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想要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内心的情感时,就必须选择一种途径来表达,而“语言”便是被人类选作为一种互相交流、相互传递信息的高级工具使用于生活之中。
人类的语言是通过言语表达出来的,而言语的形成过程是较为复杂的。它首先要由眼、耳等感觉器官接受环境中事物后,再传递至大脑言语中枢,神经系统和唇、舌、腭、牙等言语器官的配合和协调,最终才得到形成。
正常言语的形成还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听觉、视觉功能良好;2、完善的言语中枢;3、与形成言语有关的各神经通路畅通;4、小脑的协调功能良好;5、声带、唇、舌、腭、牙等器官正常。
基于以上叙述我们可知正常言语的形成是需要经过很多道关口的。我到启慧中心工作以来,主要对自闭症的儿童做语言训练。在此期间接触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孩子。这些孩子中有的会说话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差,不能正常运用于生活中;有的有少量语言,但吐字不清;有的完全没有语言。特别是对无语言的儿童其训练时过程较困难,他们声带是正常的,只是太久没有说,也不知该怎么去说,不会主动地带动声带去震动、去发音。所以,首先就要寻找刺激他们发出第一个有意义的音,接下来才逐步延伸到其它的音。但这寻找刺激物的过程要花费的时间就说不准了,也许短些,也许长些。
东东和小晖这两个孩子都很爱玩,在游戏中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寓教于乐”对他俩而言还是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开始我拿乒乓球让他们模仿吹气,练习气息,两天后,他们都能按照指令先后地独立完成吹气动作;接下来我拿一片较簿的纸让他们吹动它,并逐渐将距离拉开的增强他们吐出的气流。近二个月的训练,现小晖能模仿发几个较为清晰的单音,如 a 、o 、i 、ü、b ;东东也能独立发出“a、o ”及妈妈等音,如卷舌,上下左右摆舌来回伸缩舌等,几周下来,现在小晖模仿人发出“爸爸、妈妈”的音了,其它音有待引发。
钦钦小朋友刚入园时只能发几个不清的单音“a 、o 、i、ü ”及“妈妈”,而对“爸爸”的发音只有口型没有声音。我刚接手该童便先着手于帮其练气,因为该童发音时的气息很短促,导致发音不清及有口型而无声音。可喜的是该童的专注力及模仿能力都比较好,能很好地配合我的指令,仅一周不到的时间便能清晰地发出“妈妈”及“a、 o、 i、 ü”的音。但其分辨不同音的能力较差,对新学的音“ e u ”总因为口型的相似而发成“i 、 ü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现模仿“u、b 、爸爸”的发音都很清晰,“e ”读的仍不太准,也能听见指令基本正确发音了。
桦仔这名小朋友,起初口中无气流吐出,不能完成吹气动作,更别说发音了。教其练习吹乒乓球后仍不能独立吹气,必须有个球放在面前才会吹;经过几个步骤相连在一起并逐步引退,最终才能脱离辅助物独立吹气。开始先让其吹球,接着把纸放在球前反复几次练习后把球拿走,让他吹纸;接下来把纸放在他嘴前手指放在纸的后面让其吹,最后把纸也拿走,用手指手指指着他的嘴巴让他模仿吹气。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现在桦仔不需太多的提示也无需辅助物都能完成吹气动作了。
该童的口腔肌肉的张弛度不够,初时舌部也不能模仿任何动作。每天我都帮他做口腔肌肉的按摩,用汤匙打开他的口,教他活动舌部,抓着他的手感觉我的舌头抵触口腔两侧的动作,并示意他模仿,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后桦仔现能模仿简单的舌部动作,如来回伸舌舔下唇,左右摆舌、左右触腔。而让其学会发音是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引发出来的:一天见其上课后出现倦意,便搔其痒和玩耍、放松,发觉其笑声很清,我便像触电一样地突发奇想,在每次搔其痒时便发音给他听,让他模仿;在他处于兴奋状态中去练习吹气。很意外地从他口里迸出个“p”音,我内心一阵惊喜,赶紧帮其巩固,经过反复地练习现已能延伸到发“爸爸”的音了。
可见,能自如地发出气流对发音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感觉统合训练中的跳床、羊角球等都有助帮助这些孩子的气息训练;我们还可通过吹蜡烛、吹纸张、吹乒乓球等方法练习他们的气息。
对刚学会发音的孩子而言,巩固已有的发音也是很重要的,这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密切配合。对这些孩子来说要延伸到下一个音仍存在很大的困难,还需要给他们一段时间。家长和老师这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耐心,不断地、反复地、不厌其烦地帮他们练习。
事实上要突破这些孩子的言语障碍,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要花相当长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方法解题,但做为自闭症孩子的家长和老师都应具备向难题挑战的决心和勇气,去帮助助他们 走出自闭的天地。
- 发表跟帖
- 相关文章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