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孤独症支援网络 | 会员注册 | 会员登陆 | 会员中心 | 手机版
您当前位置: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 自闭症康复 > 语言训练 > 浏览文章

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训练

2004/8/20 23:08:40 来源:中国孤独症支援网 作者:佚名 字体: 发表评论 打印此文

  沟通是指用符号语言或肢体语言来传达与接收信息,让他人了解本人思想或行为的过程和能力。它是人们互相传达需要,表达内心感受和情绪,互通感情信息的重要途径。身体语言、言语表达、书信等都是日常的沟通方式。然而,孤独症儿童的最大缺陷之一就是语言沟通能力极端缺乏。有资料显示,50%以上的孤独症儿童没有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如何引导他们学会沟通是十分重要的研究的课题。自2002年9月以来,我就一名没有语言的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训练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 被试训练前的情况

  林 * * ,男,7岁10个月。适应性行为(ADQ)得分是27,

  属于重度适应行为缺陷;心理教育测量(PEP)评分为49,相当于正常儿童35-38个月发展水平。曾在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中心接受训练2年。2002年9月入读孤独症康复班。

  林 * *情感反应冷漠,很少与同龄人交往;性情急躁,易怒,常有推人、向他人吐口水等攻击行为;在一岁时能够发几个简单的音,如ba-ba、ma-ma。从三岁到现在再也没有说话,有时只能像婴儿一样发出无意义的声音,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与人没有目光对视;身体素质较差,抵抗能力较弱 。

  二、制定训练计划

  (一)训练时间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沟通诱导期) 训练时间为一个月;

  第二阶段(沟通预备期) 训练时间为三个月;

  第三阶段(沟通发展期)  训练时间为一个月。

  具体实施:除引导被试参与集体训练外,每天至少一小时的

  时间进行个别训练 。

  (二)训练内容

  第一阶段:相互接纳,建立沟通联系。

  首先训练者通过细心观察了解被试的基本情况和沟通能力,并用真心接纳他。被试熟悉适应学校生活,与训练老师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接纳和信任训练老师,使他消除对新环境的恐惧感和陌生感,与训练者建立起了初步的心的沟通。

  第二阶段:增加与训练教师的接触,进行良好沟通。

  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训练:目光接触对视、对自己的名字有反应、模仿动作练习、模仿发音练习。

  第三阶段:培养被试的沟通欲望,努力建立功能性沟通。

  被试用简单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

  (三)训练方式

  第一阶段:主要是引导被试参与集体教学和活动,发展其与训练者和其他同学联系与交往。

  第二阶段:由集体教学转入小组教学和个别教学,其中以个别教学为主。

  第三阶段:以小组和个别训练为主,用玩具和食物引诱他进行表达。

  在训练形式上,始终贯穿着以游戏为主,在第三阶段加入了环境教学法。

  (四)训练预期达到的目标

  第一阶段:被试能够适应学校生活。能够与其他同学一起活动,一起吃饭睡觉。对训练者有亲近感和信任感。

  第二阶段:被试能够理解服从和等待。对训练者下达的指令做出某些适当反应,如产生目光对视;能够有较长的注意时间(十分钟);手眼协调,与训练者面对面的完成基本动作的模仿;能够模仿发简单音节。

  第三阶段:被试能够用手势或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三、训练效果

  1、被试与训练者之间建立感情联系,并随着进程增近而更加融洽。这就为以后各阶段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被试新入学时,对学校、教室、老师和同学有陌生感和恐惧感。由妈妈陪伴才肯进教室,而且要妈妈坐在旁边。如果其他同学坐在他旁边,他会推同学或向同学吐口水。他的目光对视很不好,眼睛总在教室里乱转或斜视看人。训练者抓住日常时机进行训练。如:带他一起散步,熟悉学校环境。早上来校时,训练者主动迎接并拉着他的手,亲切地叫他的名字,面对面的注视他的眼光,引起他的注意。被试还对食物感兴趣,这是与他进行友好交往的良好刺激物。当他与同学听到铃声一起进教室时,就马上表扬他并给他喜欢的食物。每次上课的时候,都会告诉他:坐得好就有奖励。开始时他不明白训练者的意思,后来他就形成条件发射:只要听指令,老师就会表扬。加之,老师与他一起做他喜欢的事情。因此,被试很快就对训练者充满了信任。同时,训练者还积极引导、协助他与同学的活动,让活泼懂事的学生拉他的手,带动他一起参加游戏,渐渐地,被试就融入了集体,熟悉和信赖训练者与同学。

  2、被试有了目光对视,能够执行简单的指令,动作模仿能力和发音模仿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目光接触有较大改善。刚开始训练时,被试对训练者视而不见。即使训练者站在他面前,他都会低头从旁边走过去。在训练的第二十一天后,训练者故意挡住他的去路,他终于抬起了头,看了看老师。这是非常大的进步。训练者给予他及时奖励。此后,他出现了较多的目光对视。

  被试能理解简单并执行指令。开始训练时,被试理解指令的困难相当大,需要训练者多次重复发出指令,并不厌其烦的提示引导他执行指令。如“开门”,他不懂什么意思,老师就拉着他的手走到门口,再重复一遍“开门”,然后打开门。就这样一次一次地做,并逐渐减少辅助,直至在他的大脑里把指令与动作联系起来,独立执行这个指令。经过训练被试还听从妈妈指令并能帮助妈妈传递东西。在认知方面,他也有很大进步。如在《脸上的宝贝》主题教学中,他认识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耳朵,并且能够听指令指认和做模仿动作,如摸摸鼻子,拉拉耳朵。

  模仿能力的发展为沟通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首先从简单的一步动作模仿开始,逐渐增加模仿难度,然后再进行发音的模仿。被试现在能够模仿训练者触摸身体部位,模仿使用物品做动作,模仿做动物的动作(被试非常喜欢动物)。通过吹彩条,吹蜡烛等嘴部动作和用舌头舔上下唇等动作训练,被试已会吹和舔的动作了,而且还有一定主动性。

  3、被试能够用简单手势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以前,被试见到自己喜欢的食物就会抢。现在,他用点头表示他想要的以前的东西。在训练者的提示下,双手合上并点头表示谢谢。在课堂上,他要去厕所,就会指一指门外。当训练者对他笑并竖起大拇指说“好”时,他明白老师在表扬他。有时候训练者“故意”出难题:把玩具和他喜欢的食物放在他看到却拿不到的地方,如果被试有表达的愿望,如拉老师的手或转向物品或模仿发简单音 ,训练者就帮他取玩具和食物。通过做他不喜欢的事,刺激被试进行表达。如坚持要给他吃辣椒,把不喜欢的菜夹到他面前,或者穿他的衣服、拿走他的食物等,让被试用摆手表示“不要”、“不喜欢”。

  4、被试学会了等待。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用转移注意力,强迫他做事等方法让他耐心等待。后来,他明白了等待的意义,他就能够等待老师给他发食物,等待妈妈回来。

  四、讨论与体会

  1、被试在沟通表达上有一点进步。虽然是微小的,但是这是他与人交往的开始。到目前为止,被试还只能发几个简单的音节,还需要加强口型模仿和发音训练。被试还只能被动地参加一些简单的集体活动。主动参与意识还需进一步的努力培养。

  2、设计轻松愉快的训练环境,安排被试感兴趣的教材和活动,把握时机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完成顺理成章的训练。这是此次训练的比较成功的一点经验。

  3、游戏法和环境教育法行之有效。它们可以为儿童沟通交往创造轻松环境和有利时机。同时,还对孤独症儿童健康心态的培养有促进作用。

  4、训练是艰苦的、长期的。孤独症儿童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动消失,而且在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即便在某个阶段,训练者纠正了其原有的问题,但很难保证在以后的阶段中不出现这个问题。因此,训练者一定要持之以恒,用坚定信念支持自己;否则,就会前功尽弃。

  5、孤独症儿童的语言沟通训练并非一个单独的课题,他需要儿童的感知觉、肌肉运动、认知等多方面知识融合,更需要融于丰富的生活,融于爱的群体。因此,需要学校、家庭的配合,需要对训练者进行专业的培训,需要对家长进行训练指导。

  • 发表跟帖
 以下是对 [无语言孤独症儿童的沟通训练] 的评论,总共:条评论
全国自闭症机构分布图

点击地图可查询全国孤独症训练机构

瑞曼语训

瑞曼语训