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的一项调查发现,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中大医院的儿科专家说,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都市化”和“小家庭”。
中大医院儿科主任唐洪丽教授介绍,近年来的临床资料显示,现代生活条件下,各种行为、感觉异常的孩子明显增多,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孩子在处理各种事情时显得“不协调”,这种问题在医学上称之为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比如,有的孩子出现好动不安,常常是无目的性地跑来跑去、爬上爬下,或抽动身体,对安静的活动不感兴趣,组织和技巧性活动能力差,经常丢三落四;有的孩子表现出动作不灵活,动作不协调,易失去平衡,易碰撞跌倒,手脚笨拙,使用剪刀、系鞋带、系扣子、跳绳等均较困难;也可表现为语言能力发育延缓、学习障碍等。有的儿童读书没有问题,但书写却有困难,特别是不愿做作业,有的儿童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
唐洪丽说,中大医院儿科曾经对南京地区2486名6岁至11岁的学龄儿童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34.9%的学龄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其中轻度失调儿童占24.3%,中度达9%,重度占1.6%。导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在于“都市化”和“小家庭”,婴幼儿活动空间不足,使得发育期的孩子应有的运动不足;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使孩子失去了在庭院玩沙、玩水的享受;生活方式改变,以学步车代替了强化平衡感的摇篮;都市化的生活,使得孕妇紧张焦虑,合理运动不够、姿势不佳,影响胎位和分娩方式。
近30年出现的小家庭制度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圈子越来越小,小家庭在提供感官刺激上存在缺憾,往往过于单调。
据介绍,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儿童要赶紧补上“运动训练”这一课。预防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应从孕期开始,孕妇要注意适当运动和饮食,提高孕期生活质量;在婴幼儿时期,应让孩子尽可能感受到一些来自外界的刺激,多一些户外活动,让宝宝多做左右翻滚、匍行、爬行的练习,等到孩子再大一些可训练走平衡木、荡秋千、做旋转游戏等,并且早期进行精细动作练习,让孩子自己扣扣子、系鞋带等。家长有意无意地要求过多、管教过严、保护过度、娇纵溺爱都只会妨碍孩子正常能力的提高;平时应鼓励儿童自己动手,包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充分的活动锻炼有助于大脑统合能力的提高。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