个4岁大的小孩走路也经常摔跤,基本上不说话。不过,经过两个周期的感觉统合训练,现在这个孩子能说上连贯的话了,走路也比以前稳当多了。他们曾给200多个小孩做过日常行为方面的测试,发现相当一部分孩子存在着轻度的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好动。“这就是前庭失调的表现。针对前庭失调的训练,主要是利用网览、圆筒、抱筒等器具,培养孩子的平衡能力和对地心引力的平衡感。”鲍老师说,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这些表现并不在意,总以为孩子还小,长大后自然而然会有所改善。其实家长的这种“不在意”,很可能会影响孩子今后智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鲍老师说,感统训练中效果比较明显的是市区一名已上小学的孩子,他在参加感统训练之前,写字会漏笔画,有时会把数字15看成51,三年级的时候数学还经常不及格。接受3期感统训练后,那个孩子的语文成绩达到良,数学也能考到80多分了。

  在儿童之家的感统室,记者看到一名四五岁的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趴在地上,正伸直身子朝墙壁拍球。据介绍,这种训练方式能使孩子前庭平衡功能更完善,有助于孩子协调性、专注力的培养。这时,一名陪着女儿前来进行感统训练的妈妈说,自己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日常生活中发现女儿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会有始有终,往往做一会儿就停掉,她觉得这样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学习。听说感统训练能纠正孩子的这类行为后,她便让孩子试了试,训练了一期以后,感觉孩子的做事效率有所提高,耐性也长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感觉统合训练的理念已融入市区部分幼儿园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意识到感觉统合训练的重要性。

   [相关链接]

  感觉统合失调分为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视觉感不良、听觉感不良、动作协调不良、本体感失调、触觉过分敏感等六大类。

  前庭平衡功能失常,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视觉感不良,表现为尽管能长时间看动画片,玩电动玩具却无法流利地阅读,经常多字少字或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甚至不愿认字,常抄错题等;听觉感不良,表现为丢三落四,经常忘记老师说的话等;动作协调不良,表现为平衡能力差,容易摔倒;本体感失调,表现为缺乏自信,方向、距离感欠缺,手脚笨拙,精细动作困难等;触觉过分敏感,表现为紧张、孤僻、胆小内向、不合群、偏食、固执、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的环境、吃手、咬指甲、爱哭等。这些问题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这样的儿童尽管有正常或超常的智商,但由于大脑无法正常有效地工作,影响儿童学习和运动的完成。

  记者陈嘉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孩子常摔跤是感统能力失调?]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